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思未來王
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
,起訖時間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訖時間問題上,學者們大體持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戰後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達到高潮,70年代以後進入一個新階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後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稱「新科技革命」),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對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學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胡才珍認為,與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現出許多鮮明特點:一是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產品的結構越來越複雜、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週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三是這次科技革命的內容極為豐富,而且聯絡密切,形成了一個群體形式;四是科學技術的社會化趨勢大為增強;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術能力,對人類社會產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張象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術群體化、科技社會化和發展程序高速化這三大突出特點. 卞春元認為,與以往的技術革命相比,第三次技術革命具有如下特徵:即技術科學化、技術群體化、技術智慧化、高技術化和技術產業化.
劉大椿、馬書春認為,現代科技革命具有兩大突出特點:一是科學進步與技術開發緊密地結合;二是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在生產中得以產業化,從而對生產力進行改造,使生產力發生根本變革. 於德惠、趙一明認為,「軍帶民」,即軍事技術率先突破,而後帶動民用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徵.
2樓:
歷史書上的原話: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1]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1]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2]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2]
4樓:七色土
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
工業革命有哪幾次,以什麼為代表?
5樓:詩和遠方呢呢
有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一個起點約於2023年代,一直持續到2023年代至2023年代的歷史時期。
以蒸汽機為代表,2023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
第二次工業革命:2023年-2023年的工業革命。
以電力為代表,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電燈的發明為標誌。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第三次工業革命,又名資訊科技革命、數字化革命。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計算機和電子資料的普及和推廣而在各行各業發生的從機械和類比電路到數位電路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傳統工業更加機械化、自動化,減少了工作成本,徹底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也創造了電腦工業這一高科技產業,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
以高階智慧機器人為代表。
指第四次工業革命可以被描述為一系列融合物理,數字和生物世界以及影響所有學科,經濟和工業的新技術。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以英國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機為標誌,蒸汽機做動力取代人力。蒸汽機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以德國發明家西門子發明發電機為標誌,電力,電氣取代蒸汽機為新動力。發電機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以美國發明計算機為標誌,資訊化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2023年提出工業4.0為標誌,資訊化和物聯網結合,智慧化時代。
7樓:匿名使用者
孔雀型幹部的優點是。
資訊科技的發展歷程(五次資訊革命)的時間
8樓:匿名使用者
(一)第一次資訊革命:語言的產生
遠古時候,隨著人類的進化,語言逐漸產生。語言的產生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誌,是資訊交換的第一載體。語言結束了人們僅以動作做為表達交流意圖的手段,使人們的思想、經驗得以傳播,並促進人腦發達。
(二)第二次資訊革命:文字的發明
公元前2023年的殷、商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了漢字,二者皆為現代漢字和簡化漢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文字的發明
是最重要的資訊革命之一,在文字成為資訊的載體之後,資訊的儲存和傳遞第一次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促進了資訊的流動。文字是記錄壓縮存貯資訊的符
號和**,是人類資訊交流的第二載體。文字使口語傳遞的資訊固定下來,儲存在文字裡,長期儲存,逐步積累,並加以系統化形成知識。其偉大意義在於,它完成
了人類文明從以天然物質為載體到以人工符號為載體的飛躍,使人類進入有史文明時代,突破了人類經驗總結、儲存、傳播的時域、地域侷限,使人類創造的文明資
源能代代相傳、永續利用、優化組合、異地共享,也使人類抽象思維能力實現了由第一訊號系統到第二訊號系統的跨越,從而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變革。
(三)第三次資訊革命:造紙術及印刷術的發明
公元105年,我國漢朝的蔡倫發明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飛躍的進步,並流傳至世界各地。東漢末年,我國勞動人民在總結石刻和印章
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拓印法,後在隋朝發展成為雕版印刷。公元2023年至2023年間,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現代印刷術和印刷機的發展奠定了基本原
理,成為印刷術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類文化傳播更加深刻久遠。紙是紀錄文字的載體,因而也就成為資訊的儲存和傳輸介質,在交流思想、傳播文化、撒播文明等
方面是一種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印刷術的發明結束了單純靠手抄、雕刻文獻的時期,使得知識可以大量儲存和流通,進一步擴大了資訊交流的規模和範圍,為人類信
