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別業妄見是啥意思謝謝,佛教裡面的 無我 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2-05-17 03:20:28 字數 5485 閱讀 9384

1樓:南無母音老人

學佛的話讀中有成就祕笈這本書。作者母音老人,阿彌陀佛。大白話的佛經

2樓:海印放光

通俗地講,《楞嚴經》講有兩種妄見,「別業妄見「和」同分妄見「。

「別業妄見「—— 自己單獨所造的業,是個別的,和眾人不同,由此產生的見解與別人不同,自己的業報和眾人不相同。比如每人相貌性格不同,就是別業引起的。

」同分妄見「。——眾生共業造成,大家是相同的,如人類同一個太陽,這個就是人類的共業感應的,這叫同分也稱為共業,大家感受太陽就是相同的。就是說大眾八識田中共同的宇宙人生的見解,由此感應人類共同的果報。

以上妄見不是六意識,而是指八識迷失真性產生的妄見。(末學表達不算很準確,僅供參考。請去學習法師的講經,深入研究。)

佛教裡面的「無我」究竟是什麼意思

3樓:守望者馨緣

【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人晚上做夢時是無知的,當夢「醒」以後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可我們是真醒了嗎?其實並沒有。

夢中夢 十法界 除佛外 都在做夢 只是程度有深淺 畜生夢最重 菩薩夢最輕 (十法界;佛 菩薩 緣覺 聲聞 天人 阿修羅 人 地獄 餓鬼 畜生)做夢就是迷在其中 如果能做到無以上四相 就是佛 ,佛即覺悟的意思

這是佛教當中無「我」的「我」的含義。而無我,成佛的是誰?無我修行的是誰?

或者說既然無我,為什麼要修行?在清淨道論當中有解釋過這個問題,清淨道論有偈頌提到「無有造作者,亦無受報者,唯蘊自流轉,此乃正知見」在究竟角度上看,沒有所謂的人,人只是由於名法也就是精神,和色法也就是物質所組成的,這些物質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因為不能被主觀上的主宰,和隨意的改變,比如我想讓我的身體不要衰老,但顯然辦不到。

但是日常生活上卻沒有辦法用這種法的語言來生活,因為很容易造成混亂,所以才有抽象概念的出現,為了是使生活方面。無我,成佛的是誰?從究竟意義上來講,並沒有任何佛存在,只有名色。

如果從世俗意義上講,就有了名字用以區別,哪個人是佛,哪個不是。既然無我,那修行做什麼。這也是從前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因為苦存在,生老病死都是苦,他們都存在,並且如果不能夠究竟的止息的話,將會無數次的重複。

4樓:匿名使用者

"我"乃是清淨的正覺所幻現,故佛說「無我」,教導眾生切莫執著於色身的享受,而是應起大慈悲,利用這個色身,廣行一切善法,這是「三昧」的內涵。

5樓:雲玥嶽雅素

究竟呀,可能至少得您證四果阿

羅漢了才會明白哦。

四果羅漢就破我執了,我們凡夫得不到解脫總是一個」我「放不下,什麼都是我的,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妻子,我的票子..........,其實哪一個是我的呢,我是誰呢?父母未生我之前是誰呢?

好好修行吧,努力爭取此生就明白這個道理吧。

佛教的「無我」怎樣解釋

6樓:看趣君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斷言否認靈魂、本體或任何其他先於任何現象存在的永久的回物質實體的存在答。

無我是指,所有你認為是「我」的都只是一個幻象,沒有一個「我」的存在,包括這個色身,思想,感受等等,都不是「我」,沒有「我」。

無我是佛發現五取蘊的共相之一,五蘊的共相是「無常、苦、無我; 共相是指共同特徵。佛陀說「無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以不實之義為無我。

當觀受無常,如是觀者則於受調伏欲貪、斷欲貪(忿怒) ;當觀識無常,如是觀則識非我,非我所、亦非我體。

7樓:aaa**王

佛教教義。亦稱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

內都沒有獨容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應部經典》中著重論述了佛教的無我論,如「無常是苦,是苦者皆無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緣而生,因緣滅則滅」。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自生,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不是固定不變的、單一的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剎那剎那依緣而生滅的。

他們認為房子是磚瓦木石的結合體,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在這樣的集合體中,沒有常住不變的「我」,故謂無我。

8樓:吾道以一貫之

無我相即是無我。

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無相為體。

9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我是條件構成的的,如把我拆開,頭放在一邊 ,腳放在一邊 ,四肢軀幹各放一邊,你說哪個是我,頭是我,還是腳是我。

