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鬱悶的華
1,不算首都。唐朝首都有兩個。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但實際上皇帝總是在長安。
2,太原在古代並不是山西最大的城市。山西最大的城市一直是晉陽。李淵,李世民也是靠晉陽為根據地發家的。而非太原。晉陽在唐朝也是比較大的城市,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城市。
唐朝之後的五代時期,很多軍閥靠晉陽發家。因此宋朝建國後,就把晉陽給毀了,將山西的政治中心轉移到太原,太原從那個時候才開始發展。
2樓:拐仙
太原是一個具有2023年曆史的古城,史稱晉陽.簡稱並.始建於春秋晉定公15年.
稱為晉陽邑.戰國初期為趙國都城.秦代太原郡為全國三十六郡之一.
西漢又稱幷州,為全國二三州之一,也是太原稱為幷州的原因.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後燕.
前燕.前秦及南北朝時期的北齊.都以太原為國都.
隋朝時.晉陽在全國是公次於長安.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唐王朝發祥於晉陽,卦晉陽為北都,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為三都.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北漢亦以太原為國都.**時期太原即為省直轄市.
3樓:
唐朝建都西安,首都肯定不是山西太原了,非要論起來,主席也是叢湖南出來打江山,但不能說湖南是我們的首都呀.可以這麼說,山西是唐朝第一個皇帝的故鄉.和首都沒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算是!因為李淵沒在太原建都啊!
5樓:
不是,因為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長安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應該算是首都阿!
唐朝都是在長安建都的,也就是現在的西安
7樓:
不能算啊,那時還沒有建立政權啊!
8樓:東夷西戎北狄南蠻中庸
也算開始 但是唐分兩部分 沒有陪都一說 留都有 有些人鬍子斷章取義 如果相信史書卻不相信西都是普通都 因為名存實亡 經常不願意在那裡 屬於權宜之計過渡階段 皇帝要麼是在逃離西都咱們是已經到了神都 人往高處走 為數不要去更好的東都呢 一定有原因 就是一文一武 沒啥比較的 現在歷史課本講的清楚 確不看西為副都時 就是普通城市 確隻字不提 真是可笑 你好好看看紫微宮和大明宮就知道了 城的面積沒有大 但是那是城市格局 皇宮代表了皇權的正統 一直都是想去東都 西屬於過渡 最輝煌的開元盛世也是這裡 真費勁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哈哈不過現在人沒那麼無知了
唐朝的都城?
9樓:禿頭的美少女
唐朝在618年時,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657年,唐高宗頒佈《建東都詔》,建都洛陽。
李隆基當皇帝時,改東都為東京,此時的長安相應稱為西京。李亨(肅宗)當皇帝時,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設4個陪都,即東京洛陽、北京太原、西京鳳翔、南京成都,此時的首都長安改稱「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唐長安城有2市108坊,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長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僕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
唐洛陽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設計,以皇宮紫微城為核心,象徵天帝居所紫微宮,佔地面積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宮的六倍,奠定了中國宮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後宮殿建築的範本,被宋代皇宮、元朝皇宮、明清故宮所仿效。
有兩個都城的原因
定都洛陽,是武則天這位偉大女皇的決定。由於長安處在唐朝統治的關隴貴族的包圍當中,所以,武則天換個新的首都。由於武則天改朝換代,把唐朝變成了周朝,自然要換新首都了。
在綜合了各種考慮以後,武則天覺得還是選擇了洛陽,因為定都洛陽既可以監視關中地區的一舉一動,還能逃離關隴貴族的包圍,又能對全國地區進行很好的控制。於是,武則天就定都洛陽,又對新王朝的官職進行了變動。
既然有了長安和洛陽這兩個首都,後來的唐朝統治者也就沒有更改前人的決定,就用了兩個首都,也不再做任何的變動了。這樣的兩都制度一直存在著,直到唐朝滅亡,對後來的影響很大。
10樓:相海瑤琦帥
唐朝都城是長安!~毋容置疑,關於樓主所說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劇情介紹說唐朝都城是洛陽,是因為後來武則天稱帝遷都洛陽,改國號「唐」為「周」。在當時國號為「周」的人們,並不承認武則天建立的什麼「周」,只當是在唐朝時謀朝篡位的人。
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如果當時的人承認的話,現在的歷史書上會有這個周朝的詳細介紹,以及記錄),又因為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時在洛陽,之後才又遷都到到長安!~所以說唐朝有兩個都城!
