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高中陳老師
要狠狠的給孩子一個教訓。
孩子那幾天也是打我,雖然沒有罵我但是依舊很傷心。
孩子一邊點頭,一邊說好。等到我和孩子的氣都平靜下來,我和孩子說,孩子不是媽媽都不心疼你,是你的做法太讓媽媽傷心,你說哪有兒子打母親的。
這種做法是多麼的不好,你看到我和你的爸爸打你的姥姥喝奶奶了嗎?你仔細想想我和你的爸爸是怎樣對待你的姥姥和奶奶的。
每天我都和你說要尊重長輩,孝順老人,你的這種做法是很嚴重的錯誤,我希望你給媽媽道歉,孩子想了大半天,說媽媽我以後不打你了。孩子一邊含蓄的說了句道歉的話。
雖然打孩子的這種做法不對,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必須給孩子明確的警告,讓孩子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2樓:晴天便好
孩子不服管教動手打家長怎麼辦?面對孩子暴力行為,要堅持這三點
現如今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髮展,很多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會玩手機、用平板,而電子產品逐漸成為了大人小孩生活裡的一部分。
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對孩子視力的擔憂,大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眼睛都會疲勞、發乾發澀,更何況小孩子呢。
於是,如何從孩子手裡拿走手機,就看家長的「十八般武藝」了。
而「陷入」手機世界裡的孩子,是很難心甘情願上交手機的,更聽不到家長說的「只能玩十分鐘」,所以這時候如果家長動作大一點,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會打家長。
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為什麼會動手?
1、父母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甚至他們還會「模仿」家長的語氣、用詞。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只要家長以身作則,才能建立起威信,孩子也更願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2、網路的影響
孟母三遷的故事最能闡述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現如今,很多孩子看的動畫片都不嚴謹:言語粗俗、行為暴力、充滿了負能量。
這就導致孩子在**的同時,學習到了很多「臭毛病」,所以家長在為孩子挑選動畫片時,應該側重於內容積極向上,並且有教育意義的型別。
3、家庭氛圍的影響
如果孩子長期處在不安定、冷漠的家庭氛圍中,必然會缺少安全感和溫暖。
通常這類孩子為了得到關注會用乖巧來偽裝,但是在其他地方會用「暴力」宣洩,或者直接用「暴力」來引起關注。
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1、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對家長動手了,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然後溫和處理。
可以放孩子冷靜一會,讓大家都有一個緩和的「平靜期」,既讓他看到家長是如何處理生氣情緒的,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氣的方式都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靜的。
同時也需要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來消化他的情緒,等孩子發現沒有了發脾氣的理由,自然會冷靜下了。
2、表明底線
家長不要指望孩子會自己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更大的可能性是,孩子很委屈自己「玩」手機「玩」的好好的,卻被搶走了。
家長一定要明確的告訴他:首先,手機是家長的。其次,家長已經告訴他使用手機的時間,他是否聽的到是他自己的問題,而在家長收回手機的時候,是他打人的行為傷害到了家長,這個行為是錯誤的,是需要道歉的事情。
如果孩子想通了,道歉了,自然就成長了一步,反之,只會變本加厲的任性。所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底線在**,也給他時間去消化。
3、不能妥協
同孩子講道理一定要方式溫和,但是態度絕對堅定,一定要把這種「暴力」行為,扼殺在搖籃裡。
不要小看孩子察言觀色和欺軟怕硬的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守住家裡規矩,要有原則性,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含糊糊,讓孩子鑽了空子。
同時也要有「約定感」,就是讓孩子知道和家長定了約定之後是不能隨意更改的,比如:媽媽說只能玩十分鐘,就是十分鐘,軟磨硬泡都沒有用。
熊孩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家長的無能。
如果家長在家裡不能好好地管教孩子,那麼等孩子成為「熊孩子」走向社會時,就會被別人教育,甚至被社會教育,等到那個時候,後果就不是家長能夠控制的了。
3樓:嘆吶翻
回答請您稍等幾分鐘
試著去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不去逼迫孩子傳統意義上好孩子
其實他這樣也有些過分了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 孩子如果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就會成為一個遇上困難只能依靠父母解決的人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讓孩子學會去尊重父母 尊重其他人
嬌縱型教育下的孩子最容易目中無人無法無天,孩子不尊重父母 是為什麼 是因為他覺得無論如何父母都會原諒自己
所以也不能太慣著他
提問道理也講過,他也懂,他說他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遊戲要是叫他他就會發火,怎麼處理好老師。
回答這個叛逆期這樣是經常發生的,所以您應該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生活的不容易
