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相國 丞相這官職有啥區別,宰相 相國 丞相這三個官職有啥區別

2022-01-07 21:55:05 字數 5251 閱讀 8257

1樓:王來娛樂整個世界

只有蕭和,曹參兩位當過真正的相國,後來這一稱號變為丞相(司徒),唐代三省長官都是丞相(有別稱),宋代的參知政事是副丞相.元代每個行省都派出一個丞相.一定程度上(丞相=宰相)明代廢除丞相,但明代的大學士,清代的軍機大臣,均被稱為宰相.

2樓:有事棒棒棒

沒啥區別 不同朝代的2把手

3樓:銀燭秋光冷屏兒

一樣不同時期的不同叫法而已

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4樓:孤帆釣雪

丞相=宰相: 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比皇帝低一級。

相國≤丞相: 春秋時分「左相」「右相」,各個諸侯國也有「相國」或「相幫」。秦朝廢除「相國」設定「左右丞相」,漢初先置丞相,後改為相國,各諸侯王國亦設過相國,後改稱為相。

到到三國時「相國」改為「司徒」,隋唐以後,多用以作實際任宰相之職者的尊稱。

總之「相國」一般出現在社會動盪時期,是諸侯國的丞相,權力範圍是部分中國。

「丞相」一般出現在太平盛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範圍整個中國。

5樓:冷事百科

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什麼區別?

宰相與丞相的區別

6樓:幸福小屋

宰相指的是一種制度,丞相是真正的官名。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的一種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所以說,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千差萬別的,宰相的制度最早來自春秋時期,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消失了,變成了內閣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宰相是在春秋時期出現的,在歷史上,第一個宰相就是管仲,作為第一位非常傑出的宰相,管仲在歷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說,延續他之後,中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宰相。到了秦朝的時候,出現了左右丞相,後來還出現了所謂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負責自己的事情,漢朝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說曹操,就是一個丞相。

宋朝的時候,宰相成為了官民,明朝的時候,丞相的稱呼消失了,皇帝親政,但是卻設立了大學士,被稱為輔臣,清朝的時候,出現了內閣,軍機大臣等等,其實從權利上來看,這人就是所謂的宰相了,只是稱呼發生了改變。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著名宰相:

1、初唐名相 房玄齡:唐開國大臣,貞觀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為人多智,有奇謀。

2、西漢開國名相 蕭何:楚漢相爭,留守後方,為劉邦提供充足支援;漢朝初定,治國安邦,頒法立規,更得「蕭規曹隨」之譽。

3、漢初名相 陳平:年青俊美,偏納他人之遺孀,六出奇計,助高祖解白登之圍,王陳並相,結交周勃,終滅呂后勢力。

7樓:阿沾

1、制度的差異:宰相沿襲的是一種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說,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千差萬別的,宰相的制度最早來自春秋時期,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消失了,變成了內閣制度。

2、宰相不是具體的官名,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的一種通稱或俗稱。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人,魏晉南北朝的錄尚書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長官,甚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3、權力的差異:丞相是官職和敬稱,宰相僅是敬稱,沒有實權。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宰相地位的具體名稱多達幾十種,歷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明朝)、軍機大臣、總理(清朝末期)等等。

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

西漢廢除相國官職以後,丞相的職責,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協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8樓:吳田田

總體來說,宰相是個制度,丞相是個實質的官名,宰相制度起於春秋時期,完結於明代,明代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形成了「內閣」(文淵閣處在宮內,故名內閣)制度,清承明制,無名義上的宰相制度。

歷代宰相制度介紹: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

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起用了一批儒生當丞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宰相的職權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長官的手中。

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復置丞相,由曹操擔任。

魏晉南北朝時,丞相或相國多為權臣自命,成為了一種篡位奪權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變,皇帝所與議論政事或委以機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唐高宗後,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為副。從漢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

政和時,改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幹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202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

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清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9樓:匿名使用者

《通典*職官》載:「丞相之名始於秦」。那麼丞相這個詞語似乎是在秦以後才出現的。

《漢書*陳平傳》載:「裡中社,平為宰,分肉甚均。裡父老曰:

「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此大概就是宰相之名的由來,不知是也不是。

但是宰相的出典又是在**?應該不是在漢書中吧。

《史記》載:「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

」勃謝曰:「不知。」問:

「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上曰:

「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

「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孝文帝乃稱善。

這裡陳平周勃皆為左右丞相,又自稱宰相,可見丞相與宰相可互換使用。陳平並指出了宰相的責任範圍。

但《通典*職官》又有:「成帝改御史大夫為司空,與大司馬、丞相是為三公,皆宰相也。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亦為宰相」

《漢書*百官表》又:「御史大夫稱宰相」

漢有丞相府,而無宰相府。所謂「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以上來看宰相與丞相之間又有出入了,應該不可以劃上等號的。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

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起用了一批儒生當丞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宰相的職權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長官的手中。

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復置丞相,由曹操擔任。

魏晉南北朝時,丞相或相國多為權臣自命,成為了一種篡位奪權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變,皇帝所與議論政事或委以機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唐高宗後,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為副。從漢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

政和時,改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幹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202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

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清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10樓:東門口王公子

宰相是輔助君主處理朝政的制度。歷代宰相職務有不同稱呼:

如堯舜禹的百揆;

商代的六大士;

周朝的卿士;

秦的丞相,御史大夫;

漢不同時期的丞相、司徒、司空,

晉代的中書令,僕射;

北朝的大冢宰,南朝的總百揆;

唐代的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宋代丞相、樞密使、參知政事;

遼代的政事令、南北樞密院大王、丞相;

金代的中書令、丞相;

元代的中書令、尚書令、丞相;

明代的大學士;

清代的大學士、軍機章京大臣,清末的總理國務大臣,等等。這都是不同朝代的宰相稱呼。

漢代到清代,更延續「內閣制度」,宰相班子既是行政負責團隊,也是皇帝的顧問班子。

丞相是某些朝代的宰相職務的一種。

大禹治水以前就有宰相制度了。

堯舜的時候。在部落聯盟領袖的職務下面設定有「百揆」職位,是行政的負責人,這就是早期的宰相。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丞相是官職的名字,宰相只是統稱。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秦代有丞相的官名,南宋時期的左右丞相,也是宰相。名字不一樣,乾的活一樣 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丞相 宰相 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比皇帝低一級。相國 丞相 春秋時分 左相 右相 各個諸侯國也有 相國 或 相幫 秦朝廢除 相國 ...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同一職務在不同朝代的叫法 丞相是官職的名字,宰相只是統稱。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秦代有丞相的官名,南宋時期的左右丞相,也是宰相。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丞相 宰相 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比皇帝低一級。相國 丞相 春秋時分 左相 右相 各個諸侯國也有 相國 或 相幫 秦朝廢除 相國...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麼,有哪些區別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是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 即百官之長。先秦時期有相 相邦等之名。所以,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丞相和宰相的差別在 一 宰相和丞相權利的差異。宰相和丞相的權利是不同的,一個有實權,而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