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放射性同位素c-14的應用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為2023年,14c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考古學中測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測年法;二是以14c標記化合物為示蹤劑,探索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微觀運動。 一、14c測年法 自然界中的14c是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氮通過核反應產生的。
碳-14不僅存在於大氣中,隨著生物體的吸收代謝,經過食物鏈進入活的動物或人體等一切生物體中。由於碳-14一面在生成,一面又以一定的速率在衰變,致使碳-14在自然界中(包括一切生物體內)的含量與穩定同位素碳-12的含量的相對比值基本保持不變。 當生物體死亡後,新陳代謝停止,由於碳-14的不斷衰變減少,因此體內碳-14和碳-12含量的相對比值相應不斷減少。
通過對生物體出土化石中碳-14和碳-12含量的測定,就可以準確算出生物體死亡(即生存)的年代。例如某一生物體出土化石,經測定含碳量為m克(或碳-12的質量),按自然界碳的各種同位素含量的相對比值可計算出,生物體活著時,體內碳-14的質量應為 m克。但實際測得體內碳-14的質量內只有m克的八分之一,根據半衰期可知生物死亡已有了3個2023年了,即已死亡了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年了。
美國放射化學家w.f.利比因發明了放射性測年代的方法,為考古學做出了傑出貢獻而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 由於碳-14含量極低,而且半衰期很長,所以用碳-14只能準確測出5~6萬年以內的出土文物,對於年代更久遠的出土文物,如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利用碳-14測年法是無法測定出來的。 二、碳-14標記化合物的應用 碳-14標記化合物是指用放射性14c取代化合物中它的穩定同位素碳-12,並以碳-14作為標記的放射性標記化合物。
它與未標記的相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學與生物學性質,不同的只是它們帶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測技術來追蹤。 自 20世紀 40年代,就開始了碳-14標記化合物的研製、生產和應用。由於碳是構成有機物三大重要元素之一,碳-14半衰期長,β期線能量較低,空氣中最大射程 22cm,屬於低毒核素,所以碳-14標記化合物產品應用範圍廣。
至80年代,國際上以商品形式**的碳-14標記化合物,包括了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糖類、核酸類、類脂類、類固醇類及醫學研究用的神經藥物、受體、維生素和其他藥物等,品種已達近千種,約佔所有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一半。 以碳-14為主的標記化合物在醫學上還廣泛用於體內、體外的診斷和病理研究。用於體外診斷的競爭放射性分析是本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微量分析技術。
應用這種技術只要取很少量的體液(血液或尿液)在化驗室分析後,即可進行疾病診斷。由於競爭放射性分析體外診斷的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準確性和精密性好,許多疾病就可能在早期發現,為有效防治疾病提供了條件。 碳-14標記化合物作為靈敏的示蹤劑,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資料: http://www.
2樓:匿名使用者
碳14是由宇宙射線轟擊大氣圈外層得氮原子而形成的, 碳14形成了以後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等圈層。 碳14的半衰期為2023年,也就是說經過2023年後原來碳14的含量只剩下一半了,再過2023年後就只剩一半的一半,雖然碳14不斷地在衰減,但是新的碳14也在大氣圈外層源源不斷地產生,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使得大氣圈內地碳14總體含量保持不變13.56dpm/g carbon。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植物通過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動物吃植物,還要呼吸。所以每個活著地生命體內的碳元素總在與外界進行交換,從而也保持了空氣中基本的水平。一旦生命體死去了以後,它再也無法吸收新的碳14,而體內的碳14又在衰減。
前面我們講過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是時間的函式,碳14也不例外。不論颳風還是下雨,經過2023年後一半的碳14就會衰變為氮並釋放出β粒子(一個電子)。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死亡生命體內碳14的含量得出其死亡的年齡。
經過5個半衰期之後,也就是不到三萬年,碳14就會衰減到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呵呵,大概只有原來的1%了,再往後碳就變成死碳了,也就是說很難找到碳14的蹤跡。因此碳十四測年的範圍就很窄了只有大概五萬年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檢測碳14的含量,根據碳14的衰變週期就可以計算出某物質的年代了
考古裡的碳十四測年法是怎麼回事
4樓:汝子非魚焉
碳14測年,又稱碳—14年代測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就是根據碳—14衰變的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這一原理通常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碳14測年法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得·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發明 [1-2] ,威拉得·利比因此獲得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
