1樓:智慧機器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比喻人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鑑。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近義·區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與「吃一塹,長一智」要區分開,後者指的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訓,增長一分才智。是經過失敗取得教訓的道理。」
2樓:浦春桖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成語,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意在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中文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辨析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釋義汲取從前的經驗教訓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
基本資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qián shì bú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詳細釋義
〖解釋〗師:借鑑。汲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鑑。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1]
示例〖示例〗~,我們要記取這次失敗的教訓,爭取下次實驗成功。
辨析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典故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訊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
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
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很少。
張孟談勸道:「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
」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
「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3樓:歐陽笑俠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字面意思是以前的事情不忘記,作為後世的老師。引申為歷史可以為後世做事提供經驗。
不忘初心是什麼意思不忘初心什麼意思
不忘本意 不忘初衷。是指一個人做事情,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當初的信念,不隨時間改變。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說,做事情只有不忘記自己最初持守的信念,到最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出自 華嚴經 初心,讀作ch x n,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 最初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漸漸逝去,也就是 不忘...
不忘初心,什麼意思,不忘初心是什麼意思?
不忘本意 不忘初衷。是指一個人做事情,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當初的信念,不隨時間改變。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說,做事情只有不忘記自己最初持守的信念,到最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出自 華嚴經 不忘初心 不要忘copy記最初時候人的本心,就是人bai之初那一顆du與生俱來的善良 真誠 無zhi邪 進取 寬dao容...
「不忘初心」是什麼意思,不忘初心什麼意思
不忘本意 不忘初衷。是指一個人做事情,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當初的信念,不隨時間改變。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說,做事情只有不忘記自己最初持守的信念,到最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出自 華嚴經 不忘初心什麼意思 不忘本意 不忘初衷。是指一個人做事情,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當初的信念,不隨時間改變。初心,就是當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