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兩首由著名外交家、詩詞大家厲聲教所創作的紀念***總理的經典詩詞。詩詞情真意切,沉鬱雋永,既表達了作者對***的敬仰、愛戴與深切懷念之情,又對***的一生是一個上升到藝術高度的理性的概括。
望海潮·悼***總理厲聲教武侯星隕,江山依舊,千秋寂寞聖賢。
投筆嵐山,運籌黃埔,一生戎馬多艱。
道義一肩擔,保國祚早定,天下長安。
日月經天,大鸞翔宇御浩然。
舟楫不避狂瀾,有中流一柱,可比金堅。
八陣圖殘,三分夢碎,諍諫無補空談。
長淚滿青衫,嘆午門驚變,雨覆雲翻。
遺愛猶存,躬耕人去空園田。
癸丑年九月懷***厲聲教吐哺興百廢,倒履傾聖賢。
求才君若渴,功成有誰憐。
放眼千歲後,篳路萬古前。
北國英姿雄,南冠才情先。
人生得知遇,報國甘瀝膽。
難當焚琴禍,危樓無瓦全。
濟危惟妙手,渡難須鐵肩。
我欲長伴月,狂飆若等閒!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於歷史的詩句
2樓:心射線
洛陽故城
詩人:崔塗 全唐詩庫—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片牆看破盡,遺蹟漸應無。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過洛陽故城》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詩經·王風·黍離》詩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吶喊。
3樓:白若琪是隻貓
而青山兩句,我非常喜歡,不為別的,就因為他道破了一個客觀真理,也說破了一層天機。辛棄疾身處腐宋之世,有心殺敵,但無力迴天,正是這樣殘酷的經歷,使他對世事洞察徹底。歷史大潮可謂浩浩蕩蕩,洶湧東去,勢不可擋,既使幾座青山使它拐幾個彎,但直洩東海的大勢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此乃稼軒詞人《菩薩蠻》中句,其全詞: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4樓:匿名使用者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此乃稼軒詞人《菩薩蠻》中句,其全詞: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而青山兩句,我非常喜歡,不為別的,就因為他道破了一個客觀真理,也說破了一層天機。辛棄疾身處腐宋之世,有心殺敵,但無力迴天,正是這樣殘酷的經歷,使他對世事洞察徹底。
歷史大潮可謂浩浩蕩蕩,洶湧東去,勢不可擋,既使幾座青山使它拐幾個彎,但直洩東海的大勢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
5樓:姑蘇夜鍾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
另:1,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2,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樓:匿名使用者
國內的: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
欲滅其國,必去其史!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滅人之枋 ,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龔自珍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鞏《南齊書序》
史乃"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經世之大略" --- 王夫之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鞏《南齊書序》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許慎《說文解字》
人生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煤。——魯迅
國外的: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卡爾·貝克(美)《現代西方歷史學文選》
歷史是彷徨者的嚮導。——阿克頓(英)
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列夫·托爾斯泰(俄)《戰爭與和平》
歷史是人類的過去的知識。——亨利―伊雷內·馬魯(法)《歷史如同知識》
歷史是生活的教師。——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湯因比(英)《湯因比論湯因比》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7樓:匿名使用者
生當做人傑丿,死亦為鬼雄
什麼最好看文學,歷史,詩詞,典故傳說,txt
8樓:匿名使用者
安意如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 基本滿足你的要求。。。。
9樓:堪笑古今
根據個人文學修養選擇不同書籍,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看書目地選擇。
基本的地理、歷史、文學、古詩詞知識? 還要點有水準的趣味題目、腦筋急轉彎。
10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騎枕頭
打一三國名將
11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胖子結婚……打一個城市的名字
