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臺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取了對臺風命名的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
如第一組:anna (安娜),blanche(布蘭奇),camil(卡米爾)等,直到wenda(溫達);第二組:alma(阿爾瑪),becl(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當飛機偵察到颱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個颱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颱風名字後面的,迴圈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颱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就以世界上臺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複的名稱。
當然,在不同的年份裡颱風的名字會重複出現。因此,在臺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以示區別。
我國從2023年起開始採用對臺風編號的力、法。凡是東經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範圍內有颱風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現的先後,順次進行編號。例如,2023年發生的第一個颱風,編為9901,第二個颱風,編為9902……依此類推。
這種對臺風編號的力、法,目前已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氣象臺採用。有的國家考慮到國際上臺風英文名稱沿用已久的習慣,除了編號以外。還同時標明該次颱風的英文名稱。
吉爾琪 回答採納率:21.5% 2008-08-03 00:20 檢舉
實際命名的工作則交由區內的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每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字,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
例如0312,即2023年第12號熱帶風暴(當其達到強熱帶風暴強度時,稱為第12號強熱帶風暴;當其達到颱風強度時,稱為第12號颱風),英文名為krovanh,中文名為「科羅旺」;0313即2023年第13號熱帶氣暴,英文名為dujuan,中文名為「杜鵑」。颱風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國氣象局與香港和澳門的氣象部門協商後確定。
2樓: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溫比亞」到「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颱風命名規則是什麼?
3樓:咣噹地球
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現在臺風的命名方式,是由颱風周邊國家以及地區製出命名錶
4樓: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溫比亞」到「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5樓:假面
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由颱風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
颱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在地近義字。
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階別,但部分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階別,如中國**氣象臺及香港天文臺之強颱風、超強颱風,臺灣**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6樓: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
新的颱風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迴圈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
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具體而言,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颱風命名。
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裡的14個名字(每個成員提供1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命名錶按順序、迴圈使用。
颱風命名規則
颱風名稱是根據什麼命名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專家介copy紹,20世紀70年代,西半球所有熱帶氣旋易發區都已使用命名系統,但亞太地區卻出現一個颱風多個名字的現狀。為了規範颱風命名,從2023年開始亞太颱風委員會給颱風起名,140個颱風的名字來自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
因各國文化、語言不同,對臺風名字的含義、發音都很敏感。如何協調這些難題,亞太颱風委員會最終確定通過了命名方案,其中包括命名的原則是: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
氣象專家說,名稱很少用人名,一般情況下使用動物、植物、食品等名字,如「帕布」由寮國提供,意為大淡水魚。
颱風委員會有14個成員,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樣就有140個名字,構成一個命名錶,按照一定的先後順序排。一年平均有28個颱風,所以5年基本上就用完了。用完怎麼辦?
氣象專家說,迴圈使用。但這140個颱風的名字並非一成不變,如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亞太颱風委員會會考慮將這個名字永久刪除,然後重新起一個新的名字加入命名錶。
颱風的名字是怎麼規定的?
8樓:anan五五
據專家介紹,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臺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
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
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臺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有關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門會議決定,凡是活躍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熱帶風暴),從去年起一律使用亞太14個國家(地區)共同認可、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稱,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除了香港、澳門各有10個外,祖國大陸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專家們介紹說,第5號颱風威馬遜,是泰國命名的,含義是「雷神」;第6號颱風查特安是美國人給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陸臺灣的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種花的名字。
據悉,熱帶風暴加強後就會成為颱風。
專家們說,早在18世紀,澳大利亞氣象學家突發奇想,開始用女性名給颱風起名,作為一種榮譽或紀念,贈予自己的女友、愛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這一做法在歐美各國迅速流行。2023年,大西洋第一個颶風被命名為「哈里」,因為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時,美國**哈里斯·杜魯門正在那裡視察;不久,又一更瘋狂的颶風掃蕩了佛羅里達,人們便把她尊稱為**夫人「貝斯」。
某年颱風季節,墨西哥灣同時跳出兩個颱風,分別取名為「艾麗絲」和「巴巴拉」。這對小姊妹引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結果,反對用女性名給颱風取名的運動風起雲湧,信件和呼聲幾乎淹沒了報界和天氣局。
儘管如此,但是固執的氣象學家們仍堅持這一做法,許多國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2023年的賽西爾颶風,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颱風。
9樓:
新聞背景: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段世文) 今天上午,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登陸我國臺灣。在此之前,第5號颱風威馬遜、第6號颱風查特安已先後「光臨」我國東南沿海等地。颱風名字是怎麼來的?
據專家介紹,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臺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
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
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臺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有關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門會議決定,凡是活躍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熱帶風暴),從去年起一律使用亞太14個國家(地區)共同認可、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稱,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除了香港、澳門各有10個外,祖國大陸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專家們介紹說,第5號颱風威馬遜,是泰國命名的,含義是「雷神」;第6號颱風查特安是美國人給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陸臺灣的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種花的名字。
據悉,熱帶風暴加強後就會成為颱風。
專家們說,早在18世紀,澳大利亞氣象學家突發奇想,開始用女性名給颱風起名,作為一種榮譽或紀念,贈予自己的女友、愛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這一做法在歐美各國迅速流行。2023年,大西洋第一個颶風被命名為「哈里」,因為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時,美國**哈里斯·杜魯門正在那裡視察;不久,又一更瘋狂的颶風掃蕩了佛羅里達,人們便把她尊稱為**夫人「貝斯」。
某年颱風季節,墨西哥灣同時跳出兩個颱風,分別取名為「艾麗絲」和「巴巴拉」。這對小姊妹引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結果,反對用女性名給颱風取名的運動風起雲湧,信件和呼聲幾乎淹沒了報界和天氣局。
儘管如此,但是固執的氣象學家們仍堅持這一做法,許多國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2023年的賽西爾颶風,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颱風。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有關專家認為,颱風不僅僅會帶來狂風驟雨,有時也會造福人類。高溫酷暑季節,颱風的光臨可解除乾旱和酷熱,因此起個文雅的名字也無妨。
不過,颱風委員會另有規定,如果某個颱風確實犯下滔天大罪,有關成員可以提出換名申請,從而把這個惡魔永遠釘在災難史的恥辱架上。
“原則”與“底線”的區別,什麼是原則和底線?有什麼區別?怎麼找到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有人這樣說 簡單的說,底線是別人的,而原則是自己的。底線是對別人的要求,突破底線,我不再寬容你,我不會跟你交往 跟你討論,你失去與我作為同類的資格。原則是對自己的要求,突破原則,我不能原諒自己,我不再是我自己,我不再符合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失去了自我。把底線對準別人,只要在底線以上,雖然沒有達到我的...
什麼是決策?決策的原則和依據各是什麼
決策一詞的意思就是為了到達一定目標,採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從兩個以上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決策是人們在政治 經濟 技術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 決策是管理中經常發生的一種活動 決策是決定的意思,它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根據客觀的可能性,在佔有一定資訊和經驗的基礎上,藉助一...
有颱風的時候,為什麼有人說樓層晃動是正常的
這很正常,隨著建築物樓層的增加,出現搖晃的程度會越大。摩天大樓出現搖晃沒有關係,因為一般會按裝風阻尼器。一般說,在正常的風壓狀態下,距地面高度為10米處,如風速為5米 秒,那麼在90米的高空,風速可達到15米 秒。若高達300 400米,風力將更加強大,即風速達到30米 秒以上時,摩天大樓會產生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