息大面積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技術和手段,推動著人類文明在更大的範圍內加速交流和傳播。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成為新教復興的
工具和科學復興的手段,它們與火藥和指南針一起被馬克思稱為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這場資訊科技革命把人類社會帶進了工業時代。
(四)第四次資訊革命:電報、**和電視的發明
2023年,美國人摩爾斯和兩個英國工程師庫克、懷斯頓幾乎同時發明了電報,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離的障礙而達到通訊的目的。1877
年,貝爾發明了第一部實用**,其所採用的電聲和聲電變換技術成為後來各種各樣的電子錄音裝置的基礎。2023年,**出生的美國人日瓦金髮明瞭光電攝像
管和電視攝像機,大大地推動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點對點傳送聲音資訊)、電報(點對點傳送文字資訊)、傳真(點對點傳送**資訊)、廣播(點對面
傳送聲音資訊)、電視(點對面傳送圖象資訊)逐步取代信件傳遞成為主要通訊方式,由此開始,資訊載體是每秒30萬公里的電磁波。這是一次資訊傳遞手段的革
命性變革,成千上萬倍加快了資訊傳遞速度,使資訊瞬間傳遍全球。
(五)第五次資訊革命: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的發明
人類社會的第五次資訊革命目前正在進行之中,第五次資訊革命是以計算機的資料處理技術與新一代通訊技術的有機結合為開端的。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開創
了數字計算和數字化這個新時代,而當代的資訊革命實質上就是資訊數字化的革命。20世紀40年代中葉,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它使勞動工
具從體力的延伸發展到腦力的延伸。電子計算機成為20世紀資訊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由於微電子學、電子計算機與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電信和電腦網路技術在
7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發展,這些特定技術領域的突破都提高了資訊產生、處理和傳輸的能力。之後計算機網路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起了從生產工具到
勞動物件,到生產的組織和管理的一系列變革,且通過一個新的工業群——資訊產業的產生,促進了生產的大發展。至此,資訊革命才快速發展。
9樓:邛岑樓巧綠
第一次資訊科技革命是語言的使用。
第二次資訊科技
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是印刷術的應用。11世紀畢昇發發明活字印刷術。
第四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電報、**、廣播、電視的普及應用。
第五次資訊科技革命始與20世紀60年代,其標誌是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和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結合。
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以什麼為標誌
10樓:渡辺敦子
是資訊科技革命,不是科技革命。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就是物聯網
11樓:三十三萬
第一次資訊科技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資訊科技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資訊科技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2023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2023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第四次資訊革命是電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2023年美國人莫爾斯研製了世界上第一臺有線電報機。電報機利用電磁感應原理(有電流通過,電磁體有磁性,無電流通過,電磁體無磁性),使電磁體上連著的筆發生轉動,從而在紙帶上畫出點、線符號。
這些符號的適當組合(稱為莫爾斯電碼),可以表示全部字母,於是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了。2023年5月24日,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美國國會大廈傳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爾的摩城。2023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篇**(《電與磁)),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
2023年3月10日,美國人貝爾用自制的**同他的助手通了話。2023年**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分別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通訊實驗。2023年電影問世。
2023年英國首次播映電視。
第五次資訊科技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誌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訊技術的有機結合。
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以什麼為標誌計算機是第次資訊科技革命的主要標誌
是資訊科技革命,不是科技革命。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就是物聯網 第一次資訊科技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 50 000年前。第二次資訊科技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資訊科技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 歐洲人145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麼它把人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原子能 電子計算機 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麼不要核心發明 第三次科技 bai革命的核心是計算機 du技術。第三zhi次科技革命dao發生於20世紀中期,以內原子能 電容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主要標誌。它以資訊科學 生命科學 材料科學等為前沿...
從古至今,人類經歷了五次資訊科技革命,依次是什麼
第一次資訊科技革命是以語言 的產生和應用為特徵的。語言的產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資訊科技革命,它成為人類社會化資訊活動的首要條件。第二次資訊科技革命是以文字 紙張的產生和使用為特徵。沒有文字,人類文明就不能很好地流傳下來。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是以 印刷術的發明為特徵。它的發明解脫了古人手抄多遍的辛苦,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