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難道不是專指漢族嗎,炎黃子孫為何又自稱漢族?

2022-04-04 14:06:23 字數 6235 閱讀 7812

1樓:塵

炎黃的時候還沒有漢族,怎麼可能說炎黃子孫指的就是漢族,漢族是後面民族融合產生的,所謂炎黃子孫,由炎黃部落流傳下來的後代逗是炎黃子孫

清朝是否屬於華夏被奴役史?炎黃子孫是專指漢族?

2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炎黃子孫就得講到炎帝和黃帝,但是漢族這個詞要到漢也就是劉邦。所以也不是完全專指漢族。反正那些外來少數民族肯定不是炎黃子孫了,並且有時候少數民族歸順也會被賜予漢族。

清朝人就是金人還包括蒙古人,這些都是關外來的肯定不是炎黃子孫。

只有「漢族」才算是「炎黃子孫」嗎?

3樓:小松部落格

中華民族還有兩個"別稱",一是"中華兒女",二是"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的子孫,或者只說"黃帝子孫")。這兩種稱呼有時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華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異,"中華兒女"之稱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含義偏重於文化(是共同接受中華文化的群體);"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稱古已有之,其含義偏重於血緣(有共同的祖先)。

因此,有些少數民族可以接受"中華兒女"之說,不願接受"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說。

一個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於血緣。其次才是由於文化。在原始社會中,一群人能夠長期生活在一起,大概總是一家人、一族人。

以後這個部落發展壯大了,才會接納血緣不同的人群參加。在世界上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間,有些民族特別重視血緣,認為血濃於水,在血緣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來的人群參加;有些民族重視文化,只要外來者接受了我們的文化,我們就歡迎他們參加,不加排斥。中華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複合體,以後在發展中也就表現出首重文化不太計較血緣關係的特點。

正因為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具有重文化輕血緣的傳統,所以文化色彩較濃的"中華兒女"之稱比起血緣色彩較濃的"炎黃子孫"之稱更容易為大家所接受。對"炎黃子孫"之稱反對最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2023年5月,我們在上海會晤**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直指"炎黃子孫"之說違背史實,因為中華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無共祖(共同的祖先)。

"炎黃子孫"之說,既不科學,又不利於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因此,他認為在學術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場合裡,不要使用"炎黃子孫"一語。

2023年8月,筆者到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參觀考察,聽到一些彝族學者提出了"中華彝族"的說法,覺得此說值得肯定,值得讚賞。因為其中的"中華"二字是指文化傳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緣關係,"中華彝族"就是接受了中華文化的彝族子孫,其含義既簡單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於"炎黃子孫"之說,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我們聽慣了中華民族歷史一元論。那就是: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始祖是黃帝,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西北的黃土高原,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傳播是以發源地為中心,然後向四方輻射。簡言之,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始祖,一塊發源地,一條母親河,中華文明只有一箇中心,逐漸傳佈四方。

歷史真相真是如此麼?絕對不是。這個古史框架是由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建立起來的。

當時的司馬遷也並不能暢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東夷的伏羲與出身南蠻的神農都比出身於西戎的黃帝歷史悠久,但是漢武帝自比黃帝,一定要以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從,卻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一些真實情況,希望讀者"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來。

到了近代,我國的考古工作剛剛起步,著名的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歷史學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來向中華民族歷史一元論挑戰,大膽指出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中華大地上至少已有三個民族集團互爭雄長,各個集團對於創造中華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儒家的孔孟出身於東夷集團,道家的老莊出身於南蠻集團,中華民族並非只是炎黃二帝的子孫或者黃帝一人的子孫。

後來由於東南百越地區考古發現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中華文明的起源又由過去的三分法修正為四分法。不論三分也好,四分也好,中華民族歷史一元論總是徹底推翻了的。

因此,用"炎黃子孫"或者"黃帝子孫"來代表"中華民族",是以偏概全,顯然不妥。

4樓:

不是,全國56個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我看過一本書,上面說遠古時候被炎帝和黃帝統一的部落中有很多邊疆的少數民族.

5樓:鬆修賢

只有「漢族」才是「炎黃子孫「。

非漢族的五十五個民族中,像俄羅斯、塔吉克、烏茲別克等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炎黃二帝拉上血統關係,難道他們也得稱為「炎黃子孫」嗎?在臺灣和東南一些海島的先民中有馬來人的成分,豈能濫用炎黃子孫的概念?

