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麥小粒
「漢初三傑」為韓信、蕭何和張良,他們三人中,只有張良得以善終,原因是——低調,低調,低調!重要的事,強調三遍。
他們三個,是歷史上有名的開國功臣,曾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建立漢朝,他們每個人都是功不可沒。
君主對於曾跟隨自己創立新朝的人,給與功能和封賞是常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擔心,那就是擔心功臣權力過大,威脅到自己的江山,所以對他們予以削權,或是斬草除根,都是手段之一。
在這三位功臣中,韓信最慘,蕭何次之,唯獨只有張良一個得以善終,這是為什麼?是因為誰低調,誰得以保全自身。
歷史上的開國功臣,抹不開三種選擇,就是功成身退,以弱示人和以強示人,從低調到高調的這人三種,恰是張良、蕭何和韓信分別地應的三種選擇,他們的結局,當然也是截然不同的。
高鳥盡,良弓藏,應是結束戰爭後的選擇。因為當年神勇無比、智謀全雙的功臣們,他們功高蓋主,能真正認清開國之後的政治鬥爭本質的,不多。
比如韓信就太高調了!他被後世奉為「兵仙」,在軍事上的成就,受到萬人敬仰。然而他致命的弱點就是倚功自傲,太高調。
有個典故人們耳熟能詳,有一次劉邦與韓信交談,他問韓信將領的領兵能力,韓信說有差異。劉邦問韓信自己能領多少兵,韓信回答陛下可領兵十萬,劉邦很高興,問韓信能領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想想就知道,即使是實情,用蔑視的語氣和主君說話,想過後果嗎?
再加上滎陽之戰前夕,當劉邦與項羽僵持不下,眼看支撐不住時,韓信手握重兵,卻提出要做**齊王才援手,分明就是要挾。種種高調驕傲,讓劉邦對韓信起了戒心。於是才有了後面的殺身之禍。
蕭何示之以弱,自汙名節,讓劉邦消除了對方優秀於自己的憂慮。遭到拘禁,後來又被放出來,算是比較好的結局了。
相比之下,張良早就看出開國之後,就會沒有了功臣的位置,誰愛折騰,誰就死得快,於是他選擇了明哲保身。天下初定,他即託辭多病,閉門不出,很少插手政事,在劉邦剪除異姓王的過程中他保持沉默,在太子之爭中,出手營救呂后和太子。
如此低調行事,又在關鍵時刻相助,讓張良不僅在政治風浪中毫髮無損,還保住了子孫們的富貴門庭。
2樓:魅力世界觀
因為張良是謀聖嘛,況且他是劉邦的帝王師,張良對劉邦心思的瞭解比蕭何,韓信都深的啦。最關鍵的,張良的老師是黃石公嘛,是黃老之學的道家的嘛,道家的人對功名利祿看得更清淡些,所以天下大定後就選擇功成身退,潛心修道去了,可謂是如清風般高潔,對劉邦一點政治威脅都沒有,自然能善終啦。再者,您的問題也有點問題的,張良是功成身退,名流千古啦,蕭何是被劉邦懷疑但是自毀清譽得以保全,也算是善終吧,只有韓信最後兔死狗烹啦,因為韓信功高震主,而且被懷疑啦,威脅到劉邦的政治,會有好結果嗎?
3樓:職場飛人
因為張良瞭解劉邦的性格,他清楚知道劉邦稱帝后一定容不下有功之臣,所以張良選擇了急流勇退,最終得以善終。
4樓:
因為張良並不在意榮華富貴,所以一旦他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以後,他就會功成身退,而且他也知道,劉邦容不下這些功臣名將
5樓:油畫裡的日落
這就是張良的聰明,他的威望絕不比任何人少,但是他不握實權,所以劉邦就對他沒那麼小心,呂后也只是在意這號人,而不想對他怎樣了
6樓:詩允love詩傑
蕭何追求安身立命,沒有其他什麼野心,這才讓劉邦留下他,而沒有殺他了。
7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他們三個,只有張良懂得功成身退沒有為什麼野心,劉邦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沒有對他下手。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懂得進退,在劉邦稱帝以後,就主動交出兵權,表示自己的忠心
9樓:逗笑聖佛
很簡單,張良不掌握實權,對劉邦形不成威脅。
10樓:請務必去見他
他很聰明,懂得功成身退,不掌握太多實權使劉邦對他產生猜忌,從而能夠保住性命。
11樓:清風不願伴九州
嗯並未張良不在意那些,他只想過好自己平淡的生活,沒有什麼野心劉邦才會留下他們沒有殺了他。
劉邦稱帝后,蕭何被囚、韓信被殺,為何只有張良得以善終?
