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諾諾百科
是的,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符合有關確認條件時,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負債表內某項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按照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
賬面價值是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有關資產、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應列示的金額。計稅基礎是指按照稅法規定計稅時應歸屬該資產、負債的金額,即資產與負債的實際價值。暫時性差異按照對未來期間應稅金額影響的不同,可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其中應納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會增加應稅所得和應交所得稅,具體表現為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 資產賬面《計稅基礎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納稅調增 以後年度可以彌補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屬於遞延所得稅收益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反
3樓:匿名使用者
分開了建甌的天空今後的不要感到和格式看天空和問題就會gis餓了日u盤拉瑟
為什麼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利潤+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或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4樓:熊遇見土豆
因為超過稅法扣除標準的廣告費和5年內未彌補的虧損,都可以向以後年度結轉,抵減以後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使得以後年度少繳稅。所以應確認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具體說明如下:
本年稅法規定應該扣除100元,實際計算利潤時扣除了150元,那麼在進行納稅調整時要調增本年應納稅所得額50,相當於本年要多交稅,以後年度少繳稅。
本年多交,以後少交屬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本年少交,以後多交屬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負債表內某項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按照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賬面價值是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有關資產、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應列示的金額。計稅基礎是指按照稅法規定計稅時應歸屬該資產、負債的金額,即資產與負債的實際價值。
暫時性差異按照對未來期間應稅金額影響的不同,可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其中應納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會增加應稅所得和應交所得稅,具體表現為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
5樓:匿名使用者
你之所以沒有繞開這個彎,是因為你對時間點的理解有錯誤。什麼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就是因為本期多交了,所以留到以後抵扣。這個理解你是對的,那本期怎麼多交了,當然是加上就多交了,如果當期你就減去了,你以後還能抵扣嗎?
我這樣一說你應該能理解了吧!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本期沒交,留到以後再交,本期沒交,那當然要減去了。
為什麼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要加上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要減去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啊?
6樓:諾諾百科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針對第二年而言,是會計和稅法的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本年多交了,第二年能抵的部分,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按加速折舊核算的應納稅,稅法不允許。
產生的差異就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加上。同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今年能少交而明天要多交的部分,所以要減去。
簡單的說,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就是本期應交納稅款,以後可以抵減的,本期應納稅所得額要加上以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形成的遞延所得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就是會計上計算的所得稅費用按稅法規定以後期間需要交稅的,本期可以減少交稅金額。
內部開發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部分按稅法規定以後年度不需要調整,所以本期直接減少應交稅費就可以。
7樓:虎侃社會
因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針對以後年度而言,是會計和稅法的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本年多交了,以後年度能抵的部分,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按加速折舊核算的應納稅,稅法不允許。產生的差異就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加上。
同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今年能少交而明天要多交的部分,所以要減去。
企業所得稅不是稅率乘以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會計資料,是企業根據會計準則做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根據稅法做出來的。雖然實務中,應納稅所得額是在會計資料上按照稅法調整出來,兩者的邏輯是不一樣的。就是利潤總額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的基礎,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稅率得出應繳所得稅。
擴充套件資料
所得稅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當期所得稅費用,另一部分是遞延所得稅。會計計算口徑與納稅計算口徑不同,自然產生差異,這個差異分成兩類:
一類是永久性差異。例如一項罰款支出,企業在利潤總額前扣除了,稅法不能扣除要加回去,這個差異反映在當期所得稅上,是永久性差異。
另一類是暫時性差異,望文生義,只是個暫時的差異,長遠來看這些個差異會自動抹平的。暫時性差異包括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例如折舊會計政策與稅法規定不符造成的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主要是稅法規定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以前期虧損額抵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的差異。
8樓:悠米米
其實最簡單的掌握方式是根據差異的名稱,所謂應納稅,就是將來轉回時應納稅,那麼現在就不需要納稅,所以本期發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要在會計利潤中扣除,所謂可抵扣,就是在將來轉回時抵減將來需要交納的所得稅,所以本期發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要交納所得稅,所以需要在會計利潤中加上。真正的原因如下:以固定資產折舊為例,如果企業和稅法採用的折舊方法相同,都是採用直線法,但是企業預計的使用年限為5年,而稅法預計的使用年限為10年,假設固定資產賬面原價為100,則站在企業的角度需要計提的折舊為20,站在稅法的角度需要計提的折舊為10,那麼此時賬面價值為80,計稅基礎為90,產生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0,這裡需要交納所得稅,之所以交納所得稅是因為稅法承認的折舊是10,企業多計提的10稅法不承認,所以不能抵減會計利潤,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對於企業多計提的10的折舊需要在會計利潤中加回來,至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是一樣的,需要將資料轉入利潤表進行理解。
應納稅暫時性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會計處理上的聯絡與區別
9樓:
一、聯絡
