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豆淡威嘉惠
1.曲徑通幽處」「萬籟此俱寂
曲徑通幽處」「萬籟此俱寂
2樓:匿名使用者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構思獨具特色 ,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筆勾勒出清晨時分後禪房四周的環境。早晨,初升的紅日將金色的陽光灑向寺院,灑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變得更加絢麗明亮,高聳入空的山林也變得更加翠綠蔥蘢,令人心曠神怡。這裡,一個"入"字,寫出了古寺美景之幽遠,一個"照"字又將旭日東昇時的勃勃生機給刻寫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詩人欣喜昂揚的情緒。
首聯是寫後禪院的遠景,為下文的近景刻劃打下了基礎。
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點出題中"後禪院"三字,描寫出通向後禪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後禪院景色的幽靜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叢中,香氣馥郁,宋歐陽修曾感慨地稱讚道:"我常喜誦常建詩云: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這一聯的美,不僅體現在寫景的準確傳神上,而且表現在其思想內涵的深邃上。
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無慾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嚮往和執著追求。
3樓:匿名使用者
曲徑通幽處 萬賴些俱寂
4樓:匿名使用者
曲徑通幽 萬賴俱寂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初一的?好像沒有的喔!
6樓:瞿玲
曲徑通幽處,初日照高林
7樓:環良巫雅寧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萬籟俱寂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什麼意思
題破山寺後禪院 解析鑑賞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作者介紹 常建 生年年不詳 唐長安 今陝西省西安市 人。開元十五年 727 進士及弟,太歷時曾任盱眙 今江蘇省盱眙縣 尉。一生仕途報不得意,常遊覽名山勝景以自娛。他的詩以山水 田園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堆 孟浩然一派。全唐詩 編其詩為一卷。解題 這首詩...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
小題1 示例 彎彎曲曲的小徑幽深寂靜,在花木掩映下,一座古老莊嚴的禪房展現眼前。這清幽的山林美景讓鳥兒格外歡愉,翠鳴聲聲 這空靈潤澤的一汪潭水,天光雲影,讓人心更加澄明寧靜。小題1 以動襯靜,以寺院裡的鐘聲,襯托寺廟山林的幽靜。小題1 試題分析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兩句,曲徑通幽處 寫出了小徑的...
《題破山寺後禪院》描寫了的美好景物
題破山寺後禪院 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後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緻,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題破山寺後禪院 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 題破山寺後禪院 構思獨具特色 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