12樓:月恪
秦末浩浩蕩蕩的起義軍中,湧現了無數「草根」英雄,最終劉邦憑藉自己突出的才能取得了天下。漢朝的建立當然不是劉邦一個人的功勞,在一次宴會中,他曾經著重點評了輔助自己稱帝的三個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因此,張良、蕭何、韓信三人被後世譽為「漢初三傑」,但是漢朝建立之後,此三人的人生走向卻完全不同:蕭何被囚、韓信被殺,只有張良全身而退。
鴻門救主
張良是王族後裔,秦滅六國之後他對大秦帝國充滿仇恨,曾經滿腔熱血地要憑一己之力刺殺秦始皇、推翻秦朝。失敗之後他幾經輾轉最終投奔到了劉邦的麾下,他們的相遇也許是註定的――張良的計謀只有劉邦能夠領會並且嚴格執行,所以在抗秦之路上張良幾乎從未離開過劉邦,甚至曾經在項羽設的「鴻門宴」上讓劉邦成功「越獄」,救了劉邦一命。正是因為張良的忠心追隨以及能謀善斷,劉邦一反常態地稱呼張良為子房,而不是向對其他儒生一樣,往人家帽子裡溺尿。
帝國肇基
可以說楚漢戰爭中,劉邦從未戰勝過項羽,五十六萬大軍依然被項羽的三萬兵力橫掃,在劉項之爭的最後階段,是張良獻出了拉攏韓信、彭越、黥布的計策,扭轉了戰局,讓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封賞自己的仇人雍齒,穩定了開國功臣之心,又在張良的建議下定都長安。在漢朝的建立及穩定方面,張良實在是功不可沒。
急流勇退
出於對張良的感激,劉邦曾經讓張良在齊國任意挑選三萬戶作為自己的封地,給了他等同於諸侯王的待遇,張良表示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隨後,劉邦又多次找到張良,想要滿足他的任何願望,而張良始終閉門不出,並表達了自己的意願:「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一個世事洞明的智者,竟然選擇了相信封建迷信,這當然只是他的一套說辭而已,飽讀詩書的他早已看透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歷史鐵律。
而且當時蕭何曾經遭到囚禁,韓信則已經被以謀反的罪名處死。
張良放棄了榮華富貴,保住了「身」與「名」,但他也並不是與漢朝毫無感情的冷血之徒,劉邦臨死前,張良獻出最後一計――幫助呂后讓劉盈順利成為太子,再次穩固甚至挽救了大漢江山。
漢初三傑為什麼只有張良得以善終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他很瞭解范蠡。范蠡不也在吳國被滅之後離開勾踐,除了泛舟于山水之間,還大做買賣,號稱「陶朱公」麼。他深知勾踐能與之共艱辛卻不能共享樂,並且也勸過當初一同為越國出生入死的幾位功臣
14樓:椰風徘徊
個人認為這個和他的個人性格以及所處地位有關,他自身是很聰明而且比較知進退的,自請留地這一點張良就可以小小的看出來,另外,張良在建漢後扮演的政治角色沒有蕭何以及韓信那樣對劉邦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受到的忌憚較少
15樓:冷泉殘月
不知道樓樓你發現沒有,張子房在最後的時候,手上的權利其實很小哦這就是子房的聰明,他的威望絕不比任何人少,但是他不握實權,所以劉邦就對他沒那麼小心,呂后也只是在意這號人,而不想對他怎樣了
子房真的很聰明,所謂明哲保身就是這樣
至於韓信、蕭何,他們兩個,一個是丞相,一個是大將軍,誰對他們不會起歹心,就算劉邦、呂后不把他們怎麼樣,也有的是想上位的人把他們給弄**
再有就是,子房對劉邦來說,比較特殊,他可以說是劉邦成就這個偉業的一個很關鍵的契機,不是韓信、蕭何這種感覺,而是張良在神話劉邦,說劉邦是龍的兒子,把他的威望提高了,自然追隨他的人就多了,這是一個必要的東西,比才幹、後援還重要
漢初三傑 為什麼只有張良得以善終 並獲得劉邦的尊重
16樓:天線寶寶逗逗
關於韓信
從軍事統帥的角度來說,韓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難得的帥才和將才了。他能夠把弱小的軍事力量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以至於最後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徹底擊敗,讓項羽自刎烏江,一舉奠定了建立漢王朝的基礎,這是與他超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分不開的。他曾經在與劉邦的閒談中認為劉邦只有指揮十萬軍隊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揮軍隊的能力而言,卻沒有數量限制,指揮的軍隊越多越好(這就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成語的來歷)。