6樓:

只要是中國人就都是炎黃子孫~

為什麼漢族人被稱為炎黃子孫? 10

7樓:弱肉強食本質

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始祖,他們發展於上古時期的中原部落,漢族人的祖居也是在中原。傳說二人是神一般的君王,世人也對此引以為榮,所以漢人自稱為炎黃子孫。

8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炎帝和黃帝是最強大的兩個名族,他們創造了勞動工具,水稻就是當時種植的植物之一,並且定居生活,從一些陶器可以發現當時他們已經開始養家禽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沒有後代的人都是壞人。

中國的漢族都是「炎黃子孫」嗎?

10樓:微胖的黑麥

最早提倡華夏九州各民族承認同為「炎黃子孫」的是西周人,周人為確立自己華夏正統的地位,用周禮作為宣傳理念的工具。但事實上,周文王卻是西夷人,西夷入主中原後,華夏的甲骨文就被西夷的金文取代了。而且自稱炎黃子孫的周天子的先祖后稷的真正生父一直是未解之謎。

11樓:

首先炎黃子孫只是個代稱,不是說都是炎黃兩帝后代繁衍而來的。

1.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

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

黃帝姓公孫、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2. 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

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

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是不是隻有漢族人才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12樓:鬱悶的華

漢族以及很少的漢族的近親和分支自稱炎黃子孫。

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例如,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歐洲人。滿洲、蒙古人的祖先是東胡。回族的祖先是阿拉伯人。維吾爾族的祖先是突厥,突厥的祖先也是東胡人。

13樓:長弓射雙月

不是,炎黃子孫是指華夏民族的後代,是華人的自稱。

「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寶雞市境內)。「黃」指黃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

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

漢族這個稱呼,是漢朝才產生的。炎黃比漢朝早得多。

所以,凡是華夏民族的後代,都可以稱為炎黃子孫,並不單指漢族(甚至嚴格地說,個別漢族人也可能不是炎黃子孫)。

少數民族中的壯族、土家族裡很大一部分都是炎黃子孫,很多壯族、土家族家譜記載就是來自於中原的。

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一部分是。

但也有不是的,比如維族、哈薩克族等等,他們是另一支人群從遠方遷移來的,不是華夏民族的後裔,他們是雅利安人種,和俄羅斯是同一個祖先。

當然,這樣說的太嚴格了,其實經過幾千年的混血,純種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

所以,如果非要說維族不是炎黃子孫,也不太準確。

當然,作為政治宣傳的口號,為了維護一個共同的國體,現在廣義上的炎黃子孫,是指所有中國人和海外華人,並沒有血統上那麼嚴格。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以前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叫華夏族,漢朝時才叫漢族的,以後的少數民族政權很多在編史的時候把自己附會成黃帝或炎帝的某一支的後代,以取得政權的正統性.再後來才流傳了」炎黃子孫」這個詞,跟」中華民族」一樣是一個對全國民族的統稱.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漢族其實是指古代居住中原的一族

炎黃之後的許多年,才出現各個民族。其實一開始是他們旗下的部落

不過各個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可能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

16樓:匿名使用者

炎黃子孫指的是中華民族,指的是中華大地上的所有中國人

漢族人是漢朝以後才有的,只是炎黃子孫的一部分

17樓:匿名使用者

誰規定漢族=炎黃子孫的?

炎黃子孫為何又自稱漢族?

18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劉徹之前,中原人自稱華夏族,漢武帝在位期間,漢軍越過大漠,徹底擊潰了匈奴人,部分匈奴人內附,降了漢朝,部分匈奴人西遷,多米諾效應,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崩塌,華夏族的生活空間和漢的旗幟拓展到了西域和蒙古高原,漢朝空前強大,從此外族和番邦就把這個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民族稱為--漢!

