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永遇樂寫於什麼年代,李清照的永遇樂的譯文,寫作背景和心情,寫作背景,賞析

2022-10-28 22:10:53 字數 2772 閱讀 7853

1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永遇樂·落日熔金》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時而傷今追昔之作。寫作地點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時間約在公元2023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一、作品原文

《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二、白話譯文

落日的餘暉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雲彩像圍合著的明月,我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煙霧漸漸地濃郁,笛子還吹奏著《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誰能知道還有多少春意?正當元宵佳節日暖風和天氣,轉眼間難道不會有驟降風雨?

有人來邀請我參加這般宴會、駕起寶馬香車來接被我謝絕。

難以忘懷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閨門中的婦女多有閒暇遊戲,記得特別偏愛正月十五那天,頭上戴插著翠鳥羽毛的帽子,還有用美麗的金線攆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亂髮像風吹霧散也懶得梳理,怕人看見我於是夜間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簾兒底下,聽聽外面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賞析

《永遇樂·落日熔金》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永遇樂·落日熔金》這首詞在藝術上除了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鍊工緻的書面語交錯融合,造成一種雅俗相濟、俗中見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語言風格。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2樓:桃李花自香

《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為作者晚年傷今追昔之作。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時而傷今追昔之作。寫作地點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時間約在公元2023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3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宋高宗紹興二十年)2023年,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時所寫

4樓:匿名使用者

無具體年代可查,就這樣

李清照的永遇樂的譯文,寫作背景和心情,寫作背景,賞析...

李清照《永遇樂》

5樓:匿名使用者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永遇樂》當是作者流寓臨安時所作。這首詞雖寫元夕,卻一反常調,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發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全詞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鍊工緻的書面語交錯融合,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濃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個人身世之悲。

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7樓:王譯萱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雲色彩波藍,彷彿碧玉一樣晶瑩鮮豔。景緻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於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

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閒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髮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

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4]

李清照的一剪梅和永遇樂在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8樓:餘小柔最美

前者婉約,後者豪放。

永遇樂 李清照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9樓:那你吶女士

《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作品。

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

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此詞從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片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片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女的寫的,一個男的寫的。。。。這麼難的題一分都不給 只能給你這樣的答案o(∩_∩)o 哈哈

李清照的如夢令寫的是什麼季節的事情

寫的是春季。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全詩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

為什麼明朝不是亡於強大的滿清而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軍

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兵力的過於消耗。明朝崇禎年間,本就遭遇經濟危機的明朝一直是兩線作戰。本來國內問題快解決了,此時崇禎皇帝命令在西南西北剿匪的洪承疇馳援寧遠錦州。李自成等人得以反撲。而由於松山之戰失敗,洪承疇降清,關外已無兵將可用,還導致北部防禦的空虛。李自成的進京實在是有些僥倖,當攻擊寧武的時候...

請問劇本《雷雨》創作於什麼年代?劇本描寫的社會背景是怎樣的

雷雨 創作於1933年 雷雨 劇作完全運用了三一律,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還亂。狹小的舞臺上不僅突現了倫常的矛盾,階級的矛盾,還有個體對於環境,時代強烈不諧調的矛盾,在種種劇烈的衝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句臺詞,每一個伏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