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加爾基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
全詩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2樓:一米八的脖子
漁歌子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3樓:聰明機靈小不懂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詩句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內容賞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
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閒著,他們也忙碌開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
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擴充套件資料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4樓:小倩兒七七
漁歌子賞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
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
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山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鱖(音貴)魚:俗稱「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竹葉編成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編成的雨衣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飛翔,桃花盛開,水流急湍,水中的鱖魚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5樓:
提醒一下,漁歌子是詞牌名不是古詩,《漁歌子》,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
6樓:教育學小王老師
回答歡迎您的諮詢,我是為您解答的答主,目前已累計幫助7000餘人,您的問題我已看到,目前正在為您整理答案,請您稍等一會兒哦~
根據您的提問,做出如下解答:
①《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②《漁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草芊芊,波漾漾,湖邊草色連波漲。沿蓼岸,泊楓汀,天際玉輪初上¤扣舷歌,聯極望,槳聲伊軋知何向。黃鵠叫,白鷗眠,誰似儂家疏曠?
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重疊¤杜若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經霅水。
過鬆江,盡屬儂家日月。
您好,以上是「漁歌子」詞牌名的詩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哦![比心][比心][比心][比心]
更多9條
7樓:手機使用者
要塞山後白血病,桃花流水三千尺。年青了,綠豆餅,鞋臭太多人不買
8樓:休楣
b,b,b,b,b,b,,b
9樓:f颶風f颶風
漁歌子,曲牌名
漁歌子①•【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時待詔翰林。後因事被貶,絕意仕進,隱居江湖間。自號玄真子,又自稱煙波釣徒。著書亦名《玄真子》。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10樓:匿名使用者
正文: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西 塞 山 前 白 鷺 飛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青 箬 笠 , 綠 蓑 衣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
詩意: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隻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遊動。
在風景如畫的河邊,只見一位老翁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釣魚,久久不願離去。
詞義註釋: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白鷺:一種水鳥,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白色。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又稱斗笠。箬是一種竹子。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絲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用來遮風擋雨的衣服。
7: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十分可口。
漁歌子的古詩
11樓:super木頭人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詩句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內容賞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
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閒著,他們也忙碌開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
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擴充套件資料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漁歌子改寫成散文,把《漁歌子》寫成小散文 80字以內
在青翠的西塞山前,有一隊白鷺在自由的飛翔。而山邊還有一條清澈的溪流,水源豐富。正值桃花落下的時節,一瓣瓣桃紅色的花瓣隨風飄下,落入河水中。經過河水浸泡後,粉紅的花瓣愈加紅潤。在河水中不只有美麗的桃花,還有頭小身肥的鱖魚在水中游來游去。看著鱖魚在水中扭動他們肥胖身軀努力前進的樣子,即好玩又愜意。鱖魚正...
張志和的《漁歌子》成作文怎麼寫
這是一個春雨濛濛的日子。一位漁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划著小船在江面上緩緩前行。只見周圍的山連綿起伏,西塞山又高又美,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四周霧氣繚繞,不時有幾隻體態輕盈的白鷺從山中一邊唱著委婉動聽的歌兒,一邊在空中盤旋飛翔,簡直樂不思蜀了!江邊的桃樹沐浴著春雨正在綻開美麗的笑顏。瞧那些桃花,紅得似朝...
漁歌子有哪五首全文發過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其二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其三霅溪灣裡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其四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其五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