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流星在古代也叫流星。
歷史記載
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我國古代流星雨記錄
中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這些記錄,對於研究流星群軌道的演變,也將是重要的資料。
流星雨的出現,場面相當動人。中國古記錄也很精彩。試舉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記錄作例:
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宋書•天文志》)這是在公元461年。
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
流星體墜落到地面通常為隕石或隕鐵或者其他金屬類石頭,這一事實,中國也有記載。《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到了北宋,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
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
"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2023年。沈括已經注意到隕石的成分了。
在歐洲直到2023年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隕石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的殘留部分。
在中國儲存的最古年代的隕鐵是四川隆川隕鐵,大約是在明代隕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2023年)掘出,重58.5千克。儲存在成都地質學院。
2樓:微笑似年華
指「熒惑」
意義不一定。一般都是聯絡時政自己編纂。
一般認為是凶兆,對紫薇帝星不利,即對當時皇帝不利
3樓:段硤迠聶
流星因為形狀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許多名目,有些名目頗為容易與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間留下尾跡的被稱為流星,不留尾跡者稱為飛星,有尾跡而較小者稱為使星,意義各不相同.如流星落地時尚未燃燒殆盡,成為隕星,則凶兆更險惡.
流星在古代叫什麼,有沒有特殊的名字,古人認為出現流星意味著什麼?
4樓:藍山
指「熒惑」
意義不一定。一般都是聯絡時政自己編纂。
一般認為是凶兆,對紫薇帝星不利,即對當時皇帝不利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認為出現流星意味著災難,中國民間把彗星貶稱為「掃帚星」、「掃把星」、「災星」。
流星的出現意味著災禍的降臨。
如公元2023年,諾曼人入侵英國前夕,正逢哈雷彗星迴歸。當時,人們懷有複雜的心情,注視著夜空中這顆拖著長尾巴的古怪天體,認為是上帝給予的一種戰爭警告和預示。
6樓:風迎土送
掃把星~以為這有災禍發生
流星在古代被稱為什麼?人們見到流星什麼反應
7樓:匿名使用者
流星因為形狀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許多名目,有些名目頗為容易與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間留下尾跡的被稱為流星,不留尾跡者稱為飛星,有尾跡而較小者稱為使星,意義各不相同。
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寫道:「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
」所以說,有見識的天文學家在見到流星或者流星雨時是當做一種現象來記錄和研究的,一般百姓見了可能會很害怕吧,就像見到月食一樣。
8樓:牧風驅雲
古代看到流星是不吉利的,流星古稱掃把星,80年以前國人民間都認為掃把星是不吉利的,遇到你倒黴就會說你是個掃把星,有些腦殘導演還拍古代人看到流星許願特別好笑,比如菊花中國人很喜歡,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聖人高尚的品德,就因為洋人的習慣,我們改變了對菊花的喜愛,很多人誤以為日本的國花是櫻花,其實是菊花,日本的皇室標誌就是菊花。
9樓:
古代,看到流星是凶兆
古時稱流星為
10樓:很多很多
古時稱流星為流星。
中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這些記錄,對於研究流星群軌道的演變,也將是重要的資料。
流星雨的出現,場面相當動人。中國古記錄也很精彩。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
」(《宋書·天文志》)這是在公元461年。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
11樓:不安逸的跳騷
流星雨的發現和歷史記載 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我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這些記錄,對於研究流星群軌道的演變,也將是重要的資料。
流星雨的出現,場面相當動人。我國古記錄也很精彩。試舉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記錄作例:
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宋書·天文志》)這是在公元461年。
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 流星體墜落到地面通常為隕石或隕鐵或者其他金屬類石頭,這一事實,我國也有記載。《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
到了北宋,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
