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一下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及影響越詳細越好

2021-03-05 09:21:52 字數 5314 閱讀 9647

1樓:9點說史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間

:18世紀60年代開始。

特點:1、 首先發生在英國,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到機器生產機器;

2、 開始於輕工業(棉紡織)部門,發明機器者大多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

3、 大機器生產代替例如工場手工業,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影響: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與廣泛建立;

2、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社會日益**為兩大對立階級;

3、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了城市化程序;

4、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5、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殖民侵略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的時期。

特點:1、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科學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與技術結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同時在幾個國家發生,規模廣泛,發展迅速;

3、有許多國家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影響:1、生產力迅猛發展;

2、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

4、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量對比割據發生改變。

特點:1、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間相互滲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

影響:1、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

3、推動了國際經濟割據的調整。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背景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2023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2023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

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誌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誌是瓦特改良蒸汽機。

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2樓:蘇蘇蘇良人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絡,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裡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影響19世紀70年代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

為了適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加強國家對科學領域研究的支援,大大加強了對科學技術的扶持和資金投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範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係的變化。

3樓:夏令才

人類歷史上的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開始

背景條件

政治基礎——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前提)

經濟基礎——通過海外**、奴隸**和殖民掠奪的方式獲得資本

勞動力——圈地運動(大批農民破產成為一無所有的自由勞動者)

技術知識——工場手工業時期的積累

資源——國外市場的不斷擴大

市場(必要性)——先後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國外市場不斷擴大

主要成就

棉紡織部門——珍妮紡紗機(2023年,哈格里夫斯);騾機(2023年,克隆普頓);水力織布機(卡特萊特,2023年)

動力——改良蒸汽機(瓦特,2023年)

交通運輸——輪船(富爾頓,美國,2023年)

蒸汽機車(史蒂芬孫,2023年)

特點1、 首先發生在英國,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到機器生產機器

2、 開始於輕工業(棉紡織)部門,發明機器者大多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

3、 大機器生產代替例如工場手工業,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影響1、 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與廣泛建立

2、 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社會日益**為兩大對立階級。

3、 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了城市化程序

4、 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5、 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殖民侵略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的時期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70年代開始

背景條件

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生產技術——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展

資金——資本的積累和對殖民地的掠奪

市場——德意日等國的統一開闢了國內市場;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進一步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

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馬可尼——無線電報)

特點1、 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科學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與技術結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 同時在幾個國家發生,規模廣泛,發展迅速

3、 有許多國家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影響1、 生產力迅猛發展

2、 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 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

4、 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量對比割據發生改變。

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

背景條件

1、 政治保障——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穩定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2、 先決條件——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

3、 必要手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4、 推動力——社會需要(二戰中的軍事需求,戰後軍備競賽和發展經濟的要求。)

主要成就

原子能(2023年,美國,第一顆原子彈;2023年,蘇聯第一座核電站)

航天技術(2023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023年,美國,第一架太空梭)

電子計算機(2023年,美國)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2023年,美國,重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創成功)

特點1、 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2、 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3、 科學技術各個領域間相互滲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

影響1、 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

3、 推動了國際經濟割據的調整

1、資本主義經濟正常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條件:

資本主義經濟作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它的正常發展需要具備:一個保障--國家政策(政權、社會穩定),五個條件:一是要有比較穩定的商品銷售市場;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產技術,這是產品質量的保證;三是有相對穩定和必需的資金**;四是有比較充足的勞動力**(包括數量和質量都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五必備的資源來保證產品的原料。

這五個條件是否完備,優劣狀況,綜合起來就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2、三次科技革命中技術與科學有何作用?由科技革命的後果你可以看出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有何關係?

科學是人類關於自然的認識體系,而技術則是人類改變或改造環境的方法、途徑及技能。工業革命的來臨,也是技術革命來臨的時代,正是在這個時代中,科學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科學與技術是工業革命的基礎,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直接推動社會迅速發展。

三次工業革命異同,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瓦特造蒸汽機為標誌 第二次 以電力的運用為標誌 第三次 以pc,高科技引領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第一次工業革 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相同點 a.本質都是對新能源 新材料 新技術應用過程,生產力迅速發展 b.生產關係深刻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現代工廠制,第二次工...

簡述世界三次工業革命的意義和內容

內容 世界三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 電子計算機 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資訊科技 新能源技術 新材料技術 生物技術 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意義 世界三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 政治 文化領域的變革,而...

中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機遇與挑戰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數字化製造,新軟體 新工藝 機器人和網路服務正在逐步普及,大量個性化生產 分散式就近生產將成為重要特徵,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將終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組織模式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扁平化結構 分散合作式商業模式更為普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作用更為突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更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