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方言唱道情有哪些片段

2021-09-08 23:17:52 字數 1210 閱讀 2155

1樓:匿名使用者

現如今的年輕人對"道情"已是相當陌生了。道情是我國民間說唱藝術中的一種,其淵源可以遠溯至唐高宗時的「道調」,那是祭祀老子(被視作道家教主)的唱詞。元明散曲裡宣揚道家思想的曲子,也可看作是"道情"的流變,一般都是道士唱的。

它真正大行其事,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之後。道情藝人手執漁鼓、簡板(又名「指拍」),行走於街市坊巷、獻藝於茶肆酒樓,無論是官紳市民,還是販夫走卒,男女老少都愛聽愛唱。 義烏道情在浙江省內也是久負盛名。

如義烏當地著名道情藝人葉英盛(「浙江省德藝雙馨藝術家」)演唱的一些傳統、現代道情唱段在義烏當地就很受歡迎。如原先反映義烏過去歷史的道情片段中唱到:「義烏原是塊窮苦地,人多地少缺糧米,貨郎擔裡謀生機,雞毛換糖走江西。

義烏窮,有囡不嫁義烏儂,義烏苦,爬山過嶺撥浪鼓。」而在現代道情唱段《撥浪鼓搖出新天地》中的一段新唱詞中唱到:「說稀奇來唱稀奇,烏鴉變成鳳凰雞,改革開放春風起,義烏人趕上了好時期,經商辦廠做生意,撥浪鼓搖出新天地」。

在**課上,我通過欣賞、對比,學唱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道情並明白家鄉義烏能有現在的發展水平,是勤勞、智慧的家鄉人民用 「撥浪鼓」搖出來的,「撥浪鼓」搖出的不單單是經濟騰飛的新天地,更有文化建設的新天地。使學生對家鄉義烏和家鄉人民辛勤的勞動產生無比自豪和熱愛之情。 小鑼書藝人賈好笑(「浙江省德藝雙馨藝術家」,因臉上長了許多疙瘩,當地人稱他為「佛堂麻痢」),經常在當地一些農村用當地方言結合新鮮時事編一些段子說書,而當地人都知道他一說書就要開始賣梨膏糖。

開場先說—會小鑼書,相當於評彈的開篇,把聽眾招攏來。打七下鑼兩次,唱幾句,打

一、三、五、六記鑼時,用手掌護住小鑼,使其發悶聲,成了「得宕得宕得得宕」的聲音。內容既有滑稽笑料,也有即興隨編。唱罷小鑼書、稍潤下嗓子、開始說書。

說至緊要關頭,開啟箱子賣糖,賣完糖,再說一會書.又到關節時剎位。於是關照聽客,要聽下文,明日請早。這種藝術形式在義烏農村也非常受歡迎。

還有義烏方言說唱藝人朱平,採用義烏民間日常用語編的段子,唱詞通俗,生動,風趣。內容**於現實生活,它給觀眾一種親切感,為群眾喜聞樂見。演唱者手拿板子,邊打邊唱,伴奏樂器有琵琶、二胡、大提琴。

伴奏**簡單悅耳。代表作《望子成龍》、《美化城市新天地》、《一塊西瓜皮》等,有極好的教育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第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3樓:匿名使用者

愛的供養。琉璃月,需要戀愛的夏天

義烏方言謎語,有沒人可以提供幾個啊

浙江義烏方言趣話 義烏話裡的 一年 義烏早前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小縣。悠久的農耕文化與時令 節日習俗派生出了一些有本地地方特色的諺語 順口溜和歌謠。清明 清明冬至,前三後四。清明冬至上墳祭祖,義烏人俗稱 燒太公 在義烏民俗中,燒太公早可在節日前的三天中,遲可在節日後的四天中進行。清明時節塘裡螺螄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