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雜阿含經》的一句句子。請幫我翻譯一下。謝謝。合十

2022-05-25 20:51:55 字數 4107 閱讀 3160

1樓:匿名使用者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與之相對的觀點是「色」等五蘊【是我、異我、相在】,而「五蘊是我、五蘊異我、五蘊在我中、我在五蘊中(相在,就是說五蘊在我中,我在五蘊中)」這就是常說的二十句薩迦耶見,也叫做身見、有身見。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在說,斷掉【五蘊是我、異我、相在】這二十句薩迦耶見以後,所獲得的正見,也或者可以說是在教導如何斷薩迦耶見。

這二十句薩迦耶見,分為五種我見,十五種我所見。

其中,「色是我」,叫做我見,

「色異我」,是說見受想行識是我,見色是我所。這也叫做「相應我所」。

「色在我中」,是說見受想行識是我,色在我中。也叫做「隨轉我所」。

「我在色中」,見受想行識是我,於色中住。也叫做「不離我所」。

其餘受、想、行、識四蘊也有如此四種我見和我所見,合在一起,就是二十種薩迦耶見,乃是一切邪見的根本,也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

概括起來說:觀一切色不是我,一切色非我所(我的)。這樣觀察,就斷掉了於色上生我和我所的見解。

更多的參考,請閱讀《雜阿含經》第109經。

2樓:底叉尊桌美巴娃

關鍵是「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九個字。就說這九個字。

「皆非我」:很明顯,外在的東西都不是我。這個好理解。

「不異我」:儘管是外在的,但是,萬事萬物都是由我自性起用而生,它們都在我自性之中顯現,所以,它們並非我自性之外獨立存在的東西。

「不相在」:儘管是我自性所生,但在自性起用之際,我心如如不動,無我相,我人相,無壽者相,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在心中生起。

整個意思連起來說:宇宙萬有,均由自性起用而生,我心了了盡見,而不著相。

3樓:繁星流動

這一段說的是觀智,也就是慧學階段的修行方法。觀智也就是觀照實相無常、苦、無我。

所謂的實相,在觀照色法的時候就是究竟色法。--------這個前提條件是要先見到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色聚,然後在色聚中見到8-10種究竟色。

彼一切悉皆非我-----------不是我的,無我。

不異我---------沒有一個「不變的我」存在,無常。

不相在---------都是不斷生滅的,所以是苦。

在觀照完色法後,還要觀照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近、遠的名法是無常、苦、無我。-------當然是究竟的名法,也就是心、心所。

聖者能夠隨時逐一觀察以十一種形式存在的五蘊(過去、現在、未來、內、外……)。如果有人以為自己是須陀洹,他應該以「試金石檢驗**」(這表示把一塊**在一種作檢驗用的石頭上劃一劃,專家可從**留在試金石上的痕跡,判斷**的真偽。)問自己:

「我是否已經覺悟以十一種形式存在的苦諦呢?——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遠、近?」問自己是否已經覺悟連貫三世的緣起?

是透過自己的經驗仰或透過他人的語言文字?如果他知道只是透過他人的語言文字而不是自己的經驗,他是須陀洹嗎?《大因緣經》(maha nidana sutta)的注說:

sotapannanabca nama paccayakaro uttanakova hutva upatthati.「所謂須陀洹者,緣相明顯之後現起。」如果他是一位須陀洹,那麼他將清楚地瞭解稱為paccayakaro(緣相)的緣起。

這是一個要考慮經教詮釋的階段。即然須陀洹道智具有破除覆蔽四聖諦的痴的力量,那麼以這「試金石」檢驗自己。如果如是檢驗自己,則他能夠知道自己是否是須陀洹。

4樓:匿名使用者

羅睺羅向佛陀請教問題:「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系著?」

羅睺羅所提的問題實際上包括三個內容,即如何擺脫有我、我見、我慢的繫縛。很顯然,如果我們一旦產生了自我意識(或主體意識),便會很自然地處處為自己著想,以自我為中心,有著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見解(當然這種見解並不正確)。有了我見,自然會產生我慢,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的意見都是錯的;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了不起的,別人都是微不足道的。

一旦產生了我慢,其他任何正確的意見他都聽不進去,因為別人不如他嘛!打個比方來說,現在有一張潔白的宣紙,我們無論在上面作畫、寫字或者作拓片,只要路子對頭,方法得當,都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相反,如果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張汙濁不堪的宣紙,哪怕這些紙的質量再好,我們也無法繪製出令人滿意的圖案來。

