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李春雷
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古代文明
——在菏澤文化研討會上的發言
潘建榮(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古代文明研究會會長)眾所周知,菏澤市在今日之山東,仍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然而,在二千年前至四千二百年前後,它卻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地方。這裡孕育了中華第一個見諸史書的始祖母華胥;這裡誕生了中華第一個有姓氏的男性始祖伏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都與菏澤息息相關。
古往今來,與菏澤有關的歷史人物寫入二十五史的千餘人,其中為之立傳的達217人之多,這是全國同類市地所罕見的,證明了菏澤歷史文化的厚重,反映了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文明的淵源關係。下面我分若干條目給大家做一介紹:
一、菏澤是中華先民的發祥地
菏澤市,上古稱陶,位於蘇、魯、豫、皖四省十六縣的結合部,也是《禹貢》中的兗州、豫州、徐州、青州的結合部。地質資料表明,遠古的豫東、魯西是華北凹陷地帶,經過千萬年黃河泥沙的充填,終於使菏澤境內逐漸形成崗丘布野、河溝縱橫、林木茂密、湖盆相連的平原沼澤崗丘地貌。《禹貢》、《左傳》就記載了菏澤、雷澤、大野澤、孟渚澤和濟水、濮水、沮水、澭水、菏水、汳水、黃水、洮水、句水、黃溝水十水;記載了歷山、曹南山、左丘、陶丘、楚丘、犬丘、青丘、廩丘、乘丘、襄丘、桂陵、安陵、巿陵等近百處地名。
人們常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下游漫流四溢是不能住人的。而其支流及支流的支流才是真正哺育先民的地方。濟水是黃河的支流,
2樓:匿名使用者
菏澤 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與江蘇、河南、安徽三省接壤,位於北緯30°39″--35°53″,東經114°48″--116°24″。轄牡丹區、鄆城、鄄城、曹縣、定陶、成武、單縣、鉅野、東明八縣一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881萬,面積12239平方公里。
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菏澤史稱「天下之中」,曾數度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地區,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軍事家孫臏、思想家莊周、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裡,「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
境內仍保留著堯王墓、蚩尤冢、陳王臺、范蠡湖、孫臏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處名勝古蹟。是我國著名的牡丹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和武術之鄉。
3樓:匿名使用者
菏澤是春秋末年的魯國,傳說中的舜曾出生於此.
也是以前的燕國.
菏澤的由來以及 歷史
4樓:彭勝說疼痛
菏澤的歷史:
菏澤原系天然古澤,濟水所匯,菏水所出,連通古濟水、泗水兩大水系,唐更名龍池,清稱夏月湖。
由來:清朝雍正十三年(2023年)升曹州為府,附郭設縣,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澤」,賜名菏澤。
菏澤有什麼歷史名人、歷史古蹟和歷史故事?
5樓:王王王小六
1、單縣百壽坊
單縣百壽坊是典型清代石雕建築,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2023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
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蚊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只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2、彭越
彭越(?—前196年),別號彭仲,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
西漢開國功臣、諸侯王,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樑王,都定陶(今山東菏澤定陶區)。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
3、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4、晁補之
晁補之(2023年-2023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晁補之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
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
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5、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6樓:匿名使用者
菏澤歷史上名人輩出,著名的有萊朱(湯的重要謀臣,與伊尹同列),曹叔振鐸(曹國開國君主,周文王六子,後曹國曆555年,傳25世),氾勝之(作中國第一部農作物書籍《氾勝之書》),孫臏(戰國時齊**事家),彭越(劉邦的大將,封樑王,後被處以醢刑),丁姬(漢哀帝之母),董昭(曹操的謀臣),曹植(曹操之子,後封於古菏澤),滿寵(曹操謀臣,官至太尉),呂后(漢高祖原配,後稱制度),戚夫人(漢高祖寵妾,生趙王如意),李典(曹操手下大將,文武雙全),涼茂,王叔和,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攻陷長安,國號大齊),宋江(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呂祐之,鄧御夫,秦紘(明朝著名清官,官至戶部尚書、三邊總督,封太子少保銜),王禹偁(北宋文學家),晁公溯,晁補之(蘇門學士),晁衝之,晁說之,晁公武,郭英,宋滄,徐鴻儒,劉藻,田在田,馬新貽,***等人。
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地區,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軍事家孫臏、思想家莊子、農學家汜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裡,「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秦末漢初大將彭越,三國曹魏大將李典,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學士晁補之,春秋時期的伯樂孫陽,清末武狀元張憲周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詳見:
《菏澤縣誌》(光緒本)),乾隆年間出生在單縣城西南劉老家的劉峨,官至直隸總督、兵部尚書,馬新貽(清代兩江總督) 。著名抗戰英雄趙登禹(1898-1937) 出生于山東菏澤(今菏澤牡丹區牡丹辦事處)。
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稱"天下之中"(史記)。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首領都曾在這一地區活動,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吳起,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裡,商湯時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
境內仍保留著永豐塔、堯王墓、蚩尤冢、陳王臺、范蠡湖、孫臏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處名勝古蹟。是我國著名的牡丹城、書畫之鄉、戲曲之鄉和武術之鄉。被稱為「三鄉一城」。
誰知道菏澤的歷史?
安康市的發展由來及其歷史文化
安康市位於祖國版圖中部 幅員在北緯31 42 33 49 東經108 01 110 01 之間,面積23529平方公里,佔陝西省面積的11.4 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構成 兩山夾一川 江 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 ...
苗族歷史文化習俗苗族的文化習俗簡單介紹
歷史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 三苗國 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 湖南 至黔 貴州 至滇 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
莆田的歷史文化,莆田歷史文化有什麼
剛好和顧客 v 個月竣工 莆田的歷史 點是清代順治年間林堯英始定的。據記載,明代天順年間邑人 吳希賢第一次給莆陽標出了四個景區,即 壺橋晴嵐 烏山霽雪 綬溪待渡 寧海觀瀾 林堯英認為這四個景區不能概覽莆田優美風光,就遍覽莆陽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東山曉旭 東山是東巖山的簡稱,原名烏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