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8萬4千法門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三十七道品分為七大類,佛法稱之為七科,科就是科目,分成七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四念住”,也叫“四念處”。四念處主要是用智慧來觀察宇宙人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看破。
看破之後,如果不能夠積極去斷惡修善,就變成消極,這就不是佛法。看破之後還要積極,比一般人更積極,這是佛法教學的真正精神。第二個科目叫“四正勤”。
“勤”是勤奮、是努力、是發憤、是向上、是精進;這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正”。我們世間人對事也挺勤奮的,他那個勤奮正不正?所以佛法要講求正。
這個正的標準是什麼?就是下面所說的善與惡,要斷惡,要修善。勤奮的斷惡,這是正當的,正確的;勤奮的修善,這也是正當的,所以稱之為正勤。
現在關鍵,善惡的標準在**?我們認為是善的,本人認為是惡;古人認為是善的,現在人認為是惡;中國人認為善的,外國人認為是惡。善惡實實在在講,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佛法必須要給我們一個絕對的標準,使我們對這個標準毫無疑惑,這才行。
佛法是以“戒律”為標準。戒跟善不相同,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善的目的是得福,戒的目的是得定。
善的目的是得福,福報不能出三界,是在三界六道里面享福;戒可以出三界,經論裡給我們講,證到阿羅漢果就超出三界。阿羅漢修的是什麼?修的是定,他所修的叫第九定。
這個定有分層次,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前面八種定都在世間,都不能出三界,所以叫做世間禪定。第九定往上去叫出世間禪定,超越三界,出世間了。
戒能得定,善生福,這個目標不相同。譬如十善裡面,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有不妄語,它那個得福;五戒裡面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它的目的是在得定。所以這個名稱是一樣,在修學境界上不相同,這是我們應當要把它辨別清楚。
持戒目的是斷煩惱,是斷煩惱的一種手段,一種方法;修福,那個修善目的並不要斷煩惱,只是得福報,所以不相同。
絕對的標準在佛法裡確實有,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在大乘經裡面說過,凡是與真心、自性相應的這就是善,與自性相違背的這就是惡,這是佛法善惡真正的標準。這個標準實在講太高了,我們望塵莫及,也不曉得從**下手。其實高是真高,下手還是真難,但是在我們這個宗派下手不難。
為什麼說不難?我們這個宗派主張的是持名唸佛,這句佛號就是性德的名號。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稱性起修,全修即性”,但是念佛人真正知道這一樁事情的人不多。
這個唸佛法門,聲聲佛號都與自性相應。由此可知,唸佛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真正是我們中國儒家所講的止於至善,圓滿的至善,善達到究竟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這就是一心稱念佛號。我們這個說法,如果你跟一般學佛的人介紹,他們聽了搖頭,不以為然。
但是我們讀了許許多多大乘經論,我們明白,我們體會到了,這是決定真實。
它的標準是成佛的標準,不可以隨便變更它,這是講到佛門常說的“三聚淨戒”。但是,戒律裡面有很大的一個部分說的是威儀,這一部分是可以斟酌的。威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風度,禮節儀表,這些我們現代人跟從前人生活的方式不一樣。
譬如,最普通大家常見到的,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二百五十條戒裡面,實際上真正的戒條不多,真正戒條只有四重戒:殺、盜、淫、妄,這四條最重的戒。
接著底下有十三條叫“僧殘戒”,這十三條是戒律,加上前面四條,總共十七條,這是戒律。其它的都是屬於威儀,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飲食起居,講這些。這些東西我們今天念念是個紀念,為什麼?
