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機遇與挑戰

2021-03-06 20:34:07 字數 4651 閱讀 8654

1樓:蘇堤舊事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數字化製造,新軟體、新工藝、機器人和網路服務正在逐步普及,大量個性化生產、分散式就近生產將成為重要特徵,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將終結。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組織模式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扁平化結構、分散合作式商業模式更為普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作用更為突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更為緊密,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更為重要。

當今全球正面臨著以能源生態化、製造數字化為核心,以網際網路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結合為特徵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有其必然性,它是以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大規模生產為特徵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形成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的結果.。

儘管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理論,國內外均有不同認識,分歧點既有對工業革命劃分的不同(如有人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也有人認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也有對其程度和影響的不同看法。但由於國際上有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觀點契合了當前全球面臨的經濟危機、能源短缺、氣候變化、發達國家實體經濟萎縮等實際問題,還是得到了許多人甚至是部分決策者的認同。例如,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塔尼亞明確表示,歐洲需要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們認為,國際上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趨勢性判斷,與國內近一段時間對全球正孕育著以新興技術和產業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判斷相一致,是對已有現象的歸納和提升。應該說,當前出現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端倪,但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對經濟發展產生逐步深刻的影響,對其認識也是一個動態深化的過程。但由於其蘊含的一系列革命性變化,將有可能對不同國家的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和動態跟蹤。

由於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使生產方式從大批量生產轉向個性化定製生產和分散式就地生產,這種轉變可以將曾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工作機會重新回到發達國家,因此,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國的機遇與挑戰並存,近期挑戰大於機遇。

在我國競爭優勢亟待轉換升級的關鍵時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因素將加大調整的壓力和難度

數字化製造將使勞動力成本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下降。當前,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速度已明顯快於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幅度,研究表明,2023年我國考慮勞動生產率差異並修正後的勞動力成本約為美國的30%,未來幾年我國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縮小,2023年我國修正後的勞動力成本將是美國的45%,數字化製造的影響有可能加速削弱我國的既有比較優勢。另一方面,數字化製造並不是簡單地機器替代勞動,數字製造技術、智慧財產權、設計、軟體、品牌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程度提高,這些非物質要素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而這些方面恰恰是我國的短板。

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不同產業的影響有差異。數字化製造的優勢體現在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和提供個性化產品,因此對那些貼近市場最終需求的產業影響較大,而我國許多產業是大量進口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進行加工組裝生產最終消費品,其受影響的範圍和深度要大於其它國家。此外,發達國家與我國在新能源、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不可能像傳統產業一樣出現新一輪的大規模跨國間產業轉移,面臨的**糾紛和智慧財產權糾紛更加多發。

第三次工業革命當地化、分散化的生產方式,將對我國依賴大規模出口的產業體系形成挑戰

數字化製造將使得某些行業(特別是生產生活資料的行業)規模經濟變得不明顯,個性化定製、分散生產成為新特點。為更貼近市場,更快響應市場需求,企業會更多選擇在消費地進行本地化製造。從而,將對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和全球生產體系產生重大影響,產業分工體系有可能沿著兩個方向發展:

一是延續產業鏈分工,主要體現在原材料、零部件等生產資料領域;另一是靠近市場需求的就地生產,主要集中在個性化需求突出的生活資料領域。後一種趨勢將使全球化呈現新的發展方向,對地區產業格局逐步產生深刻影響。

就外商直接投資而言,一方面,外資企業將更加看中我國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更加貼近消費需求,會加大在我國設立研發、設計等機構的力度。另一方面,部分外資企業考慮貼近消費者、規避市場風險、享受發達國家再製造業化政策以及我國成本上升等因素,會將已在我國的部分外資迴流到發達國家。

此外,也促使國內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並且更多地採取在國外投資設立生產企業的方式。