19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們神州大地這片熱土上曾經有兩個部落,他們的首領分別是炎帝和黃帝。在今天黃河中下游一帶繁衍生息,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遷徙與融合,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華夏民族,因而說我們都是炎、黃的後代,稱之為炎黃子孫。

中華民族有兩個"別稱",一是"中華兒女",二是"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的子孫,或者只說"黃帝子孫")。這兩種稱呼有時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華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異,"中華兒女"之稱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含義偏重於文化(是共同接受中華文化的群體);"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稱古已有之,其含義偏重於血緣(有共同的祖先)。

因此,有些少數民族可以接受"中華兒女"之說,不願接受"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說。

一個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於血緣。其次才是由於文化。在原始社會中,一群人能夠長期生活在一起,大概總是一家人、一族人。

以後這個部落發展壯大了,才會接納血緣不同的人群參加。在世界上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間,有些民族特別重視血緣,認為血濃於水,在血緣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來的人群參加;有些民族重視文化,只要外來者接受了我們的文化,我們就歡迎他們參加,不加排斥。中華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複合體,以後在發展中也就表現出首重文化不太計較血緣關係的特點。

正因為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具有重文化輕血緣的傳統,所以文化色彩較濃的"中華兒女"之稱比起血緣色彩較濃的"炎黃子孫"之稱更容易為大家所接受。對"炎黃子孫"之稱反對最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2023年5月,我們在上海會晤**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直指"炎黃子孫"之說違背史實,因為中華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無共祖(共同的祖先)。

"炎黃子孫"之說,既不科學,又不利於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因此,他認為在學術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場合裡,不要使用"炎黃子孫"一語。

2023年8月,筆者到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參觀考察,聽到一些彝族學者提出了"中華彝族"的說法,覺得此說值得肯定,值得讚賞。因為其中的"中華"二字是指文化傳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緣關係,"中華彝族"就是接受了中華文化的彝族子孫,其含義既簡單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於"炎黃子孫"之說,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我們聽慣了中華民族歷史一元論。那就是: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始祖是黃帝,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西北的黃土高原,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傳播是以發源地為中心,然後向四方輻射。簡言之,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始祖,一塊發源地,一條母親河,中華文明只有一箇中心,逐漸傳佈四方。

歷史真相真是如此麼?絕對不是。這個古史框架是由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建立起來的。

當時的司馬遷也並不能暢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東夷的伏羲與出身南蠻的神農都比出身於西戎的黃帝歷史悠久,但是漢武帝自比黃帝,一定要以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從,卻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一些真實情況,希望讀者"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來。

到了近代,我國的考古工作剛剛起步,著名的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歷史學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來向中華民族歷史一元論挑戰,大膽指出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中華大地上至少已有三個民族集團互爭雄長,各個集團對於創造中華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儒家的孔孟出身於東夷集團,道家的老莊出身於南蠻集團,中華民族並非只是炎黃二帝的子孫或者黃帝一人的子孫。

後來由於東南百越地區考古發現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中華文明的起源又由過去的三分法修正為四分法。不論三分也好,四分也好,中華民族歷史一元論總是徹底推翻了的。

因此,用"炎黃子孫"或者"黃帝子孫"來代表"中華民族",是以偏概全,顯然不妥。

我想,作為炎黃子孫,我應該作為炎黃子孫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國歷史文化

當然是讀書了,不能只是讀理科文科的也要讀。作為炎黃子孫必須繼承和發揚我們燦爛的民族文化。古代的一些文學藝術,歷史科技和思想道德哲學的著作,必須都有了解。都讀遍是不可能,不過也要知道一些!所以文科就很重要了。沒有一定的文學水平怎麼能讀懂那些古文呢!還有就是學習傳統的禮儀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不僅對自...

炎黃子孫是什麼意思,炎黃子孫是什麼意思?

炎黃子孫的釋義 炎黃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後代。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 黃炎子孫 炎黃子孫 讀音 y n hu ng z s n 炎黃子孫是華人的自稱。炎 指炎帝 yan emperor 以姜水成 今寶雞市境內 黃 指黃帝 yellow emperor 以姬水 今...

炎黃子孫的由來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我感覺炎帝和皇帝的貢獻是一樣大的,那為什麼以黃帝為主呢?也許是因為黃帝部落打敗了炎帝部落,自古以來歷史都是成王敗寇嘛。不過這兩個部落後來雖只有黃帝一個首領,可實際上卻合併起來了,因此我們的祖先也少不了炎帝的份兒。至於為什麼要 炎黃 而不是 黃炎 可能與這四個字 炎黃子孫 的音韻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