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都可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當於你賬面要交的大於稅法規定要交的稅,而我們是按稅法規定交稅。
我們實際交的少了,所以兩者之間的差額即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使用稅率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負債,我們負債了,應交未交,以後還得補交。
2、相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都可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當於你賬面要交的小於稅法規定要交的稅,而我們是按稅法規定交稅。
我們實際交的多了,所以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使用稅率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那多交的還是我們的資產,之後用來可抵扣。
二、區別
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依據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計稅依據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當期差額在貸方,體現為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後從借方轉出,將使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依據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計稅依據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當期差額在借方,體現為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後從貸方轉出,將使應納稅所得額減少。
10樓:歷史小茶館兒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都可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當於你賬面要交的大於稅法規定要交的稅,而我們是按稅法規定交稅。我們實際交的少了,所以兩者之間的差額即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使用稅率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負債,我們負債了,應交未交,以後還得補交。
相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都可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當於你賬面要交的小於稅法規定要交的稅,而我們是按稅法規定交稅。我們實際交的多了,所以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使用稅率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那多交的還是我們的資產,之後用來可抵扣。
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依據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計稅依據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當期差額在貸方,體現為 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後從借方轉出,將使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依據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計稅依據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當期差額在借方,體現為 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後從貸方轉出,將使應納稅所得額減少。
擴充套件資料: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所得稅會計的一個概念,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該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時,會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即在未來期間不考慮該事項影響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由於該暫時性差異的轉回,會進一步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金額。在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當期,應當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
一項資產的賬面價值代表的是企業在持續使用或最終**該項資產時將取得的經濟利益的總額,而計稅基礎代表的是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該項資產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不能全部稅前抵扣,兩者之間的差額需要繳稅,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例如,一項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00萬元,計稅基礎如果為150萬元,兩者之間的差額會造成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的增加。在其產生當期,在符合確認條件的情況下,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二)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
一項負債的賬面價值為企業預計在未來期間清償該項負債時的經濟利益流出,而其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賬面價值在扣除稅法規定未來期間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之後的差額。因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本質上是稅法規定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即與該項負債相關的費用支出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則意味著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為負數,即應在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調增,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金額,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deductible temporary difference),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得稅費用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的,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的,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下列各項中,需調整減少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專案有
這題應該為a,b。記得這題我在考呀呀 上做過的,已計入投資收益的國債利息收入和未超過5年的未彌補的虧損屬於納稅調整減少額,需調整減少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已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但已計入當期費用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和支付並且計入當期費用的各種稅收滯納金屬於納稅調整增加額,需調整增加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故答案為...
會計利潤怎樣調整成稅法上應納稅所得額,並找出差異跪求結果
你看看這個例題吧。某市一家電生產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8年度企業全年實現收入總額9000萬元,扣除的成本 費用 稅金和損失總額8930萬元,會計利潤總額70萬元,已繳納企業所得稅14.6萬元。為降低稅收風險,在2008年度彙算清繳前,企業聘請某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發現有關問題如下 1 已在...
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對遞延所得稅資產有沒有影響
2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為企業每一個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 免稅收入 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應納稅所得額的正確計算直接關係到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的稅收負擔,並且同成本 費用核算關係密切。3 根據新準則,所得稅會計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