我們的生活方式跟古時候印度人完全不一樣。這個一定要懂得,然後才知道怎麼去持戒,去遵守它,把戒律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關於威儀方面,我們要接受戒律的精神,要接受這一部分。
但是在應用方面要守現代人的法,遵守現代人的禮節。我們是現代人,我們所接觸的是現代人,這個要懂得。我們接觸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風俗習慣、禮節,我們接觸日本人,日本人他們風俗習慣禮數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要懂得它,所以說入境隨俗,這些人跟我們相處就很歡喜了。
所以我們到哪一個國家地區,一定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一到那個地區就能跟那個地區的人融成一片,歡喜和睦,不至於在言行裡面產生誤會,這就是應當要遵守的。我們講戒律守法,必須要明瞭這個道理,要知道這個事實,所以戒律對於我們這個生活,關係就非常之大。
戒律真正的精神,這個善惡的判斷,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說。佛告訴我們,凡是求自利的都是惡,凡是利他的都是善,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標準。這也不好懂,哪一個人不求自己的利益?
多少人拜佛、拜菩薩,都是求家裡平安、升官、發財、長壽,都求這個。不求這些,何必去拜佛、拜菩薩?佛菩薩也不要了。
為什麼佛要告訴我們自利是惡?你求自利去拜佛、拜菩薩那是善,你得的是福。如果你要想得定,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這個不行。
為什麼?我們在經論裡面讀得很多,輪迴從**來的?三界是怎麼產生的?
三界六道輪迴不是佛菩薩建立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鬼神主宰的。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自己製造的。自己怎麼會製造這些東西?
就是因為你有自利。諸位曉得,自利是我執,三界六道輪迴是從我執生的,是從這個生的。起心動念就是我,我的家庭、我的幸福、我的利益,一切都有我這個念頭,這個我天天在增長,這還得了!
阿羅漢為什麼出了三界?阿羅漢我執沒有了;我執沒有了,就沒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我執變現的。所以,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換句話說,你要想出輪迴,恰恰你在那裡拼命製造輪迴,這是絕大的錯誤。
這個是我,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如果我們真的想來生不再搞六道,六道里頭實在太苦了,不想再搞了,你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你把你念頭轉一轉,轉到那邊去,起心動念想這個社會,想國家,想世界,想一切眾生。
社會、國家、世界、眾生,也包括我們自己一分子在內,你的心量就擴大了,我的執著漸漸就淡了,先是淡了,到最後這個我執就沒有了。我執沒有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這就自然超越了。……
“已生惡法令斷”,無論是心裡面所想的,或者是已經做了的惡事,所謂惡事,簡單的說是自利損人,自利損人這是惡事,這裡麵包括就太多太多了,我們只說一個原則。一定要把它斷掉,今天明白了,從今以後再不做惡事,再不起惡念。諸位要曉得,惡念惡行果報在三惡道,你能夠把惡念惡行斷掉了,雖然你造的有三惡道的業因,你也不會墮三惡道。
為什麼?緣斷掉了。這個果報當中,因加上緣才會結果,你把緣斷掉了,緣,我現在不做了,現在不想了,緣沒有了,雖有因不結果。
如果你現在還念念不斷想惡事、造惡業,你惡的緣很多,惡因又加上緣,一定就結惡的果報,果報在三惡道。所以知道這個事實,立刻就要把它斷掉,因果決定不能夠變更的,不能抵銷的。譬如我過去做的惡太多了,現在做一點善事可以彌補,可以抵償,沒有這個道理。
佛法教你掌握,這個果報掌握在自己手上,實際上它是掌握緣,這是非常合理的。因沒有辦法掌握,緣能掌握;緣能掌握,果報就能夠隨心所欲。我要善的果報,我善的緣給它增長,惡的緣統統把它斷掉,預期的果報就可以得到。
“未生惡法令不生”,這是預防,防微杜漸。沒有生的惡念惡行,乃至於惡口,時時刻刻警惕防範,叫它不生。這用什麼方法?
必須事與理要兼顧到,如果理論上不透徹,在事上勉強的這樣壓是壓不住的。換句話說,忍耐是有限度的。他有限度,就是他對於道理不懂。
如果理明瞭,理把事融化了,換句話,忍耐是無限度的,就不會有限度,他都把它化解了。理要讀經,讀經明理。事上最好的方法是念佛,用唸佛這個方法斷惡是最有效果的。
我們是凡夫不是聖人,既然是凡夫,妄念、惡念時時刻刻會起。如果這個人心裡沒有妄念,沒有惡念,那是聖人,那不是凡夫。它會起來的,為什麼?
