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努和廷超大型鈾礦床,內蒙古位置範圍

2022-04-05 02:35:55 字數 3600 閱讀 1823

1樓:匿名使用者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字仲揆,湖北黃崗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

於本世紀20年代創立了地質力學,為地質理論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運用力學觀點來研究地殼運動現象,將各種構造形跡看作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這一地質力學的基本概念,為探索地質自然現象提供了新方法,為研究地殼運動規律開闢了新途徑,開創了地質科學的新局面,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他的理論為我國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貢獻。

例如他運用地質力學分析我國東部地區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廣闊的找油遠景,從理論上否定了「中國貧油」論。大慶、勝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繼發現證實了他的科學預見。在**地質工作方面,他強調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觀察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預報指出了方向。

此外,李四光早在20年代初,實地考察了我國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廬山和黃山等地,先後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蹟,推翻了國際上許多冰川學權威斷言中國無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結論。李四光曾留學日本、英國,曾前往法國、德國和瑞士等地考察。2023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等職。

2023年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地質部部長等職,並當選為第

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第

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2樓:魔力我有

李四光(1889?——1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字仲揆。

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2023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

2023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建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科協主席,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九屆**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主張用力學研究地殼現象、探索地殼運動與礦產分佈的規律,把各種構造形跡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創立了"構造體系"的基本理論。用此理論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大面積儲油層。

在**地質工作方面,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預報指明瞭方向。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

李四光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我國卓越的科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教育家,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李四光作為地質力學的創始人,還是科技創新的典範。中國為有李四光這樣傑出的科學家而自豪,中華民族為有這樣忠誠的兒子而驕傲。

他堅持科學技術面向國家經濟建設,急國家所急,想人民所想。他的科學實踐活動緊密圍繞國家的需求,為祖國和民族的富強奮鬥。

為我國甩掉"貧油"帽子 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

內蒙古位置範圍

3樓:999級吞天巨鯤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內蒙古界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之間,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千米;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佔緯度15°59′,直線距離1700千米。

內蒙古自治區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00千米。

擴充套件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四大水系。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複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佔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米。

4樓:冰冰

首府呼和浩特,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內蒙古界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之間,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起東經126°04′,西至東經97°12′,橫跨經度28°52′,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千米;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佔緯度15°59′,直線距離1700千米。

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土地面積的12.3%,是中國第三大省區。

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00千米。

擴充套件資料

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自治區轄9個地級市、3個盟(合計12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合計10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駐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大街1號。

內蒙古自治區土壤在分佈上東西之間變化明顯,土壤帶基本呈東北--西南向排列,最東為黑土壤地帶,向西依次為暗棕壤地帶、黑鈣土地帶、慄鈣土地帶、棕壤土地帶、黑壚土地帶、灰鈣土地帶、風沙土地帶和灰棕漠土地帶。

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結構和水分條件良好,易於耕作,適宜發展農業;黑鈣土自然肥力次之,適宜發展農林牧業。

5樓:313傾國傾城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

3%,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三位。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

南非礦產分佈與國家分佈

6樓:匿名使用者

南非的礦產資源,尤其是固體礦產資源相當豐富。世界上可探明的幾乎所有礦物在南非都有儲藏,而且其中很多礦藏的儲藏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鉑金和**產 地國,釩、蛭石、鉻的產量都居世界第一。

金剛石、錳礦、煤、石棉、鉛、鈾的產量也名列前茅。從地理分佈上看,威特沃特斯蘭德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礦脈。位於西北省和姆普 姆蘭加省的灌木叢林地區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鉻礦和錳礦區,礦藏分別佔到世界儲量的一半以上,世界上 80%以上的錳礦儲藏分佈在川斯瓦(瓦爾河以北)一帶。

北方省也是礦業大省,有豐富的銅礦、石棉、煤礦、鐵礦、鉑金、鉻、鑽石。姆普姆蘭加省的西南部則是非洲地區 最大的煤礦產區,而這一地區的 3 個煤電站則是南半球最大的發電站。西北省除了出產鉑金族金屬外,也是南非大理石和氟石的重要生產基地。

2001 年南非主要礦產資源的儲量和儲量 基礎見表1。

南非擁有許多世界級的大型礦床,如維特沃特斯蘭德盆地的金鈾礦床、德蘭士瓦盆地的鐵、錳、石棉礦床、布什維爾德雜巖體的鉑、鎳、鉻、磁鐵礦、釩、錫、螢石礦床、帕 拉博拉雜巖體銅、磷灰石、蛭石、磁鐵礦礦床,以及金剛石礦床等均為世界著名的超大型礦床。

7樓:lasy非馬

jshjfdhf**航空股份

蒙古國和內蒙古哪個好?各方面,蒙古與內蒙古有區別嗎?

眾所周知,在我國過去的幾千年中,現在的蒙古國和我國是融為一體的,千百年來兩方的文化不斷交流,互相影響。而且在古代,蒙古國的發展也是很可觀的。但是現在脫離了我國的蒙古,他們的狀況卻是一言難盡,首先整體的gdp還不比不上我國的一個縣城,甚至只有內蒙古的1 20,所以說人均的那就更少了,幾乎可以說是目前亞...

內蒙古的自然環境特點內蒙古的地理和特點

1 位置境域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起東經126 04 西至東經97 12 橫跨經度28 52 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千米 南起北緯37 24 北至北緯53 23 縱佔緯度15 59 直線距離1700千米 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土地面...

內蒙古地區蒙族所佔比例內蒙古蒙族和漢族所佔比例

內蒙古蒙族423.83萬,而蒙古族人口只佔內蒙古總人口數的1 6。蒙古族大約3 包頭市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 共有4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數為13.0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25 千人以上少數民族共有3個,按人數多少排列分別為蒙古族 回族和滿族。1 包頭蒙古族主體分部在百靈廟一帶。回族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