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出身也頗有傳奇色彩,其母楊妃乃是隋煬帝之女。如此說來,他與隋唐兩朝皇室都有密切的血緣關係,稱天潢貴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一生的命運確是不幸的,因為畢竟不是嫡出,再加上其隋朝宗室身份,想在激烈的宮廷權力鬥爭中安身立命談何容易。
據史料記載:從《新唐書》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和《舊唐書》的帝曰:
「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可以明顯看出,李世民對於這個寶貝兒子還是讚賞有加的。
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韜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由於李承乾、李泰等太宗諸子為了爭奪太子的名分而兩敗俱傷,此時李世民曾想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的反對,最後在長孫無忌的周旋下,太子的名分最終落在了名不見經傳的晉王李治身上,這對於當雄心勃勃的李恪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打擊。
因此有了太宗賜恪書的以下一段對話:
「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
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志,以勖日新。汝方違膝下,悽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
故誡此一言,以為庭訓。」
這段話似是勸告,更像是警告。至於當時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的出,他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有一定的憐愛之心。而編劇就憑這句話而把李恪寫的如此不堪讓我等不能接受。
由於李恪有隋朝宗室的這一層特殊身份,其難以被朝臣們接受。想想也是,在當時那個封建禮法至上的時代,文武朝臣們當年跟隨李淵父子歷經生死打下來的江山,又怎能讓唐朝的皇帝寶座重新回到隋煬帝一支?
至於當時的國舅長孫無忌,更是視其為眼中釘,假如不是他當時強烈反對李恪當太子,恐怕唐朝的歷史都要改寫。
等到李治登基,長孫無忌掌權,後來的事態發展就越來越朝著不利於李恪的形勢發展,後來其憑藉手中的權勢,先謀立太子李忠,後又相繼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江夏王李道宗。
史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自盡,年約三十四歲。
至此,長孫無忌由此掃清了獨攬朝政的一切障礙。至於後來武則天當權後,如法炮製,陷害國舅長孫無忌謀反,那是後話,不再細說。
唐朝的宮廷可謂是血雨腥風,只要和權力沾上點關係,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2樓:匿名使用者
李恪:第3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女兒陰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吳王。
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
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李恪是怎麼死的
3樓:阿沾愛生活
李恪是冤死的。
因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神龍元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隴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武德三年六月,封長沙郡王;八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晉封漢王。
次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十一年,封為吳王,安州都督。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
武德 三年(620年)六月,時年李恪兩歲,以唐皇孫身份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漢中郡王。
貞觀元年(627年),李恪以皇子的身份從漢中郡王(從一品)晉封為封漢王。
貞觀二年(628年),年僅十歲的李恪被改封蜀王,並被太宗授予益州大都督的要職,都督益綿簡嘉陵雅眉濛犍邛八州軍事(府治今四川成都),並都並督巂、南寧、會都督府共計三十六州,卻以年紀幼小為由沒有赴任。
4樓: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最受太宗喜愛,母親楊妃是隋煬帝之女,因此李恪不但是庶出,也是隋煬帝的外孫,有隋朝的血統。身世的微妙使他不可能成為唐朝皇位的繼承人,更使他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被李世民廢黜,太宗欲改立吳王李恪,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而作罷。此事成為李恪與國舅長孫無忌不協的起點。等到李治登基,長孫無忌借「房遺愛謀反案」冤殺了吳王李恪。
「房遺愛謀反」事件:
指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和妻子高陽公主陰謀發動的宮廷政變。唐高宗即位以後,高陽公主和駙馬房遺愛聯絡與高宗不和的薛萬徹(妻為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陽公主)、柴令武(柴紹子,妻為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髮動政變,廢掉高宗,擁立荊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為帝,但是事不機密,計劃被洩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藉此機會將與高陽公主最親近的吳王李恪也牽連進來,李元景、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殺。
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當街斬首,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在家中自盡,當時丹陽公主已死,不再作追究。
5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墓誌記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約三十四歲
李世民的三子蜀王李恪的命運如何?
6樓:任子明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乃隋煬帝之女。
鬱林王恪,始王長沙,俄進封漢。貞觀二年徙蜀,與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國, 久乃為齊州都督。
帝謂左曰:』吾於恪豈不欲常見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 屏,吾百歲後,庶兄弟無危亡憂。
」十年,改王吳,與魏、齊、蜀、蔣、越、紀六 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賜書曰:
「汝惟茂親,勉思所以籓王室,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外之為君臣,內之為父子,今當去膝下,不遺汝珍,而遺汝以言,其念之 哉!」坐與乳媼子博塞,罷都督,削封戶三百。
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 善騎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
帝初以晉王為太子, 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 未可知。
」無忌曰:「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帝乃止。
故無忌常惡之。永徽中,房遺愛謀反,因遂誅恪,以絕天下望。臨刑呼曰:
「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四子,仁、瑋、琨、璄並流嶺表。顯慶五年,追王鬱 林,為立廟,以河間王孝恭孫榮為鬱林縣侯以嗣。
神龍初,贈司空,備禮改葬。
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 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 ,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
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從太宗立李治為太子以後賜吳王恪書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還是很有野心的,太宗書誡之曰:「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
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志,以勖日新。
汝方違膝下,悽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誡此一言,以為庭訓。」若吳王恪是個太過於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費盡苦心地告誡他。
還有一樣東西是不得不提。
李恪不能當上皇帝是主要原因他是隋煬帝的外孫,所以,人們擔心殘暴的隋朝會捲土重來,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騎射,在當時也不可能讓他當上皇帝。
至於之後他能當上司空,我覺得是李治和長孫無忌的一種政治伎倆。挑個在皇帝上頭最大的兄弟封賞,安定人心。李治豈是無能,他知道他的三哥就是他當皇帝最大的阻礙,只有除了他,他才能安枕無懮。
長孫無忌更不是不忠或什麼奸詐的,只是他是隨李世民南征北伐才打下大好江山,當然不會拱手將皇位送給這個隋煬帝的外孫,吳王李恪。
關於李世民的兒子吳王李恪的生平及他和高陽公主的關係
名將李牧的一生,誰講解一下,中國名將李牧究竟犯了什麼罪,以至於下場那麼悽慘?
戰國時期的李牧大將軍的結局非常的悽慘。根據 戰國策 和 史記 的記載,他的死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自殺,一種是他殺。但是雖然兩種說法各有不同,但是根據兩份資料提供的記載,李牧大將軍的兩種死因,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被奸臣誣陷。根據 戰國策 和 史記 中記載,李牧將軍的死因都是非常悽慘的。在戰國時期,李...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是誰,李世民一生最愛的女人到底是誰?
她的皇后,不用i多說了吧 經典就兩個字!美麗也就兩個字啊!若說沒奇緣,為何偏偏有此夢幻的相遇。如果有宿緣,為何偏偏讓他先遇到了她。她至死都記得那次不經意的相逢,因為那是她今生的宿緣。一個儒雅俊逸的男人扶起跌落馬下的她,緊張又真誠的道著歉。他一身淡紫色服飾,使他散發著迷人的貴族氣質。那一刻,少女的心被...
朱自清的一生,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 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 學者回 民主戰答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 今連雲港市 後隨祖父 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