這種時候就要靠他自己剋制了
要讓他要學會控制情緒。
提問怎麼做呢回答
您好,要讓他明白氣從何來。心裡生氣、煩惱、苦悶,是因為對生氣這件事沒有深入瞭解。我們普通人,往往因為事情的進展、他人的意見不合自己的意思,而產生不快的情緒。
事實上,對每一件事情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和做法,這是正常的現象。就好比盲人摸象,每個人摸的都是象,都是對的,但是同時又是錯的。看一件事、做一件事,要考慮周全,不可以己之見要求他人,否則就會產生矛盾,心裡面產生苦惱。
提問今晚他到家玩遊戲可能才20多分鐘,我就叫他出去散步,他就罵人和發火
這怎麼處理老師。
回答請您稍等
您好,您可以加強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培訓他其他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注意力
提問主要原因玩手機遊戲。他什麼事情罵人發火都是玩遊戲,老師教一下可以嗎?
回答現在青少年玩遊戲罵人好多,就是因為打遊戲沒有溝通好
您可以在他沒有打遊戲的時候,跟他好好溝通一下
更多18條
4樓:奶爸辣媽談育兒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代家庭中的一些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似乎很少表現出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就離開餐桌看電視或玩耍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收拾一桌子的碗筷;父母買回好吃的,總是不忘先讓孩子品嚐,而孩子卻很少拿他的零食去分享給父母;孩子生病了,父母晝夜難眠,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令人堪憂。
子女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的是親子關係之間的情感,也反映出一個人能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在外就能關心他人。
孩子的孝敬觀需要父母的培養,怎樣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專家給出了以下五點建議:
一、要從小事入手。孩子孝敬父母具體來說表現在聽父母的話,關心父母健康,為父母排憂解難,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不給父母添麻煩。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引導孩子在父母上下班離開家或者回到家時要問候父母。
當父母勞累時,主動幫父母按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提醒父母不要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做父母的溫馨小貼士。在父母做家務時,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時,父母也要對孩子的幫助和關心給予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二、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現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陽」,父母也如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識,叛逆、不高興時就與父母頂嘴、吵架,甚至動手。完全沒有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觀念。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是生養自己最親的人,不能顛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裡胡鬧。更不能與父母頂嘴、吵架。
當然,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需要民主和平等,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時,父母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儘可能滿足他們合理的意願。
三、要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辛苦。有些父母習慣把一切苦和累都自己扛,而不讓孩子吃一點兒苦。以至於不少孩子養成了浪費、奢侈的壞習慣,不珍惜父母的勞動,不瞭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並認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經地義的。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不會從心底裡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況,說的越具體越好,從而使孩子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明白任何財富都來之不易。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感激和尊重父母。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會受到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這麼一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一下:
從前有一對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只用一隻小木碗給老人送去一點殘羹冷炙。一天,夫婦倆看到兒子在雕刻木頭,就問他刻的是什麼,男孩說:「我在刻木碗啊,等你們年紀大了,給你們用。
」夫婦倆聽了後羞愧難當,於是連忙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他們扔掉了小木碗,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給老人吃,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相處。