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
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2023年。沈括已經注意到隕石的成分了。
在歐洲直到2023年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隕石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的殘留部分。 在我國現在儲存的最古年代的隕鐵是四川隆川隕鐵,大約是在明代隕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2023年)掘出,重58.5千克。
現在儲存在成都地質學院。
流星通常指短時間發光的流星體。古代漢語中叫彗星,又俗稱賊星,民間稱其為掃帚星。記載始見於中國春秋時的《甘石星經》。
流星雨,中國古代叫隕星雨。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我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
12樓:雲落楓華
流星因為形狀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許多名目,有些名目頗為容易與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間留下尾跡的被稱為流星,不留尾跡者稱為飛星,有尾跡而較小者稱為使星,意義各不相同。如流星落地時尚未燃燒殆盡,成為隕星,則凶兆更險惡。
13樓:夕_顏夏
古時流星被當作是不詳的徵兆,寓意是帶來災難或戰爭。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流星被稱為掃把星,認為流星是會給人帶來禍害
流星在古時候被稱做什麼,流星雨古時候怎麼叫??比如月亮古時候叫太陰,這樣
15樓:遊戲
流星雨的發現和歷史記載 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我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這些記錄,對於研究流星群軌道的演變,也將是重要的資料。
流星雨的出現,場面相當動人。我國古記錄也很精彩。試舉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記錄作例:
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宋書·天文志》)這是在公元461年。
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 流星體墜落到地面通常為隕石或隕鐵或者其他金屬類石頭,這一事實,我國也有記載。《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
到了北宋,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
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
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2023年。沈括已經注意到隕石的成分了。
在歐洲直到2023年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隕石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的殘留部分。 在我國現在儲存的最古年代的隕鐵是四川隆川隕鐵,大約是在明代隕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2023年)掘出,重58.5千克。
現在儲存在成都地質學院。
1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什麼別稱,流星描述為星隕、流星雨描述為星隕如雨
《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17樓:千龝萬歲
枉矢、營頭、天滑、天堡、頓頑、降石、解銜、天保、地雁、天狗等,說法不一。也有叫掃帚星、賊星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流星在古代就叫做流星。
《春秋》莊公七年,就有「星隕如雨」的記載,那個時候還沒有固定的流星這個詞。
後來占星家對流星進行分類,種類眾多,有枉矢、營頭、天滑、天堡、頓頑、降石、解銜、天保、地雁、天狗等,說法不一。可以說這些也算是古代對流星的一種稱謂。
比較直觀的是在《宋書·天文志》中的記載,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
可見,古代,就有流星這個稱謂了。
有沒有一種花叫什麼十三卷的,這種花叫什麼名字, 根部有像大蒜一樣的東西
沒有吧,我只知道十二卷,是百合科十二卷屬多肉植物的簡稱 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為南非,是近年流行的小型多肉植物,品種繁多,形態各異,株形小巧玲瓏,清秀典雅,非常適合個人栽培觀賞。在眾多的十二卷品種中,既有適合普通家庭栽培的條紋十二卷 水晶掌等,也有適合高階愛好者收集栽培的玉扇 永珍 玉露等品種。...
求助各位!有沒有人認識這個這個植物叫什麼名字?小孩學校要
琴葉來榕又,名琴葉橡皮樹,自因葉先端膨大呈提琴形狀而得名,是桑科榕屬常綠喬木。琴葉榕高可達12米,莖幹直立,極少分枝,葉片密集生長,葉片厚革質 深綠色 具光澤 葉脈凹陷 節間較短。琴葉榕具較高的觀賞價值,是理想的大廳內觀葉植物。有沒有人知道這個植物叫做什麼名字?就是很粗的杆上面長細長的葉子那個 20...
元旦在古代叫什麼 古代的元旦是指什麼?
元旦在古代叫元日 元辰 元朔 歲旦 歲首 歲朝 新正 首祚 三元。而到我國最後一個朝代清代,則一直叫 元旦 或 元日 元旦是公曆每年的1月1日,也就是公曆的新年,世界上採用公元紀年法的國家和地區的人都會在這天慶祝新一年的到來。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曆的每年的正月初一,所以只有我們中國人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