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聞雁中的賞析淮南秋雨燕,高齋聞雁來

2022-11-29 01:31:00 字數 3763 閱讀 9507

1樓:可軒

(唐)韋應物《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註釋]

「故園」: 詩人的家鄉長安。

「眇」:古文同「渺」,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

「高齋」:高雅的書齋。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淒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悽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

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

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

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悽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

「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悽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

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劉學鍇)

2樓:老史聊財經

聞雁,是中國唐代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內心感觸,而所作的一首詩。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悽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有明代韓邦靖,韓恰同名詩作。

3樓:匿名使用者

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看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忽然聽到南歸的大雁自遠而近傳來聲聲鳴叫。

運用設問的手法,寫家鄉遙遠,不知在何處,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

聞雁 韓洽 賞析

4樓:歲月不寒

聞雁孤客幾回愁裡聽,故鄉何處報平安?

賞析:開頭兩句描繪江畔深秋月夜的特定環境,渲染出一派悽清岑寂的氛圍。朔風陣陣,冷月清幽,徵雁南渡。

寫景之中運用了通感手法,嘹唳的雁鳴,響徹江空,而傳來寒慄之感,由聽覺形象轉為觸覺形象。同時還運用了反襯手法,以雁鳴之「響」來反襯出環境的荒寂。兩句詩著意在一個「寒」字:

「朔風」「霜」是寒冷的,秋冬時節的「江干」是寒冷的,「白」和「清」的色彩也是冷色調,甚至連聲音也「響尚寒」。情景之中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表現了詩人慘淡悽愴的情緒,折射出當時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的苦難現實。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候鳥冬天往南遷徙的特點

6樓:小雪

來 全詩

《聞雁》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唐.韋應物《聞雁》

據載,韋應物於德宗建中四年,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到任的時候,已是秋天。而滁州距他家居的長安,有二千餘里。

全詩的意思:

遙遠的故鄉,渺渺不知何處,而想還家的念頭也不知泛起多久了。我一個人來到這淮南地方,在這個下起雨來的秋夜裡,坐在高高的書齋中,不時聽到空中冒雨迴歸的雁群的叫聲…… 一群群鳥兒往南遷移時發出叫聲的特徵

清代李鍈《詩法易簡錄》分析這首小詩說:「前二句先說歸思,後二句點到聞雁便住。不說如何思,而思歸之情彌深。

『渺何處』,離家之遠也。『方悠哉』,歸思之久也。此時而聞雁,其感觸歸思為何如?

況當秋夜方長,秋雨悽清之際乎?第三句又是加一倍寫法。」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中雁的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出自韋應物的《聞雁》是他擔任安徽滁州刺史時寫的。光從文字看,似乎此句所抒寫的不過是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悽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因為這時候已經是「安史之亂」之後了,唐朝社會已經不如盛唐的面貌了,他心中寓含著一絲淡淡的悲哀。

8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雁「指的是遠方的書信和訊息。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是什麼意思

9樓:金牛咲

意思是:在淮南秋雨綿綿的漫漫長夜裡,獨坐樓中書房聽那北來的雁叫聲。版

出自唐代韋應物《權聞雁》,全詩為: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譯文:故鄉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啊?歸家的思緒無窮無盡。

在淮南秋雨綿綿的漫漫長夜裡,獨坐樓中書房聽那北來的雁叫聲。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主旨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有感而作。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

此詩結構巧奪天工,含蓄委婉,先寫「故園」,後寫「淮南」,先托出「悠」思,後襯以「雁」鳴,就是在這樣巧妙的安排中,使詩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卻句句深入,層層遞進。

另外,詩歌的情思表面觸發的是鄉愁,但結合詩人被貶滁州的事實。還可以從詩歌中體會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情緒,這種情緒又完美地融入到蕭瑟悽清的秋聲秋意之中。

10樓:匿名使用者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此句出自唐代韋應物的《聞雁》詩:

故園渺何處,專

歸思方悠哉。

淮南屬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後兩句的意思是:

淮南秋天雨綿綿的漫漫長夜,我在樓上書房獨坐聞聽雁聲陣陣傳來。

註釋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於淮河南岸)。秋雨:秋天的雨。

齋:即書房。高齋:指樓閣上的書房。聞雁:聽到北來的雁叫聲。

11樓:_鷹揚將軍

「秋雨」,表明季節是秋天。

「聞雁來」,李清照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此處指詩人收到親友的來信。

詩句翻譯:在淮南秋天的雨夜中,我在高閣中翻看親友寄來的書信。

12樓:匿名使用者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白話翻譯:獨坐高

齋的詩人在暗夜中回看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答的秋雨,忽然聽到南歸的大雁自遠而近傳來聲聲的鳴叫。

請採納哦,謝謝吖吖୧( ⁼̴̶̤̀ω⁼̴̶̤́ )૭

聞燕中的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的矛盾,大雁在有雨的秋天還

淮南多雨,大雁在雨中飛也是可能的。另外,從文學作品本身來看,秋雨 大雁 夜晚所營造的意境很好。淮南地帶,大雁在細毛雨中飛不是不可能。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在淮南秋雨綿綿的漫漫長夜裡,獨坐樓中書房聽那北來的雁叫聲。版 出自唐代韋應物 權聞雁 全詩為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

二月聞雁的翻譯及賞析,二月聞雁的翻譯及賞析

翻譯 聽到小鳥在樹林裡歌聲嘹亮。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黃昏西下落到了山間。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著冰冷秋雨,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賞析 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 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首句直抒胸臆,一個 渺 字型現了詩人內心的悲哀 淒涼 第二句借景...

雷抒雁的雨賞析,雷抒雁的雨賞析

雨 全詩七句 五月的雨滴 像熟透了的葡萄 一顆,一顆 落進大地的懷裡!以 熟透了的葡萄 來形容 五月的雨滴 這是多麼精彩的比喻!把雨滴寫得多麼可愛!這就傳達了雨的重量。下面接著三句是 這是釀造的季節啊 到處都是密的氣息 到處是酒的氣息。釀造 密 酒 都和 葡萄 緊密地聯絡起來了,達到了集中地表現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