10樓:手機使用者

化我為無,融入社會,千變萬化,普度眾生,。

11樓:笑著承擔

有就是無,無就是有

天道有常,世事無常,無常就是有常

12樓:億億雨茫飛

可以每天讀一遍《金剛經》

13樓:o不怒自威

阿彌陀佛!師兄好!末學說一下我的理解 :不自私自利 一切為利益眾生 。身體不是 我 是我所有的 就像衣服一樣

14樓:kaylau蛋蛋

無我者非我 非我所 非我之我

15樓:雨天曼陀羅華

就是四大皆空的意思。無我通俗的解釋就是毫不為己,專門為人

16樓:匿名使用者

無我分為兩種,人無我和抄法無我bai。

三法印即,諸行無常,du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並且應該清

zhi楚「諸漏是苦dao」的道理,諸漏即是煩惱。

證悟人無我的即使阿羅漢,精研內理進一步修證斷除法執,福報智慧圓滿,即成為佛。

佛祖成道前居住在兜率天,當來下生的彌勒佛現在也在兜率天,根據歷史,當年無著菩薩曾經見得彌勒菩薩。

修行證悟人無我需要極大的定力與超凡的智慧,因此建議修行唸佛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即可成為阿惟越致菩薩。

淨空法師開示過,老實聽話真幹一定成就,好好唸佛,用功念「南無阿彌陀佛」!

王維的終南別業,別業是什麼意思?

17樓:隨風劍鳴

別業一詞是與「舊業」或「第宅」相對而言,業主往往原有一處住宅,而後另營別墅,稱為別業。

王維晚年定居在南山邊陲,終南別業就是指南山邊陲的宅邸。

稱別墅時,則是突出其園林氣氛以區別於一般住宅。

別業和莊園含義有時相同,有時不同。別業建於業主所屬領地或田產範圍內的,與莊園相同;有的別業是一所包括有住宅的獨立的園林,業主也不一定是地主或領主,這種別業就不是莊園。

別業和宅園的區別在於:前者位於郊區,是以家宅為主體的園林;後者位於城市,是在家宅用地中劃出一部分用地專門佈置成園林,供遊憩之用,同家宅隔開。宅園研究者,通常不考慮家宅部分,僅以園林部分為研究物件。

別業同莊園和宅園雖有區別,有時並不嚴格劃分。

18樓:天使惡魔

【內容】: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作者】

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

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服藥陽喑,拘於菩提寺。

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附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

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祕書監。

【註釋】:

勝事:快意的事。

值:遇見;

林叟:鄉村的老人。

無還期:無一定時間。

【賞析】: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

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

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

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

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鍊至此,實乃不易。

【譯 文】

中年以後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興致來了,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樂。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閒無心的雲興起漂游。

偶然間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談說笑毫無拘束,忘了回去的時期。

【文體知識】

本詩屬於近體詩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雲在《詩境淺說》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

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名句點選】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說隨意而行,走到**算**,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是心情悠閒到極點的表示。雲給人以悠閒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近人俞陛雲在《詩境淺說》中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

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這是很有見地的。

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詩句有隨遇而安的理趣。

【名句運用】

類似本詩描寫雲的詩句有陶潛《歸去來辭》中的「雲無心以出岫」,王勃《滕王閣詩》中有「閒雲潭影日悠悠」等。

【難句解析】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

「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遊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

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

【拓展積累】

頷聯「興來每獨往,勝事自知」 中「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遊,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一個「空」字透露出來的不是消極、悲觀、失望之情,而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情逸致。

可謂「空」字不空、詞「空」意豐。王維運用「空」字的詩句還有:

《鹿柴》中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桃源行》中有:「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鳥鳴澗》中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過香積寺》中有:「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即時練習】

(1) 首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的「道」指什麼?

(2)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二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請就其某一方面鑑賞。

佛教的禪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禪??佛教中的禪,是什麼意思?

光說禪的話,就是譯音,因為如果用漢字代替,那就沒這麼簡約,禪本身也是從禪那這個譯音簡化來的。佛教 禪那 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 棄惡 或 功德叢林 者。其意譯為 思維修 或 靜慮 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禪,是一種基於 靜 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

佛教中的劫是什麼意思佛教裡講的劫到底是什麼意思?請詳細說來。

劫 是梵文劫簸 kalpa 的音譯,它在印度,並不是佛教創造的名詞,乃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可以算作長時間,也可以算作短時間,長可長到無盡長,短也可以短到一剎那。注七 不過,通常所稱的劫,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佛經中所說的劫,分為三等 第一 小劫 依我們地球的人壽計算,從人類八...

佛教中說的昹依是什麼意思,佛教中說的昄依是什麼意思

皈依 gu y 的意思是 身心歸向它 依靠它。皈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或稱佛 皈依 也可以寫成 歸依 皈 與 歸 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所謂內道 外道之差別在於有無皈依三寶。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寶的力量而得到保護與解脫。三寶指佛 法 僧 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