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姬覓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於《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體體現。一個仁愛的人,是一個以「博施濟眾」為己任的人,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實力。如果自己沒有站穩,又談何把別人扶起來。
2樓:巨葦然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原文: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1]1譯文立:1、站立。《莊子·養生主》:
「提刀而~。」2、豎立。《荀子·君道》:
「猶~枉木而求其景之之也。」
3、設立,建立。《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而道生。」
《商君書·更法》:」各當時而~法。「
4、存在,生存。
《荀子·富國》:」百里之國足以獨~矣。「5、登上帝王或諸侯的位置。《左轉·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之。「
《史記·秦本紀》:」莊襄王卒,子政~,是為秦始皇。「
6、登上某一地位。《漢書·高帝紀上》:」高祖乃~為沛公。「
7、立刻,馬上。《史記·項羽本紀》:」~誅殺曹無傷。
「(此解釋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這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併為恕下過這樣的定義:「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衛靈公》)。這是孔子在回答子貢的一個提問時說的。子貢的問題是:
「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句話?)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還說過: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為人處世準則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句是從「欲」的角度來講,後句是從「不欲」的角度來講,這兩個方面不存在感**彩的問題,更不存在對立,有機不可分地統一在一起,完整組成了儒家的一條道德準則。關於「忠」,則和曾子說過的「為人謀而不忠乎」有關。
這裡的「忠」是指盡己之力為人謀事,忠於職守。據此,宋代朱熹在四書集註中提出:「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後世儒家對忠恕的解釋不盡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之意。以後「忠恕」二字逐漸被連在一起作為一個特定的概念使用,不再分開。上述兩句話: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作為「忠恕」一詞的具體內涵或解釋。兩千多年來,「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並且至今對於人際關係的正確處理仍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3樓:勤全廖盼易
出自《論語·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儒家之「忠、恕」思想
《論語》記載:「仲弓問仁。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孔子又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己。」(《論語·雍也》)
由此看來,如何實行仁,在於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換句話說,「己之所欲。亦施於人」,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稱之為「忠」,即「盡己為人」。
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稱之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的這兩個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實行仁的方法)。
後來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此字無:ocr)矩之道」。就是說,這種道是以本人自身為尺度,來調節本人的行為。公元前
三、二世紀儒家有一部**集名叫《禮記》,其中有一篇《大學》,說;「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
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
此之謂系矩之道。」《禮記》另有一篇《中庸》,相傳是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其中說:「忠恕違道不遠。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所求乎子,以事父。
……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大學》所舉的例證。強調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中庸》所舉的例證。強調忠恕之道的肯定方面。
不論在哪個方面,決定行為的「系矩」都在本人自身,而不在其他東西之中。
忠恕之道同時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這就包括了義的性質。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開端和終結。
《論語》有一章說:「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
每個人在自己心裡都有行為的「系矩」,隨時可以用它。實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簡單,所以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4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譯文:
你自己想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
啟示:這句話非常清晰地傳達了作為儒學創始人孔子關於仁的基本定義,這個定義包含了一個人在社會中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和價值觀,即:先人後己的利他主義.
一個人在生活中、社會中是不能自私自利的,而是一定要學會觀照他人的利益.這個原則是任何一個社會(無論封建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社會道德建構的基石和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準則,具有極其重要的普世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仁」的精神內涵不僅不是過時的,反而更值得當代社會反思與借鑑.
當代社會很多人在談論道德時,似乎存在這樣一種邏輯:講道德就要犧牲個人利益,因此要實現個人利益就不能講道德.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錯誤思想.
中國的傳統道德與個人利益不僅不相悖,而是一致的.儒學理念並不講「無我無私」,作為個體的人本身就是「私」、「我」,怎能「無私」、「無我」呢?一個人在社會當中始終存在著個人價值和利益實現的問題.
既然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就應該給予應有的關照.至於子貢說的「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實際已經超出了仁的境界,達到了無私無我的聖的境界.這個境界孔子當然希望別人能做到,但這並不是儒學對人的最低要求,因此也就為大多數人預留了接受的空間.
5樓:匿名使用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於《論語·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此句意指: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這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6樓:叔一呂驪美
給予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7樓:水果莢心糖
意思就是在謀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和發展。不,不能只顧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忽視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犧牲他人的利益來謀求自己的利益。
8樓:鈫椻問餜槥蟿銆
此句意指: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9樓:劇力勤
自己決定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寬容,別人才會對你寬容。
10樓:最新熱搜
標準答案: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得通。
11樓:迮賓公旋
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應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12樓:兔緣千禮
意思是:
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
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13樓:隨心
想讓人關愛自己,就要先做到關愛對方;
想使人寬容自己,就要先做到寬容別人。
14樓:
打個比方,洪秀全想要自立,就得先立個上帝讓人信,人們信了洪的上帝,自然就得信上帝的另一個兒子,那麼,偽裝上帝之子的洪某,自然也就立起來了。
綠教,馬教各個教,能立起來都是這原因。
15樓:中職語文教學教研分享
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於《論語·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此句意指: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這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16樓:985沐笙
謝謝你的關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17樓:櫻花雨之聲
此句意指:仁者,就是自己的腳要先站穩,才能夠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先騰達,具備幫助他人的能力,才能去幫助和救濟需要幫助的民眾。
18樓:匿名使用者
欲,想,要。立,站起來。而,才能夠。立人,使人立,把人扶起來。達,騰達。達人,使人達,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使其騰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先站移穩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騰達,有幫助人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博施濟眾。
注:這句話是孔子關於「仁」的具體體現,所謂仁,就是幫助和救濟他人,就是努力,從身邊的小事點滴做起(「能近取譬」),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具備博施濟眾的能力。如果要舉一個仁的最好的例子,我覺得***最合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後他做到了己欲達而達人,做到了博施濟眾。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怎麼理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意思是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讓別人立身修德.自己通達事理也要讓別人通達事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 仁 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 推己及人 也就做到了 仁 而在當今社會,不少企業的經營過於急功近利,常常忽略了這一點,結果落得損人害己 砸了自家招...
劉邦為什麼不立戚夫人為皇后而立呂后,為何說他考慮得很深遠
因為呂后當時有一定的朝廷勢力支援,且呂后的手段更適合這個位置。那是因為呂后這個人心狠手辣的,能做的了這個位置。呂后比較有能力了,她比較狠心。因為呂后當時已經擁有一定的權勢,立戚夫人為皇后怕會反目成仇。劉邦那麼喜歡戚夫人,為何他不廢黜呂雉,改立戚夫人為後?我們都知道,劉邦非常喜歡戚夫人,而且不怎麼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