~只是洛陽不是李姓唐朝的都城而已!~個人見解,錯誤之處請指正!~
11樓:飛翔的小刺蝟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
通俗地講,唐朝初期西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西安為政治中心,洛陽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將政治中心也遷都洛陽。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朝代一般都有好幾個都城,稱為兩京制度或者陪都制度,最早開始是西周開始的。還有比如東漢有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宋朝有五京,首都是開封,明朝有南北二京,清朝有盛京和北京。但是首都只有一個,稱為京師,其他的都城都是陪都;
唐朝近三百年,除了武周王朝十幾年外,長安是一直作為首都存在的,皇帝基本也都在長安,唐代帝陵也都在長安附近,包括武則天。
13樓:匿名使用者
今西安,洛陽是陪都。
天子住在大明宮
唐長安城
隋開皇二年(582)在漢長安城東南建新都大興城,入唐後改稱長安,仍為都城,僅作了區域性修建和擴充。至盛唐,長安為當時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天佑元年(904)朱溫挾昭宗遷洛陽,毀長安宮室民居,唐長安城遂為廢墟。
該城遺址在今西安市區及近郊。20世紀20年代初,日本學者足立喜六曾作考察,2023年起進行正式勘查與發掘。
唐長安城由廓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廓城平面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
7千米。每面有3座城門,除南面正門明德門為5個門道外,其餘皆為3個門道。宮城位於廓城北部**,平面長方形、南北1492米,東西2820米。
中部為太極宮(隋大興宮),正殿為太極殿(隋大興殿)。東為皇太子東宮,西為宮人所居的掖庭宮。皇城接宮城之南,有東西街7條,南北街5條,左宗廟,右社稷,並設有**衙署及附屬機構。
廓城內有南北向大街14條,東西向大街11條。明德門至皇城正門朱雀門的朱雀大街位於全城中軸線上,寬達150餘米,是今北京東西長安街寬的兩倍。其他通城門的大街也多寬在百米以上。
垂直交錯的大街將廓城劃分為108個封閉式的裡坊,坊內有民居、官衙、寺觀等。朱雀大街兩側的四列坊面積最小,只設東西兩個坊門,坊內有橫街。皇城兩側諸坊面積最大,四面開門,內建十字街。
當時繼承了北魏洛陽城的軍事管制制度,坊門有兵把守,早開晚閉。廓城內有東、西二市,東市稱都會,西市稱利人,各佔兩坊之地。市內設「井」字形街道,沿街列置店鋪。
文獻記載西市附近集居了許多中亞和西亞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鄰的崇紅坊,還設有波斯祆教(拜火教)寺。當時這一帶為中西**與文化交流的一箇中心。
唐貞觀後對長安宮室進行增建,貞觀八年(634)於太極宮東北的龍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宮,次年更名大明宮。龍朔三年(663)後這裡成為主要朝會之所。玄宗時又於藩邸興慶坊建興慶宮。
此外,唐長安城的東南隅,還有風景遊覽區曲江池,將風景區與都城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一個創舉。
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裡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態。它採用中軸對稱佈局,規劃嚴謹,街坊整齊。設定了封閉式皇城以處府衙,封閉式裡坊控制居民。
其居民區占城內面積7/8,為人口的集中與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唐長安城的規劃佈局,對東亞一些國家的都城產生過重大影響。
唐末長安城被毀後,佑**節度使韓建放棄長安廓城與宮城,重修皇城安置府廨民居。北宋沿襲,為京兆府城。元代為奉元路城。
明洪武年間改稱西安,置秦王府,並向東、向北擴充套件面積約1/3。穆宗隆慶年間,又在夯土城垣外側包砌了青磚。明西安城平面長方形,周長11.
9千米,至今儲存完好。
大明宮簡介
在唐代長安城禁苑中,位於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此宮建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命令擴建,第二年即遷入大明宮執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此宮毀於兵亂。
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
2平方公里;為北京故宮的四倍.宮城共11個城門,其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是唐代最為巨集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而宮殿還未建成,太上皇李淵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於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於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大明宮再次大規模營建是在高宗龍朔時期。
「龍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風痺,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當時為修此宮曾徵收關內道延、雍、同、岐、幽、華、寧、鄜、坊、涇、虢、絳、晉、蒲、慶等十五州121錢,且在龍朔三年二月減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經過這次大規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
當然,此後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浚龍首池,起承暉殿。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大明宮在郭城的東北處,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宮城的東北隅,佔據龍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內」, 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後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
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痺病害怕潮溼,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
大明宮周長7628米,面積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積的3.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
它西牆長2256米,北牆長1135米,南牆為郭城北牆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牆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東牆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60米,轉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牆相接。它是唐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
大明宮周圍環築有宮城,牆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築,只有各城門兩側及轉角處內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考古實測,除南面牆基用郭城北牆寬約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牆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牆築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築十分堅固。
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築有平行於宮城牆的夾城,亦為板築土牆。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牆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牆寬均為55米。
夾城的修築,在宮城的後部,配合宮城城牆共同構成嚴密的防衛體系結構。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的範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
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位於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
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巨集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
整座宮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王維有詩云:「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唐朝末年黃巢也曾在這裡稍稍滿足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心願,沒當成皇帝也湊合了。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幹寧三年(896年)被燒燬。數年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蹟也都被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
山西太原的風俗介紹,山西太原風俗習慣
山西太原風俗習慣 1 添倉節。填倉節晚上,晉北地區民間習慣打著燈籠,在院內各處找 填倉蟲 即各種復甦的小蟲蟻 發現的越多,兆頭越好填倉節,臨汾地區的一些縣 市,又傳說為老鼠娶親日。是日夜晚不點燈,稱為鼠忌。2 寒食節。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
山西太原肥腸面那的好
肥腸面起源於大營盤,所以數大營盤的肥腸面最為地道,大營盤肥腸麵館目前據我所知有四家 不包括地攤 這四家中有兩家經營時間較長,是從地攤起家的,不過要真說哪家的面做的最地道,最好吃,我有幸把這幾家的面都嘗過了,只是面而言,最地道最好吃的還要數南內環街上的那家大個肥腸麵館,面的口感爽滑有勁道,肥腸的濃香完...
山西太原的二青會指什麼會
二青會全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 the 2nd national youth game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二青會簡稱 2019中國 山西 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 the 2nd national youth games,shanx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