韓信作為一位軍事統帥勇有餘,是合格的;但作為一位權力中樞的謀臣來講顯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說句難聽的話,韓信的權謀技巧只相當於小學生水平。他身處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極易招來殺身之禍的境地卻毫無自我保護意識,多次受到猜疑誣陷卻從不在意、不思改進,終於在未央宮陰謀中死於呂后之手,真可謂「英雄一世真豪傑,辜負胸中百萬兵」!
他的死,他自己需付一半的責任。
關於蕭何
漢初三傑裡的蕭何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只能勉強說他智有餘而仁不足。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說了,劉邦說的「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句話就是對他的最確切的評價。
尤其令人拍案稱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隨著他的辭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慣例,甚至他的繼任者曹參對蕭何生前制定的各項法規、方針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樂,竟然也能政績斐然、國泰民安。以至於這段膾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傳至今的成語「蕭規曹隨」。
由此可見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是多麼卓越!提起蕭何,就會想到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了:韓信這位曠世帥才由於被劉邦大材小用地當作倉庫管理員使用,被氣得不辭而別,後被年老體弱的蕭何星夜追回拜為元帥的千古美談。
但令人極為遺憾的是,在韓信問題上名揚後世的蕭何在後來卻因為韓信問題而為後人所詬病,那就是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卻在個人進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慮下與呂后一起設下圈套謀害了韓信。這就是令人感慨萬千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語的來歷。雖然縱觀蕭何的一生,這個不仁不義的汙點也許可以算作瑕不掩瑜,並不能動搖蕭何作為一代名相的歷史地位,但汙點畢竟是汙點,與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完人標準相比較,還是有相當距離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子房的聰明,他的威望絕不比任何人少,但是他不握實權,所以劉邦就對他沒那麼小心,呂后也只是在意這號人,而不想對他怎樣了
子房真的很聰明,所謂明哲保身就是這樣
18樓:趙末殘陽
因為張良懂得明哲保身
范仲淹 歐陽修 文天祥三人中誰考取了狀元
文天祥考取了狀元。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1 歐陽修的科舉之路 歐陽修的科舉之路可謂坎坷。天聖元年 1023年 和天聖四年 1026年 兩次參加科...
甲乙丙丁四人中,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齡是39歲,乙丙丁的平均年齡是37歲 已知甲今年41歲,求丁
方法一 來 39 3 117歲源 甲乙丙三人的年齡和 117 41 76歲 乙丙兩人的年齡和 37 3 111歲 乙丙丁的年齡和 111 76 35歲 丁的年齡 方法二 39 37 3 6歲 甲比丁大多少 41 6 35歲 丁的年齡 1 甲 乙 丙 乙 丙 丁 甲 丁 39 3 37 3 6,當甲 ...
周星馳 梁家輝和梁朝偉三人中,誰最符合「演技之王」這一稱謂
我認為是周星馳,因為我覺得演技之王不僅僅演技要出眾,而且要能夠深入角色的靈魂,與自己心中的想法能夠相互輝映。在周星馳 梁家輝 梁朝偉三個人中,演技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的,而且三個人的都出演過很多作品。而在三人中,周星馳在做好了一名演員的同時,能夠很深入的思考角色,思考劇情,甚至是去思考如何將他想要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