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謀攻篇中體現了什麼管理學思想

2021-08-15 01:17:13 字數 5446 閱讀 6674

1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學聖典」,又是一部治國方略大典,不僅能夠廣泛運用於軍事,而且適用於商業經營、企業管理、體育和外交等領域,並且都已獲得了顯著的成效。筆者認為把孫子這部軍事名著僅看成是謀略之書是不夠的。《孫子》所以能夠蜚聲中外,經久

不衰,是有它豐富深刻的哲理,博大精深的蘊含,具有管理、領導、決策、哲學、邏輯、資訊、行為、心理等方面豐富的內容,它揭示了治軍理論思想、原則和方法,對進行科學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古人說:《孫子》可為王者師。其實也可作為當代行政管理者師。

軍事管理科學與行政管理科學在表現形式上或者內容上,都有所不同,但兩者必須處理好內部與外部的各種矛盾,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兩者有其相融性;軍事管理以人為本,行政管理也是以人為本,兩者管理物件和目的有其相似性。管理是一門科學,軍事管理與行政管理有關管理的原則性、規律性是一脈相承的。本文僅對《孫子》運用於行政管理進行初步探索。

可概括為八個方面:

一、國事為重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的總綱要。《孫子》論述的軍事管理、戰爭策略和指導原則,都是圍繞著奪取戰爭勝利這個目標。運用到當代我國行政管理上來,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行政管理的各個地方、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個層次,都應把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這是我國行政管理工作的指導方針。

二、將為國輔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中奪取戰爭勝利的保證。《孫子》講:「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謀攻》)現在我國已確定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目標和正確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在這樣的條件下孫子「將為國輔」的論述,運用到現代行政管理中來,就是能否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各級行政管理幹部就是重要保證和支柱。

三、視卒如子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的根本之道。孫子講:「齊勇若一,政之道也。

」(《九地》)他認為對待士卒要象對待愛子和嬰兒那樣,關懷備至,才能使士卒「信而不疑」,「親而不離」,做到「上下同欲」。士卒就可以與之赴深淵、同生死、共患難。這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基礎。

孫子愛卒如子的思想,運用到現代管理活動中,就是行政幹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公務員是「公僕」。人民利益要高於一切,大於一切,人民利益是行政管理一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行政管理活動的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應是我國行政管理活動的根本工作方法。

四、以法治軍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之基本方略。《孫子》反覆強調「用兵之法」,「謀攻之法」、「軍爭之法」等。這不是工作方法的法,而是具有法律性的規範,他強調軍隊的管理,包括日常管理都要有明確的規範。

只有以法治軍,才能保證軍隊的正常執行和戰鬥力。孫子的法治思想運用到現代行政管理中來,就是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這是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是治國之策。

五、知者必勝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之方**。《孫子兵法》篇篇講到「知」,如「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計》)、「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謀攻》)。以及「先知」、「盡知」、「常知」、「知變」、「知天」、「知地」、「知軍」、「知兵」、「知勝」等,共用79個「知」字,有時以不知來反證,從不同角度、方法、層次上,把「知」作為戰爭勝利的前提,軍事謀略的基礎,戰爭活動的基本內容。

運用到當代行政管理活動來,就是要認識客觀事物,掌握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世界。行政管理活動中一切決策、決定都要知在先,只有知才有謀,只有「知」才有決策權、決定權。知者必成。

六、謀略取勝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中軍爭之生命。《孫子》有關戰略戰術的論述,凝聚了計謀和策略。孫子認為「必以全爭於天下」(《謀攻》),這是謀劃的最高準則。

他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勢》)。

孫子認為妙算是軍事行動取得勝利的前提。謀略取勝,在當代行政管理的運用,就是行政管理的活動要講究策略和方法。決策前,要調查研究,周密思考,深謀遠慮;在作出決定、決策時,要打有把握之仗,只有勝算在胸,才能出師必勝。

七、求之於勢

這是《孫子兵法》治軍理論中戰略決策的最高原則。孫子講:「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勢》)。

他認為作戰的勝負,實力是基礎,但要使實力得到充分發揮,必須通過合理的部署,造成對敵具有致命威懾力的險峻的態勢。運用到現代行政管理中來,就是在行政決策時,必須著眼於求勢,決定時注重造勢,實施時注重任勢

2樓:可以量化的管理學

《謀攻》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三篇,分為六章,主要講:以最小的**獲得勝利。

孫子兵法的主要軍事思想表現在哪五個方面

3樓:5姐妹快樂

第一, 提出了重戰、慎戰、備戰思想。

第二, 提出了戰爭與諸因素的關係。

第三,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爭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戰爭規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體的、靈活多變的作戰原則。

拓展資料:

一 《孫子兵法》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二 《孫子兵法》包含篇章:

第一篇《始計篇》

第二篇《作戰篇》

第三篇《謀攻篇》

第四篇《軍形篇》

第五篇《兵勢篇》

第六篇《虛實篇》

第七篇《軍爭篇》

第八篇《九變篇》

第九篇《行軍篇》

第十篇《地形篇》

第十一篇《九地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第十三篇《用間篇》

三 《孫子兵法》經典語句:

1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2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

3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孫子兵法·計篇》

4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兵法·計篇》

5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計篇》

6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謀攻篇》

7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孫子兵法·謀攻篇》

8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出自《孫子兵法·九地篇》

9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

10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兵法·軍爭篇》

4樓:如之人兮

一、戰略運籌(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計篇》

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始計篇》也簡稱《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在這裡指戰前的戰略謀劃。

作為《孫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視為孫子卓越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從巨集觀上對決定戰爭勝負的政治、軍事等各項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並對戰爭的發展程序和最終結局進行**,尤其強呼叫兵前的周密謀劃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五事七計」是他用以**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屬「廟算」的具體內容。

第二篇《作戰篇》

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裡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

本篇繼《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依賴於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第三篇《謀攻篇》

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二、作戰指揮(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軍形篇》

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第五篇《兵勢篇》

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第六篇《虛實篇》

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三、戰場機變(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軍爭篇》

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第八篇《九變篇》

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第九篇《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四、軍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五、特殊戰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第十三篇《用間篇》

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拓展資料:

《孫子兵法》又名:《孫子》、《孫子兵書》、《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歷來受到兵家的重視。

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

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始計篇》第

一、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始計篇》也簡稱《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在這裡指戰前的戰略謀劃。

作為《孫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視為孫子卓越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從巨集觀上對決定戰爭勝負的政治、軍事等各項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並對戰爭的發展程序和最終結局進行**,尤其強呼叫兵前的周密謀劃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五事七計」是他用以**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屬「廟算」的具體內容。

《作戰篇》第

二、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裡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

本篇繼《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依賴於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謀攻篇》第

三、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孫子兵法謀攻篇制勝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 知己知彼,百戰不貽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最終 先決條件就是一句話 知己知彼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 不...

孫子兵法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孫子兵法的主要影響有哪些

孫子兵法 成抄書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 最完整 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它在中 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軍事思想對於中國曆代政治家 軍事家以及軍事理論家的影響非常深遠。三國時曹操曾說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也說 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不僅如此,孫子兵法 也受到世界上眾多的...

《孫子兵法》《記篇》中的「三戰」理論什麼

孫子兵法 記篇 中的 三戰 理論是 慎戰 備戰 重戰 孫子兵法 簡介 孫子兵法 又稱 孫武兵法 吳孫子兵法 孫子兵書 孫武兵書 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 兵學聖典 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孫子兵法 是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