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現實生活中,忽視長輩的事情很常見。這些做法深深的影響著下一代。
因此,及時距離再遠,工作再忙,也要在節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天長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五、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識。這個看起來平常的事情,但卻是很重要的細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自己的母親。
在為孩子過生日的問題上,大部分父母都走入了誤區,認為孩子的生日一年才一次,於是大把的花錢為孩子過生日。其實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總之,孩子孝敬父母的觀念要從小培養,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在適當的時候能向父母送上一句「謝謝」、一張賀卡、一封信、一個**、一聲問候、一份禮物……
5樓:沐兮沐希
回答不和孩子對打對罵
這是那些習慣打罵父母的孩子的父母經常做的事情。只要孩子對自己又打又罵,那麼父母馬上和孩子開始了「對打對罵」,就像是兩個有矛盾的外人一樣,他講他的理你說你的理,你給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嘴巴子,整個就是一場鬧劇。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矛盾的時候,千萬不要和孩子這樣,那隻會讓孩子明白,原來父母可以這樣「對打對罵」。
家裡人一定不要「起鬨」
我說個身邊真實的情況啊,有一次春節,我和一家子的兄弟妯娌去給長輩們拜年,走到某一人家門口,聽到裡面傳來對打聲,還以為是兩口子大過年的打架,結果一進門才發現,原來是十歲的兒子和媽媽打在了一起。這家孩子第一次和媽媽這樣打罵的時候,他的家人就像看熱鬧那樣在一邊起鬨,還說看看誰能打過誰之類的話,結果孩子為了爭那個「第一」,對自己媽媽是又踢又打還嘴裡學著說粗話。平日裡只要孩子發脾氣一家人就會在一邊看一邊笑覺得孩子長本事了。
記住了,當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好玩。
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立刻制止
每一個孩子在某些時期都有過挑戰父母的行為,比如孩子在哺乳期的時候,寶寶會試著去咬媽媽,有些媽媽會覺得很開心,哎呀孩子知道咬人了,可第一次縱容了寶寶的行為,那麼寶寶一定會是一次比一次狠。寶寶年紀再小他們也明白爸媽喜歡自己什麼行為不喜歡自己什麼行為,如果你稍加給寶寶一點小教訓,寶寶一定會明白的。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及時制止決不縱容。
和孩子平日的交流不要出現打罵行為
家長平日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就給孩子一定程度的小懲罰,比如作業沒寫好,那麼讓孩子重寫並加倍,然後和孩子安靜一點的談一談,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不對,那麼孩子一定會誠心的接受這樣所謂的懲罰。但如果你發現孩子作業沒寫好,馬上對這孩子一頓大吼大叫,不分青紅皁白一大打罵,孩子可能剛開始怕你,可時間久了孩子一定會習以為常,甚至會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付你。
在孩子出現打罵父母行為時緊緊盯著孩子
這也算是喚起孩子良知的一種心理戰術吧。只要不是那種被家長慣的無法無天的孩子,打罵父母成了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的孩子,這一招應該還能管用。在孩子情緒控制不住要打罵父母的時候,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眼睛緊緊盯著孩子,大聲問孩子你這是要做出打爹打孃的行為嗎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失控的情緒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是瞬間給孩子提了一個醒:
你面前的是你的父母,是辛苦養育你長大的人。
平日注意加強孩子情緒自控力
更多9條
孩子叛逆孩子叛逆怎麼辦,孩子叛逆期家長怎麼辦?
1 開放自我。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瞭解情況。2 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係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3 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瞭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4 觀察溝通。就是...
孩子叛逆怎麼辦,孩子叛逆咋辦?
心理學 孩子叛逆怎麼辦?孩子的叛逆期怎麼辦?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不要求孩子,不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自己做主。每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想營造只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希望家長過多去幹涉自己。但是由於家長們的傳統思維,覺得孩子在這個階段不聽父母話,是錯誤的,那麼,青春期孩子叛逆怎麼辦?...
家長打罵我怎麼辦,經常被父母打罵,我該怎麼辦啊
一 你自己怎麼想。你的年齡是?如果你才十幾歲,和你說這個你只覺得是所謂的書面道理,但是到了我現在二十多歲,出來上大學,然後工作,你就會明白,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雖然父母的教導不全是對的,但是,你要體諒他們為人父母的心情。沒有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不好。如果這樣,何必辛苦養育幾十年。你想想,他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