第三次工業革命合作、分散、開放的特徵,提出了體制機制適應性的新要求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組織模式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扁平化結構、分散合作式商業模式更為普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作用更為突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更為緊密,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更為重要。這些變化對體制機制的適應性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對企業微觀活動的直接干預多,不利於創新的行政性審批多,缺乏針對性的集中決策多,此外,在資訊和能源等領域市場壟斷、行政性壟斷問題突出,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環境仍不完善。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意味著需要進一步理順**與市場的關係,更大力度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總體而言,以技術為引領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進一步凸顯了市場規模、需求多樣性的重要性,內需擴大還將提高我國超大規模國家的市場優勢。就此意義上說,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不會終結中國的崛起,如果把握住機會反而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機遇,但近期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因此,從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其引發全球性結構大調整的高度,中國首先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強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研究,強化工業和實體經濟的戰略定位,大力推進以數字化製造為重點的工業化與資訊化深度融合,大力加快人才培養和支援核心技術攻關。採取有效措施糾正因行業間利潤失衡造成對實體經濟的侵蝕,注重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升級傳統產業有機結合起來,以更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

2樓:答道之行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0多年的工業化程序,巨大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完全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一定會遇到資源超前消費、生態環境惡化的發展瓶頸。危機與機遇共生,目前的困境,對中國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出現了一種「倒逼」機制。

隨著經濟不斷增長,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是一個客觀規律。2023年代到現在,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更快,能源消費的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2023年代美國佔全球能源消費的35%,中國僅佔5%;現在中國增長到22%,美國卻下降到17%。

全球煤炭消費中國佔了50%還多。中國的石油消費現在一半以上靠進口。由石化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國現在也已超過美國。

我國中東部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和pm2.5嚴重超標,正在警示我們,保護生態環境已經迫在眉睫。為此,我們必須改變經濟發展的理念。

過去這種以大量能源消耗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必然與生態處於不可調和的矛盾狀態。我們必須在gdp的增長速度和改善生態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

推進以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必將助推美麗中國夢。它不但不會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反而會有利於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中國擁有發展新能源優良的資源和環境稟賦;其次,中國的高新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已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第三,中國正在進行積極的改革,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環境。實際上,技術的首創或模仿,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大不相同的。中國必須主導開發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技術,搶佔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制高點。

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3樓:由雁汲香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學者們從多方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進行了**,由於論述角度不同,因而結論各異,現將其歸納如下:

1.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它引起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使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提高;二是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非物質化和生產過程智慧化的趨勢,而且引起了各國經濟佈局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豐富的內容使管理發展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並實現了現代化。

2.對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帶來了物的現代化,引起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與之相適應,使人的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

3.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以及各種「人—機控制系統」的形成,使生產的自動化、辦公的自動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動化(即所謂的「三a」革命)有了實現的可能。

預示著人類社會將從機械化、電氣化的時代進入到另一個更高階的自動化時代;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發展標誌著人類社會已從被束縛於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時代進入一個遠為遼闊的陸海空立體新時期;基因重組技術、結構化學和分子工程學的進展使人類獲得了主動創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創造力,標誌著人類正在由「必然王國」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國」。

4.對資本主義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由一般壟斷向國家壟斷過渡。

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壟斷不能適應生產力高速發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國家壟斷的充分發展和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5.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產力水平,加速了戰後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國際**的發展、世界貨幣金融關係的變化和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推動了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井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經濟戰略的變化。

6.對國際關係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範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7.對全球問題的影響:科技革命的發展一方面擴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領域,提高了人類向自然作鬥爭的能力,從而把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到一個前人所無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帶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如:

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脅,這些問題難以控制的惡性發展使人類的處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困擾,成為舉世關注的全球問題。

此外,有的學者認為,功勳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而且使西方一批發達國家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先後實現了高度工業化,走完了工業社會的最後歷程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 中國取得的成就 1 原子能技術 第一枚中近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導彈核 試驗成功 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2 航空航天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 1 號 發射成功 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3 遺傳工程 雜交水稻品種 南優 2 號 培育成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首先,科學技術在...

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以什麼為標誌,工業革命有哪幾次,以什麼為代表

它以原子能 電子計算機 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 起訖時間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訖時間問題上,學者們大體持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戰後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達到高潮,70年代以後進入一個新階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40至60年代,70年...

簡述世界三次工業革命的意義和內容

內容 世界三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 電子計算機 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 新能源技術 新材料技術 生物技術 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意義 世界三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 政治 文化領域的變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