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
如聞一多先生所說:詩中「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全集·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年8月北京第1版第21頁)。詩人如上帝一樣,他懷抱一切,洞見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沒有怨恨、沒有尖酸、沒有詛咒、甚至沒有傷感。
此正如聞一多所說:這是一個「更夐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同上,第20頁)。
反正我是背過這首詩的。
2樓:絳脣朱袖
《全唐詩》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裡實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愛國學、愛唐詩宋詞的人,想必都知道張若虛及其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
據說《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始創於那個「全無心肝」的陳後主陳叔寶。然而陳叔寶究竟在這個美麗的題目下寫了些什麼,卻因詩已失傳,無從知曉。荒淫無道的隋煬帝楊廣倒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兩首《春江花月夜》,不過只五言四句,短淺空洞。
陳叔寶還寫過一首《玉樹後庭花》,常被後人在文論中與《春江花月夜》並提,詩也還留存於世,雖是七言,卻僅六句,況且肉麻得緊,與隋煬帝如出一轍,都是臭名昭著的宮體詩。
宮體詩以宮廷為中心,以豔情為內容,描紅點翠,堆香砌玉,浮華荒謬,空虛無聊;從樑陳到隋唐,百餘年間,主宰文壇,造成詩國的黑暗,遺下無數罪孽。南朝士族生活優裕,偷安成習,以能作五言詩作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會作詩就會被人鄙視、不能參加社會活動,詩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點綴,建安氣質、魏晉風骨早已蕩然無存。唐前期的詩歌創作沿襲了南朝文風,詩人們「競一韻之奇,爭一家之巧。
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就是大唐開國創業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現不出象宋太祖趙匡胤《日出》詩那種「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的氣魄。李世民對詩人張昌齡的文澡很賞識,但張昌齡等應進士科不第,李世民問原因,考官說他們文風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預設了。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同時入霸詩壇,稱為初唐四傑。四傑在古詩向律詩的過渡中起到了開拓作用。文武雙全的裴行儉對四人卻十分輕視,說士人要有遠大前程,首先靠器識,其次才是文藝。
王勃雖有文才,浮澡淺露,不象享受爵祿的材料。楊炯大概可以做個知縣,其餘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錯了。這些評說足見新詩的發展道路艱難。
對打破宮體詩的束縛、鋪平新詩發展之路,初唐四傑是有貢獻的,杜甫評四傑詩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個評價既是對當時詩壇基本態度的客觀反映,也是對四傑詩的確評。
在六朝浮華文風籠罩下,宋之問、閻朝隱等宮廷倖臣成了詩壇上一夥把頭式人物。盧照鄰和駱賓王始終在齊樑餘風裡打轉,王勃和楊炯又一個早死、一個遠宦,因此初唐四傑的成就並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過給我們留下了「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之類的好詩句,而幾乎沒有令人振奮的好的詩篇,更不要說為盛唐詩人提供典範。
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
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歎是饒舌,幾乎是瀆褻。」又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說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
的確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於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調,又較成功地運用了經過齊樑到唐初百年醞釀接近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中以小組轉韻結合長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樣完美,給後來的詩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這理所當然是個頂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用另一韻,象九首絕句。這是它整齊的一面。
它的錯綜複雜,則體現在九個韻腳的平仄變化。開頭
一、三組用平韻,二、四組用仄韻,隨後五六七八組皆用平韻,最後用仄韻結束,錯落穿插,聲調整齊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詩中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我們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覆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覆雜的光與色,並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詩人沒有侷限於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複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
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該是曠世之作了。自《詩經》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悽美多情。
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樑聲律學,經過多年的醞釀發展,到了張若虛手裡,恍如金丹煉成突現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佈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詩歌發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後,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春江花月夜》為何被譽為「孤篇壓全唐」?
3樓:平凡忘記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清末學者王闓運評其曰: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後人經常引用的「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即出自此處。
這也是第一次有人承認張若虛在古典詩歌中的地位,
而且「大家」這種稱呼,將張的地位拔到極高的程度。
即:他的詩出於四傑,又出乎於四傑。
而近代的聞一多在《宮體詩的自贖》一書中稱它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聞一多先生的點評後面還有一句:
「至於那一百年間樑、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
其實,王闓運的「孤篇橫絕」,不是指橫絕整個唐詩,而是相對於齊樑以來流行的宮體詩。
而聞一多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也是指相對於齊樑隋唐以來的宮體詩。
所以,「孤篇壓倒全唐」這種說法,其實是對「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誤解和斷章取義。
當然,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程千帆老師認為王闓運和聞一多把《春江花月夜》劃入「宮體詩」的範疇,是一種誤解。
王闓運稱張的《春江花月夜》為「宮體詩巨瀾」,是沒有依據的。
其徒弟陳兆奎對這句話的解讀為:
「奎案:昌谷五言不如七言,義山七言不如五言,一以澀練為奇,一以纖綺為巧,均思自樹一幟,然皆原宮體。宮體倡於《豔歌》、《隴西》諸篇。
子建、繁欽,大其波瀾,樑代父子,始成格律。相沿彌永,久而愈新。以其寄意閨闥,感發易明,故獨優於諸格。
後之學者,已莫揣其本矣。」
如果真是這種認知,那麼顯然就把愛情詩的源流當作宮體詩的源流,既沒有文獻根據,也不符合歷史事實。
聞一多稱張的《春江花月夜》是在替「宮體詩贖罪」,
程千帆則認為,把宮體詩的「轉機」下移到盧、駱、劉、張時代,就把從庾信到楊素、隋煬帝等人的努力給抹殺了,而同時將盧、駱、劉、張之作,劃歸宮體的範疇,認為他們的作品出現,乃是「宮體詩的自贖」,就更加遠於事實了。
如果說「宮體詩有自贖」,那麼楊廣、諸葛穎、張子容等人的詩篇,乃至當時其他詩人,已經早於初唐諸人,開啟了詩壇新風。
列舉幾首詩作為論證:
01.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後主· 《玉樹後庭花》
02.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輝。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
——隋煬帝· 楊廣·《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03.花帆度柳浦,結攬隱梅洲。月色含江樹,花影拂船樓。
——隋·諸葛穎· 《春江花月夜》
4樓:匿名使用者
實現了「從蜣螂轉丸式的宮體詩一躍而到莊嚴的宇宙意識」
5樓:上海閔行8號
春江月夜看名字就知道很美,但是為什麼壓全唐有點不能理解
6樓:瓜籽仔
春江花月夜因為寫的意境已經驚為天人了。
7樓:
意境太美了很容易把人帶到那個意境裡面
8樓:淡定的神棍
春江花月夜寫的太好了,我喜歡
9樓:用不上名字
寫的意境太美了,超越了所有
10樓:來自狀元樓豁達的張遼
主要是描寫的畫面太唯美了
11樓:可愛的宋仙女
「孤篇壓倒全唐」這種說法,其實是對「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及「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誤解和斷章取義。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
春江花月夜 朝代 唐代 作者 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的意思《春江花月夜》全詩和詩意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 ...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創作的七言長篇歌行。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江為場景,以月為主體,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 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陳宮體詩的狹小天地,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 寥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