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楊子電影
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譟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
題李凝幽居
唐代: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譯文:悠閒地住在這裡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
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雲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我暫時離開這裡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2樓:beling不琳
源自一個典故:賈島即興寫了一首詩,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又想用「推」字(來替換「敲」字),反覆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
當時韓愈臨時**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於是一會兒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
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
(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朋友。
3樓:禾木籽
關於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
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 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
」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
4樓:
這是一個故事: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驢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於是他在驢背上,一面嘴裡唸叨著,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
不知不覺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韓愈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著驢子怎麼不朝前面看路?
」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得詩,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
再說,『敲』字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於是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從此他和韓愈成了朋友。
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來。
擴充套件資料:
《題李凝幽居》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此詩雖只是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卻因詩人出神入化的語言,而變得別具韻致。詩人以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等尋常景物,以及閒居、敲門、過橋、暫去等尋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
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簡練,而又韻味醇厚,充分體現了賈島「清真僻苦」的詩風。其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歷來膾炙人口。
作品原文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訪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詩,其具體創作時間難考證。據詩意可知,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達李凝居所時,已經天黑。
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於是賈島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
首聯「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經濟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分。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詩人當然不可能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
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譟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
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頸聯「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是寫回歸路上所見。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輕拂,雲腳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
這一切,又都籠罩著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聯」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表明詩人不負歸隱的約定。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後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閒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閒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行事。然而詩人偏於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房山)人。
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有《長江集》。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麼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推敲」一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鍊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意為反覆琢磨。
6樓:沒心的秀芬
顯得這個僧人懂得禮數,而且並不知道門裡是什麼人,就更加不可以唐突。
7樓:屙
推顯得詩人不文雅,而敲和寂靜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8樓:楨君
如果賈島沒碰見韓愈,大概也就不會改了,畢竟還是推字好呦。
9樓:上佺
賈島根本就沒改 只有蠢人在那誑聾瞽之人 敲:敲磬
10樓:匿名使用者
2樓的 高
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
為了一個字
想成那樣
11樓:
賈島在大路上一邊走一邊讀詩,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隊伍,韓愈問賈島為什麼要闖他的隊伍,賈島把事情告訴了韓愈,韓愈說:「我看還是敲字好,因為萬一門是關著的,推是推不開的,再說,靜中加動,多好呀!」這回,賈島不僅沒有受罰,還和韓愈加上了朋友。
為什麼「僧推月下門」這句詩要用推,有什麼好處?
12樓:匿名使用者
任翻(人名)題台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
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台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一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蘇詢門下,不是才子,就是才女,這與他的教誨當然分不開。
據說有一天,蘇詢買了一幅畫,打算配一副對聯,但他把對聯擬好後,不寫中間一字,抄出來,讓兒女們去填,藉此考一下他們的才學:
輕風 細柳
淡月 梅花
蘇軾(東坡)文思最快,立刻填上了兩個字,使之成為:
輕風搖細柳
淡月映梅花
蘇小妹說:「哥哥所填,固然不錯,但所用的詞不夠精彩。倘若用「扶」和「失」二字,不知如何?」
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蘇詢問老二的看法,蘇轍讚賞小妹,說:「這是煉字,用『扶』字,更顯得風之溫柔,用『失』字,才有天地溶為一色,撲朔迷離詩畫意。」
蘇詢也認為小妹的好,蘇軾也很佩服小妹的才華。
任翻(人名)題台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
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台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一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
僧推月下門 和 僧敲月下門 的區別真的那麼大嗎?
且貼一段朱光潛老師的文章,有說到這個問題,名字還就叫做 咬文嚼字 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例項,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有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兩句,勸他把 推 字改為 敲 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 推敲 古今人也都讚賞 敲 字比 推 字下得好,其實這...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句詩中,用推好還是敲豪,為什麼
賈島做這首詩的時候,曾經想了很久並一邊走一邊模擬是推好還是敲好。後來確定用推。因為整首詩的意境就在於安寧祥和,用敲出現了聲音,與前句不符。這也是推敲這個典故的 個人覺得用推好,大多數人認為用敲驚動了宿鳥,表現出了夜晚的寧靜,並且古代僧人都是長袖袍,用手挽起袖袍再敲門也表現出了一定的禮節。但是用推的話...
賈島的詩句中哪一首是有僧敲月下門的
賈島的 題李凝幽居 是有僧敲 推 月下門的。題李凝幽居 專 全詩如下 閒居少屬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賞析 此詩雖只是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卻因詩人出神入化的語言,而變得別具韻致。詩人以草徑 荒園 宿鳥 池樹 野色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