碳14的衰變需要幾千年,正是大自然的這種神奇,形成了放射性碳定年的基本原理,使碳14分析成為揭示過去的有力工具。在放射性碳定年過程中,首先分析樣品中遺留的碳14。被分析的樣品的碳14比例可以說明自樣品源死亡後流逝的時間。
報告的放射性碳定年結果是未校準年bp(迄今),其中bp是指公元2023年。接著進行校準,將bp年轉換為歷年。隨後將該資訊與準確的歷史年齡聯絡起來。
5樓:雨說情感
碳十四可以寫為c-14,是自然界存在中碳的同位素之一,其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8箇中子。在自然界存在三種碳的同位素,分別是c-12,c-13和c-14。在碳的三種同位素中,只有c-14具有放射性,能自發的放射出β粒子蛻變為n-14。
c-14的半衰期為5730±40年,也就是每5730±40年,c-14的量會降為原有的一半。因此只要比較含碳物質中現存的c-14的數量與起始c-14的數量,我們就可以判定含碳物質的年代。
我們可以測量現在含碳物質中c-14的數量,但是我們如何測定現在含碳物質在古代的c-14數量呢?這要從c-14的產生開始說起。外來的宇宙射線與地球高空大氣作用產生中子,中子和大氣氮核發生核反應生成c-14。
又由於碳-14可以衰變成n-14,大氣中的c-14處在生成和消耗的平衡之中。因此,當c-14的生成速度和消耗速度相等時,c-14佔所有碳原子的比例是一定的。
碳十四具有和其它碳原子相同的化學性質,因此參加自然界碳的交換迴圈運動。由於生物體與大氣經常發生交換,因此衰變掉的碳十四可經常獲得補充,因此活的生物體中碳14的濃度和外界基本一致。一旦生物體死亡後,其體內的碳十四一直衰變,卻得不到補充。
科學家就是利用這一規律,以現代碳十四的放射水平作為標準與測量標本中的碳十四相比較,由此推算出含碳物質碳十四死亡或停止交換的年代。
考古遺址中常見可供此法斷代的物質包括木頭、木炭、植物種子、貝殼、編織物、毛髮、骨頭、泥炭、含炭沉積物等等,但並不是所有的遺址都有適合測定的標本。
擴充套件資料
在美國電影《普羅米修斯》中,出現了在外星球用碳-14測外星生物的屍體年代。但是由於外星球的大氣環境和地球完全不同,產生c-14的機制也不完全相同,因此c-14定年法很難用地球上的資料直接使用在外星球上面。
上述測量方法假定這種碳十四的含量幾萬年來都沒有改變,根據樹木年輪的研究,碳十四的濃度並不如預期的沒有變化,學者因此依樹木年輪的斷代做出一個校正量表,由此校正碳十四的測定年代。
使用碳十四定年法也非完全沒有誤差。標本本身、採集過程、實驗過程都有可能使測定結果發生誤差,因此考古學者通常需要經過多次測定,才能確定遺址或遺物的年代。而且由於c-14衰變較快,這種定年法較適用於對數千年至七萬五千年前左右的標本進行斷代。
碳十四定年法建立之後,就成為史前考古學的重要工具,為考古學史劃時代的標竿。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應用c-14斷代法,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其中有些成果甚至改變了舊的觀點。
如河套人、峙峪人、資陽人和山頂洞人等,原來認為其活動年代為5萬年或5萬年以上,但應用c-14斷代法證明其均在4萬年以內,甚至山頂洞人可晚到1萬多年,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舊石器晚期文化變遷和進展速度比考古工作者原先想象的要快。
再如,在漢代冶鐵遺址中曾發現有煤的使用,這一發現使一些考古工作者認為在漢代時就已把煤用於冶鐵,但後來從鐵器中c-14的鑑定結果推斷,我國在宋代才開始把煤炭用於冶鐵,儘管漢代冶鐵遺址中發現有煤,但並末用於鍊鐵。
6樓:不曾明瞭
碳—14年代測定法,又稱放射性碳定年法,就是根據碳—14衰變的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
碳14是透過宇宙射線撞擊空氣中的氮十四原子所產生,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衰變方式為β衰變,碳14原子轉變為氮原子。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結合成植物組織,動物依植物為生,這就使生物界都混入了碳14。動物通過排洩,死亡,植物通過腐爛,沉積,進入表層土壤而使碳14進入土壤,大氣與廣大海面接觸, co2又與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鹽和co2進行交換,因此海水、海生物及海底沉積物中都含有碳14。
所以,凡是和大氣中的co2進行過直接或間接交換的含碳物質都包含碳14。
生物在生存的時候,由於需要呼吸,其體內的碳14含量大致不變,生物死去後會停止呼吸,此時體內的碳14開始減少,每2023年降為原有水平的一半值。由於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個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穩定,人們可透過傾測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來估計它的大概年齡。這種方法稱之為碳定年法。
不過,碳14測年法所測得的年代有頗大的誤差。因此,假若所測的物件比較近代,相對誤差也更大。另一方面,碳14測定法亦有可能受到火山爆發等自然因素影響。
所以,若沒有其他年代測定方法來檢訂,單單依賴碳14的測年資料是完全不可靠的。
為什麼碳14測年法無法測到7萬年前,因為碳14消失了嗎
c14的半衰期為5730年,就是每經過5730年久衰變到原來的一半.70000年後,c14的量大概只有原有量的不到千分之一,而且c14本來就比c12少的多,這樣測量時很小的絕對誤差將會引起很大的相對誤差,以現有的技術,這麼大的誤差會使得測量偏差很大,沒有意義.還有,一般認為,c14測量法只能測到50...
碳14斷代法可以測定的年代區間是什麼 「女媧」用碳14測出來
碳14斷代法可以測定的時間範圍在 58,000 至 62,000年 用碳14斷代法測出來的6200年在區間內,是準確的。1949年美國化學家威拉得 利比 willard libby,1908 1980 宣佈發明了放射性碳素 c14 斷代法,又稱為 c14 測年法,由於 c14 的半衰期 消耗一半所花...
為什麼用量筒測水的體積時量筒裡的水面是凹形的
液體掛壁現象。量筒設計時本身把掛壁那部分的液體體積扣除了,量的是多少,到出來就是多少.掛壁的如果取出來,則超過量的數量了。因為水有張力 介面張力指的是不相溶的兩項間的張力,而表面張力是介面張力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氣 液或氣 固介面間的張力。有的時候我們也用介面張力特指液 液介面間的張力 液體與氣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