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人生經歷,王昌齡的生平?

2022-04-03 18:54:09 字數 7230 閱讀 1576

1樓:0526小敏敏

王昌齡(王江寧,698年—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他早年貧苦,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有「開天聖手」「詩天子」的美譽,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王昌齡的人生經歷

2樓:嘚嘚嘚來了

嵩山學道

唐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歲,是年前後,曾居嵩山學道。

開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歲,約在是年前後,客河東幷州、潞州。

邊塞留名

開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歲約在是年前後,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於此時。

開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歲。隱居於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是年有《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之作。「山陰崔少府」即崔國輔。

進士及弟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

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王昌齡

開元十九年辛末(731年),三十四歲。在長安,以博學巨集詞登科,再遷河南汜水縣尉。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歲,當年四月,在長安參加宴會,有《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左遷交友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歲,因事獲罪,謫赴嶺南。

開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歲,遇赦北還。秋,在巴陵(今湖南嶽陽)遇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王昌齡的生平?

3樓:千山陽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4樓:勤鴻羲

emm……┏┛┻━━━┛┻┓

┃|||||||┃

┃   ━   ┃

┃ ┳┛  ┗┳  ┃

┃       ┃

┃   ┻   ┃

┃       ┃

┗━┓   ┏━┛

┃ 史 ┃

┃ 詩 ┃

┃ 之 ┃

┃ 寵 ┃

┃   ┗━━━┓

┃經驗與我同在 ┣┓

┃攻樓專用寵物 ┃

┗┓┓┏━┳┓┏┛

┃┫┫ ┃┫┫

┗┻┛ ┗┻┛

王昌齡的生平資料

5樓:

唐代詩人(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早年貧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

曾到過西北邊塞。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科,授汜水縣尉。二十七年,被貶嶺南,途經襄陽,孟浩然有詩相送;經岳陽,有詩送李白。

次年回長安,又出為江寧縣丞。數年後貶為龍標縣尉,李白有詩遙寄。安史亂起,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殷《河嶽英靈集》收24人詩作,其中王詩最多,並譽之為「中興高作」。

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絕句長於抒情,善於心理刻畫,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內涵,意味渾厚深長。現存王昌齡詩180多首,五七言絕句幾乎佔了一半。

他的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著名,如《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意境開闊明朗,情調激越昂揚,文字洗煉,音調鏗鏘。尤其後一首,深入淺出,寓意深沉,被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一些反映「邊愁」的詩,也是悲涼慷慨,沉深含蓄,使人吟味無窮。

另有一部分描寫婦女寄懷友人的詩作。今存《王昌齡集》2卷,《王昌齡詩集》3卷,《全唐詩》編錄其詩為4卷。新、舊《唐書》有傳。

6樓:匿名使用者

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

曾到過西北邊塞。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科,授汜水縣尉。二十七年,被貶嶺南,途經襄陽,孟浩然有詩相送;經岳陽,有詩送李白。

次年回長安,又出為江寧縣丞。數年後貶為龍標縣尉,李白有詩遙寄。安史亂起,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殷《河嶽英靈集》收24人詩作,其中王詩最多,並譽之為「中興高作」。

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

7樓:

王昌齡(698-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安人)。他的詩文多寫邊塞生活,是唐代邊塞詩人的代表。其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以七絕最為出色,因此享有「七絕高手」的美譽。

著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得一生是怎樣的?

8樓:

王昌齡(六九八-約七五七),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安史之亂後,回到故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他與詩人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他善於把錯綜複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集中,使絕句體制短小的特點變成優點:言少意多,更耐吟詠和思索。

他的邊塞詩充滿了積極昂揚的精神,鄉思和送別之詩,節奏明快,而抒情風格更以誠摯深厚見長。現存詩一百八十餘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9樓:匿名使用者

超絕群倫王昌齡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裡稱。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嶽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在一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鬆《登科記考》也未載。《唐才子傳》說他為開元十五年的(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

」顧況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後,補祕書省校書郎。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鍈先生據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於史籍記載的一個新發現,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看來這位詩人屢次遭貶斥,仕途極不順利。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毫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

」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據叫《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藝文志》,知王昌齡有集五卷,唐時傳世之本,今已難覓,《全唐詩》收王昌齡詩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齡詩文便只這些了。

回答者:panxinrong - 魔法學徒 一級 3-13 21:20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裡稱。

回答者:卡卡寧寧 - 魔法學徒 一級 3-14 18:12

王昌齡介紹

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 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新唐書》本傳與《唐詩紀事》說他為江寧人,但並無直接材料,大概是因為王昌齡被時人稱作 「王江寧」而致誤。王昌齡曾任江寧丞,李肇《國史補》與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均稱他為王江寧,與宋考功、韋蘇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韋、王諸人都是以官職稱,所以玉江寧也是以官職稱,而不是以籍裡稱。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當可信,所以《唐才子傳》從《河嶽英靈集》,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現在一般人也認為他為太原人。

兩《唐書》本傳都未載王昌齡登進士第的時間,徐鬆《登科記考》也未載。《唐才子傳》說他為開元十五年的( 727年)進士。又唐詩人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說開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

」顧況之序所記當確。王昌齡進土及第後,補祕書省校書郎。校書郎自古由文學之士充任,為當世所重,所以學者稱校書之所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萊山。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

詹成鍈先生據王昌齡詩文,考證他開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貶嶺南,這是未見於史籍記載的一個新發現,詳《李白詩文系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即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傳》說他 「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看來這位詩人屢次遭貶斥,仕途極不順利。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毫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 「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

」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 「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據叫《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 ·藝文志》,知王昌齡有集五卷,唐時傳世之本,今已難覓,《全唐詩》收王昌齡詩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齡詩文便只這幾捲了

王昌齡的《出塞》的詩意是什麼,唐代王昌齡的《出塞》這首詩的詩意短一點

出塞 王昌齡 唐朝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意思 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 不是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沒有什麼變化,戰爭自秦漢以來都沒有間斷,離家出征到萬里之外的人還沒有迴歸家鄉,只要有李廣飛將軍鎮守龍城,就不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南下侵略.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

王昌齡做的詩有哪些王昌齡的詩都有哪些?

變行路難 塞下曲四首 塞上曲從軍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長歌行悲哉行 古意放歌行 越女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聽彈風入松贈楊補闕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 為張僓贈閻使臣 贈史昭秋山寄陳讜言 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一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 次汝中寄河南陳贊府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代扶風...

王昌齡是什麼題材的詩人王昌齡屬於什麼詩派的詩人

一 概念 文學作品內容的要素之一。題材,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廣義的 題材 指的是文藝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 社會現象的某些方面。狹義的 題材 是指構成一篇或一部 敘事性 文學作品內容的一組完整的生活現象,它一般由人物 環境 情節這 三個要素 組成。二 詩歌題材分類 題材是詩歌的內容,例如 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