與此理相仿,如果一個人的滿腦子裡所裝的盡是些愚知邪見,貢高我慢之焰甚烈,只要他不拋棄原有的那些汙濁的思想見解,我想哪怕是再高明的真理,他都不會接受毫釐。

佛陀對於羅睺羅的這個提問,回答是:「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斷愛慾,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佛陀回答的重點,在於「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幾個字。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諸色(五受陰)既是非我的,也不是他之我(指以他物為自我),同時也不是此我與他我相結合的我。對於「非我」比較好理解,對於「異我」則在理解上有些難度。

「異我」是「自我」的延伸,即其他一切事物,都與「自我」不相異。而「不相在」則是自我與他我二者的結合體。佛陀既否定自我,也否定異我,同時也否定相在。

佛陀在這裡所主張的是我們既要認識到非我,也要認識到不異我,更要認識到不相在。當物、我乃至一切萬物均為苦空無我無常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叫「平等慧正觀」。而我們在《金剛經》中所見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實際上就是苦空、無我、無常觀的高度概括。

5樓:

大約的意思是:

就是說不要太執著於外相了,一切是我而又非我,應該這樣看才是正確的看法……

6樓:匿名使用者

皆非我:都不是我;

不異我:不是他之我,即也不是除我與物之外的第三者的我,也就是說物質本身沒有一個不變的我存在;

不相在:不是此他兩者相結合的我。

所有諸色:是指的一切物質現象。

綜合起來講是一切物質現象中都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靈魂)存在。沒有神、我、靈,也沒有主宰,因為一切精神與物質現象都在不斷生滅變化之中。這就是佛法三法印之一:諸行無常。

佛教經典都有哪些?比較著名的,還有經典句子有哪些?謝謝!!

7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8樓:匿名使用者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佛語有很多都很精典…給我說幾句,謝謝

9樓:匿名使用者

佛語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佛語有云: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佛語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語有云:九九歸

一、終成正果。

佛語有云:禍往者福來。

佛語有云: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佛語有云: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長、短、增一、雜阿含,四部阿含經,各有什麼側重點?

10樓:鉞辰韋

了。如果有前世、今生。那也不關佛菩薩的事情。

冥冥中都是註定的。當你生無可戀的時候。菩薩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要記住,真的有佛菩薩。我以前一月牙痛3、4次。現在心裡面藏著一個菩薩,再沒痛過。

請問佛經問題:《雜阿含經》(四六)「為作相」、「別識相」是什麼意思?謝謝。

11樓:繁星流動

為作相=有為法=行法=變易法

別知相可以理解為分別識知

五取蘊的識(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識

十二因緣的識=造成現在世的識(結生心),也就是死亡後立即生起的投生心。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死亡心之後立即生起結生心,中間沒有任何間隔,也沒有過渡階段。

12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雜阿含經》中的「別識相」是六相之一,謂萬法有色心理事差別,如一屋中的瓦、磚、木、石等,體性各別合成一房。

13樓:匿名使用者

為作:有為、成為、為就、有作、作為、做作、造作

請大家幫我翻譯一下這個短小的句句,謝謝各位了

completely overawed by someone s celebrity status 完全被某人的身份給鎮住了。starstruck 明星罷工 被某人的名聲 地位完全嚇住了 starstruck 追星的 被某人顯赫的名聲震懾住了 這個是一幅畫的名字 舞臺的夢想 完全被某人的知名度 名人...

誰能幫我翻譯一下這段日語句子是說的什麼謝謝

身體還好嗎?第一行後半部分看不清。繼續 真的很高興。我一個人真的很寂寞,無論早上傍晚,白天和夜晚,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你。我至今也不能忘記你那像被洗滌過的襯衫似的笑顏 估計是說清爽吧 並且忘不了的是下雨的那一夜,我們一起在傘下。給了我太多的感動,真的非常感謝。你一定要充滿活力地生活,工作,努力下去!我...

請幫我翻譯一下打問號的日語句子謝謝

當時出生的時候,家業 身份就已經被決定 武士的孩子將來就是武士,農民的孩子將來就是農民,他們的將來都已被決定 在那附近,有一大片住宅和工廠 1,當時,與生俱來就已決定了家業和身份。2,武士的兒子是武士,農民的兒子是農回民,其一生的將來已經答被規定好了。2,在這個周邊地區,住宅,工廠等建築逐步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