廣交對文學、歷史、詩詞的朋友
12樓:小橋流水
我喜愛繪畫和文學,通點歷史,懂點詩詞
13樓:手機使用者
我叫藤小棉。愛文字。
14樓:輕音
很高興能交到這樣的朋友,隨便點個贊吧,謝謝。
15樓:手機使用者
對通了我與你做朋友。
中國古代詩詞的演變史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詩歌形式的演變過程
我國的詩歌,從現有的可資依據的史料來看,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紀的《詩經》中收集的作品。其中的詩以四字一句的佔多數,另一部分是詩句字數不等的長短句。而從句數上看,不論四字一句的詩或是長短句詩,都是有多有少,並不一致。
既然《詩經》中的作品是我國最早的詩歌,所以《詩經》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國詩歌最早的形式。
到了公元前三——四世紀,有楚國的屈原、宋玉等人寫的楚辭流傳下來。楚辭的形式是句數多少不定,句子字數不等,並在句中或句末加語助詞「兮」、「些」或「只」這一類字。
從漢代開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詩形式形成,取代了四言詩和楚辭的地位。當時的五言詩不限句數,可長可短,後人稱為五言古體詩。與五言古體詩同時出現的還有樂府詩,樂府詩有五言詩,也有長短句。
到三國時,曹丕寫了兩首完整的七言詩。七言詩一直到齊、樑時才開始逐漸流行,而詩的格律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萌芽。
以後到了初唐,近體詩的形式已經確立,從此五言近體詩和七言近體詩形式一直儲存下來,與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並列。近體詩分絕句和律詩兩類,絕句詩每首限定四句,律詩限定八句。另有一種排律,又稱長律,不受句數限制,只須保持近體詩的格律,可以由十句到上百句不等。
公元七世紀末到八世紀中期,即唐玄宗開元前後,逐漸形成詞這種文學形式。經過五代到兩宋,是詞的全盛時期。
宋亡以後,在元代流行的詩歌形式是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數兩類,套數又稱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數是由幾首曲組成。曲的形式接近於詞,它與詞的主要區別在於用韻上比較靈活,也比詞更口語化。
在新詩出現以前,我國的詩歌再沒有新的形式出現。
17樓:甲高無夢桐
先說詩:
最早有記載的
詩歌是《詩經》裡面的內容,書成於春秋時期,接著一直到戰國末期出現了以屈原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風格,到漢朝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以曹氏斧子為代表的建按詩派,詩歌盛行一時,再到魏晉時期詩歌流行為「玄言詩」,繼而在南北朝出現了「山水詩」,隨後是唐朝和五代達到了詩歌的全盛時期,大家雲集。接著是
宋、元、明、清,這階段是
詩歌的轉型和衰落時期,已經沒有多少傳世絕唱出現了
。概括的說:中國古代詩歌的演變史就是:發端於春秋時期,濫觴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興盛於隋唐五代時期,衰落於宋元明清時期。
再說詞:詞是詩歌的變體,發端於唐末五代時期,代表人物是李煜,全盛於宋元時期,大家輩出,有豪放派和婉約派最具代表,元后再無傳世絕唱,走向衰落。
概括的說中國古代詞曲的演變史就是:發端於唐末五代時期,全盛於兩宋時期,衰落於元明清時期。
18樓:匡巨集仇斯伯
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晏殊寫的詩詞有哪些,晏殊有哪些經典詩詞
1 浣溪沙bai 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 du晏殊 一曲新詞zhi酒一杯,去年dao 天氣舊亭臺。夕專 陽西下幾時屬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2 中秋月 宋代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3 破陣子 春景 宋代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
歷代經典愛國詩詞都有哪些?急,愛國詩詞有哪些?
1三十功名塵與來 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自。岳飛 滿bai江紅 du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zhi深。杜甫 dao春望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岳陽樓記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過零丁洋 5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 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
曹操的經典名言有哪些,關於曹操的經典詩詞名句有哪些?
曹操的一生留下了什麼樣的名言?以下選自 三國演義 曹操曰 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曹操曰 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曹操曰 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