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扛一袋米的佩恩
衣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境內居民衣著因職業、家境、民族而各有不同。漢族農人春秋季穿夾襖;夏季穿粗布單衣;冬季穿青粗布棉襖,扭襠棉褲,腳穿靰鞡,戴狗皮帽或氈帽。
商人多穿大褂,戴禮帽或瓜皮帽。滿族婦女習慣穿旗袍。朝鮮族居民男人穿白色短上衣,外套青色坎肩。
建國後,20世紀50年代,居民衣著仍以青色為主調;60—70年代,青年人喜歡軍裝綠,中老年以青、藍為主色調;80年代後,居民衣著顏色多樣、花樣翻新,青年人追求時尚。
飲食:境內居民飲食因節日、時節和禮儀而有不同的習慣。春節要吃年糕,意味著日子年年登高;農曆正月十五吃元宵,取團圓之意;農曆二月初二吃煎餅和豬頭;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還有夏至吃麵條,冬至吃餃子,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
新生兒三天要吃喜面,滿月要吃滿月酒,百天要吃百歲宴,週歲要吃生日宴。結婚時新娘要吃上頭餃子,夫妻要喝交杯酒,等等。另外,還有生日吃長壽麵,外出時有「上車餃子下車面」之說。
居住 :正房東住長輩,晚輩居西。農村居民習慣將豬圈、廁所置於院子西側,草垛、水井在東側。
同一排房屋,要房脊高度一致,前牆要一齊,山牆不能對著院子。如否,有「騎在頭上」、「搶錢」、頂在「腰上」之嫌。
2樓:一**上王者
吃海鮮,東港位於黃海,水資源豐富
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
臺灣的民風民俗
3樓:過去的
臺灣民俗風情大多保留
著閩粵古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等節日與其他地方相似,如春節有走親訪友的拜年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賽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重陽節登高遠足;除夕闔家團圓等。其中,臺灣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觀為臺南鹽水鎮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燈"和澎湖的"乞龜"等。
4樓:sky梓珞
臺灣融合了明清時期移居的閩粵移民和二戰後來臺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稱中國民俗文化的縮影。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臺灣的三大節日,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民間也有與大陸相同或類似特色的慶祝禮俗。
此外尚有多項深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平溪放天燈、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
5樓:匿名使用者
禁用毛巾贈人。從前臺灣民間喪家慣例於喪事完畢後送毛巾給吊者,用意在於讓弔喪者與死者斷絕往來。所以臺灣俗語有「送巾,斷根」或「送巾,離根」之說,送巾便有永別之意。
因此在普通情況,若贈人毛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喪事與斷絕、永別之意。
遼寧丹東東港結婚習俗
6樓:丹東教練
也沒有什麼正規習俗。
你可以自己什麼也不用管,婚慶公司全程安排。
婚前,就是雙方家長見見面,有彩禮過過彩禮,沒有也就是談一談。結婚時,全是婚慶公司安排的。自己用不著知道。
東港結婚的,男方在市內有房即可。剩下都好辦。講不講習俗都行。
7樓:觀燈美媚
還有呵,就是姑娘出閣,老爸是不能參加婚禮的.
丹東東港地區今年十月份到退休的社保養老金每一個月多少錢?
8樓:小研老師
自己交的那份大概1000元上下吧!
9樓:7狼主
要是社會退休的話,也就1500左右
10樓:
退休金領取和你所交的社保**檔次有關,和地域無關。
東港是丹東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嗎?
11樓:丹東教練
應該是的
1、是經濟最發達的地方,畢竟是百強縣
2、直接面臨大東港港,這是東北第三大億噸港3、雖然沒有丹東市內的繁華,但是經濟水平還是比較高的4、東港本身有強大產業支援,海產、草莓、大米、機械加工、紡織服裝等都是丹東龍頭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資料上說,東港的經濟很好。
13樓:遼寧_東港
丹東可以沒鳳城 ,可以沒寬甸 ,但東港絕對不能丟 ,是他的命根子 ! 東港沿江 沿海 沿邊 ,港口 碼頭 養殖 灘塗 海鮮 草莓 …
調查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作文!不要抄的,最好是一些偏僻民族的民
臘月二十三此復 日,傳統為 送灶 制神 在爐灶前bai放一爆竹du,意即歡zhi送灶神迴天宮。dao有 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之說。安塞縣民俗風情 安塞送寒衣習俗 在安塞農村,每到十月一,家家戶戶都要上墳燒紙,那些去逝了老人的子女們還用各種彩色紙糊一些紙衣服,同時燒掉。在墳上燒紙衣服就叫送寒衣。安...
一些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
大門開了,走進來一位年輕的郵遞員。只見他全身衣服溼透了,褲腿卷得高高的,從膝蓋到腳全沾滿了泥水,好像剛從泥地裡爬起來似的。他手裡捧著一包用油布包著落郵件,顧不上抹臉上的雨水,對屋裡人說 兒童時代 來啦!2 姐姐身材苗條,長得很健壯,比我整整高了一個頭。她的脖子略長些,惹我生氣時,我就會喊她 長勁鹿 ...
介紹一些臺灣的傳統民俗,節日婚嫁之類的
臺灣的法定節日及民俗節日有端午節 教師節 兒童節 清明節 父親節等。1 端午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