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成就都有什麼啊,司馬遷的成就是什麼

2022-05-17 20:12:38 字數 5261 閱讀 3273

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

20歲時,從京城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到大江南北,採集傳說。不久賜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僕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

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2樓:匿名使用者

寫作(史記) 回答完畢

司馬遷的成就是什麼

3樓:百棵大樹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

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

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4樓:bee的幻想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父司馬談為太史令(相當於現在國家圖書館館長一職)。早年司馬遷在故鄉過著貧苦的生活。

建元六年,竇太后死後,漢武帝罷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發動尊儒,這便是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元朔二年,司馬遷從夏陽[念"假"] 遷居長安,後隨家遷於京城,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隨後他繼承父業為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曆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筆寫《太史公書》。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為「李陵事件」,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觸怒了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遂遭受宮刑。在獄中司馬遷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繼續編寫《史記》。

司馬遷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於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公元前90年,司馬遷逝世,終年56歲。對於司馬遷的死因,因史料無明確記載,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約卒於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歲。據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

司馬錯是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昌是秦始皇的鐵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又做漢武帝的太史令,恢復了祖傳的史官恆業。

司馬遷出生地韓城位置

司馬遷的少年時代,「耕牧河山之陽」。司馬遷在這「山環水帶,嵌鑲蜿蜒」(《韓城縣誌序》)的自然環境裡成長,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氣所陶冶,又對民間生活有一定體驗。

十歲,司馬遷隨父親至京師長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學習;家學淵源既深,復從名師受業,啟發誘導,獲益不淺。這個時候,正當漢王朝國勢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候,張騫奉使通西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漢武帝設立樂府……;也是司馬遷在京城裡豐富見聞,熱情迸發的時候。

大約二十歲,司馬遷開始外出遊歷——「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回到長安以後,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邊是昆明。據司馬遷自己說,他少年時期曾經「耕牧河山之陽」,也就是說他兒童時期曾經在家鄉從事過一些農業勞動。

後來他的父親司馬談到長安做了太史令,司馬遷隨父親也到了長安,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刻苦讀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他拜了很多名師做老師。司馬遷的家族,就是他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為史官,他有責任來記載帝王聖賢的言行,也有責任來蒐集整理天下的遺文古事,更有責任通過敘事論人而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借鑑。那麼他的父親司馬談就有志於整理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試圖撰寫一部規模空前的史著。

就是寫一部史書,從他父親開始就已有這麼一個理想,他的父親做太史令之後,就開始蒐集閱讀史料,為修史做準備。但是司馬談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獨立地修成一部史著,無論是時間、無論是精力,還是才學知識都還不夠,所以司馬談寄厚望於他的兒子司馬遷,希望他能夠早日參與其事,最終實現這樣一個巨集願。

於是,他讓兒子在讀萬卷書的基礎上,開始行萬里路,他要求他兒子來進行一次為期兩年多的一次全國的漫遊。所以我這裡要介紹司馬遷的漫遊,於是司馬遷從20歲開始,就做了一次漫遊,司馬遷是為寫《史記》做準備的一次實地考察,他親自採訪,獲得了許多第一手材料,保證了《史記》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那麼他這個漫遊,也是《史記》實錄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

比如說他漫遊到汨羅江畔,在汨羅江畔,在當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聲朗誦著屈原的詩,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寫《屈原列傳》寫得那麼有感情,他是親自去考察過,他是在學習屈原的基礎上來寫屈原的。比方說,在韓信的故鄉淮陰,他也蒐集了許多有關韓信的故事,你比如說他親自去問別人,說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這大家知道,這個典故,韓信為什麼能夠受胯下之辱而不發怒?而不願意去做出非法的事來,忍了。

韓信那麼高的個子,從一個流氓兩個腿之間爬過去,如果按照他的個性,一刀就把他殺了。但是如果把他殺了,後來還能夠建功立業嗎?韓信後來幫助劉邦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漢,封王封個侯,回了故鄉,韓信自己說,如果當初我把你殺了,我就沒後來的建功立業,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