這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連晚上作夢都會做惡夢,夢中都會造惡,這就是習氣很深,控制不住。念起來不要緊,古大德常說: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你立刻就要覺悟,這一覺悟那個惡念就不會繼續。第一個惡念起來了,第二念頭就覺悟了,所以惡念就不會相續,這就是修持,這就是功夫。
我們淨宗這個方法,第一個是惡念起來了,第二念“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取代了,然後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惡念起一次就沒有了。這一句佛號起來就是覺,佛號不起來,那就妄念繼續了,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念念都是惡念。念念都是惡念,惡念力量就大了,再加上惡因,就變成惡的果報。
這個一定要曉得,沒有生的惡法,要防止它不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起心動念,為社會大眾著想,為整個世界和平來著想,想這些。盡我們自己一點心力,一點能力,無論貢獻多少,功德都是圓滿的。
圓滿是我已經盡我的心力去做了,這就叫圓滿功德。這兩句是從斷惡上來說的,下面兩句是修善。
“未生善法令生”,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了許多的善法,我們沒想到,我們也沒有做到。現在讀了佛經,佛經為什麼要常讀,為什麼要多讀?就是怕佛的這些寶貴教訓我們遺忘了,在日常生活當中提不起來,所以要常讀。
讀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常常能夠記在心裡,日常生活當中一遇到這個境界,佛的教訓油然而生,這才管用,才能夠記住。古時候社會安全,人與人之關係比我們現在好,原因在什麼地方?古人讀聖賢書。
他能把聖賢教訓牢牢的記在心上,所以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他都有個分寸,不至於違越太多;換句話說,他有一個標準。在我們中國孔孟這個教訓,就是我們社會大眾公認的標準。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到現在也有二千年,民間也將佛的教訓奉為標準。
現在儒家的書不念了,佛法是迷信、是宗教也不要了。這標準沒有了,離開這個標準人心莫測,這是原因之一。所以經要讀,在這一個時代特別有效的,確確實實是佛法跟我們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真相里麵包括六道輪迴的因因果果,這是事實真相。
這決不是神道設教,目的是來勸善的,不是!固然他勸善,勸善還不是主要的目標,主要目的把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說明,所以這就是屬於教育。從這個角度看佛教是教育,如果把這個撇開,光講因果報應、勸善,佛教就是宗教。
宗教與教育是從這個地方分的。……
“已生善法令增長”,已經起的善念,已經在做的善事,對於社會、國家、世界、眾生真正有利益的事情,我們已經想到了、已經在做了,更要努力,更要精進,這就是叫它要增長,不能叫它退心,不能叫它衰退,要叫它增長,這叫四正勤。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信願法師 參加助念,應如何穿著較為適宜
居士去參加助念,外衣穿著樸素淡邪,不要穿豔麗服裝,助念開始一律搭深色海青。信願法師 臨終者呈現昏迷狀態,助念開示有用嗎 問 一心求生西方淨土的病患,在病重時昏迷不醒,應當如何處理,幫助病者往生?淨空法師答 這時候最好是用唸佛機,唸佛的聲音就用耳機插到他耳朵裡面,它既不干擾別人,他也能夠聽到佛號。家人...
淨空法師 乘願再來之人會知道自己是佛菩薩再來的嗎
問 他說各行bai各業都有du佛菩薩在示現,也就是說乘zhi願dao 再來的人,他自己知道是內佛菩薩乘願再容來嗎?答 佛菩薩在各行各業示現,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要問他自己知不知道?有時候知道,有時候不知道,知道的時候不多,不知道的時候多。這是什麼原因?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沒有感的時候,...
印光法師答 阿彌陀佛有什麼大願,印光大師 怎樣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若能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如子憶母,自然上契佛心,感應道交。阿彌陀佛,於往劫中,發四十八大願。有一願雲 若有眾生,稱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知佛念眾生,如子憶母。眾生若能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如子憶母,自然上契佛心,感應道交。現生蒙佛加被,業障消滅,諸緣順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