再比如說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還和孔子故鄉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攬衣挽袖、一步一揖,學騎馬、學射箭,學行古禮,以此表達他對孔子的紀念,高山仰止,對孔子的紀念。

再比如講,在孟嘗君的故鄉薛城,他走鄉串巷,考察民風,而且他考察這個地方的民風跟當年孟嘗君好客養士有什麼關係,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這樣說,司馬遷在漫遊的旅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瞭解歷史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存留於人們口碑上的故事,獲得了許許多多從古籍當中所得不到的歷史材料,同時他深入民間,廣泛地接觸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使得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認識逐漸深入。

此外他遍歷名山大川,飽覽了祖國山河的壯美,陶冶了性情,從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學的表現力,所以我要講司馬遷這的這次漫遊,正是司馬遷走向成功的極為堅實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前145—前87年後),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又稱《太史公記》,他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 。

6樓:悟雅可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研究漢代以前歷史的重要資料!被魯迅稱為「史家之決唱,無韻之離騷」!

7樓:

成為一個忍辱負重成就偉大的典型,著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開闢中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

8樓:匿名使用者

寫了《史記》,這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研究漢代以前歷史的重要資料!被魯迅稱為「史家之決唱,無韻之離騷」!

9樓:匿名使用者

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而成一家之言

周公五百年後有空子 空子五百年後有司馬公

10樓:口乃寶貝

司馬遷 史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在歷史上的成就就是史記了

12樓:鄒子悅

司馬遷的成就是完成了一部著作——史記。

13樓:皓心君

編史的人很多,但太史公的《史記》開了一種新文風:紀傳體。成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以前通用的寫法有「國別體」、「編年體」。其中編年體時間記錄最準確,但也最煩瑣。司馬遷這種簡略凝練的筆法、公平公正的評判態度、仗義執言的勇氣讓人欽佩。

廖廖100來卷,將上古時期至漢武帝時期發生的各重大事件高度概括,這就是一種了不起!而人物形象刻畫的豐滿,又是其他史書所趕不上的。

本人所知,僅限於此。不過《史記》篇幅雖短,每讀一遍,都有新收穫。

14樓:蒙娜派派星

他主要成就在於承接其父未竟的事業,完成《南史》與《北史》的寫作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

20歲時,從京城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到大江南北,採集傳說。不久賜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僕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

15樓:羅文傑

《史記》,這都不知道,丟人

16樓:賴皓霆

《史記》。。。。。。

司馬遷的主要成就

17樓:烏旭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

20歲時,從京城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到大江南北,採集傳說。不久賜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僕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

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關於司馬遷,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司馬遷畫像司馬遷 前145 前87年後 字子長,西漢夏陽 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 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思想家 文學家,著有 史記 又稱 太史公記 他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100年 共3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內容來自使用者...

司馬遷學習的故事,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小的時候,是個愛靜不愛動的孩子,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著爸爸。白天,小朋友們都在外邊玩兒,司馬遷卻搬個小板凳坐到爸爸身邊,聽他讀書,看他寫字 畫畫。爸爸的大筆可真神奇!小司馬遷心裡想。晚上,吃過飯,司馬遷蹦著跳著撲到爸爸懷裡,爸爸,今天講什麼故事呀?隨著司馬遷一天一天長大,他有了一個問題,為什...

司馬遷的後代為什麼不姓司馬,為什麼司馬遷的後代不姓司馬?

司馬遷一生坎坷。為了完成 史記 他忍辱負重。最終被迫致死。司馬伕人為了保住 史記 副搞,免遭滿門抄斬之禍,便讓兩個兒子深藏史記副稿逃回家鄉韓城。臨行時,司馬伕人手牽孩兒,淚流滿面的說 兒呀,你們一路小心,快步逃回家鄉,將你父親的著作 史記 深藏龍門山中,好實現他老人家的意願留信史於後人。臨兒,從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