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
1全部2023年,皇家海軍部為了實現打通北路連結大西洋與印度洋、縮短英國與印度的航程,準備派人去繼續探尋西北航道。於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當了6年總督的富蘭克林被召回國。經過不到兩年的準備,一支配備有先進破冰裝置和巨大蒸汽動力的「埃列巴士」號和「特洛爾」號桅船以及由138人組成的探險遠征隊成立了。
為防不測,船隊儲備了足夠3年的食品,還攜帶了10頭肉牛作為應急食品。2023年5月26日,時年58歲的富蘭克林統帥這支由皇家海軍精英組成的遠征船隊,駛出泰晤士河口,經格陵蘭西岸,很快抵達白令島。7月26日,船隊在巴芬灣水域遇到一艘英國捕鯨船。
根據國際航海界的傳統習慣,富蘭克林將探險船隊的航海日誌交給捕鯨船船長並由他代呈皇家海軍。誰知此後,這支船隊就神祕地失蹤了。到2023年,即富蘭克林離開英國兩年多以後,皇家海軍一直得不到一點關於探險隊的確切訊息,決定派救援人員分海路和陸路搜尋救援。
但是直至2023年,富蘭克林探險隊的結局才真相大白。原來,富蘭克林探險隊在2023年7月底就到達巴芬灣,由於海冰堵塞了去路,他們就在德文島嶼西南一個小島上設營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險隊的兩艘船沿著皮爾海峽航行到威廉王島,被浮冰困住,無法移動,這時,發現一些罐頭食品開始變質,使他們大為不安。
2023年6月11日,富蘭克林爵士不幸辭世。8月以後,船仍被冰封凍著,人們只好在冰上度過第二個冬天,由於食物不足,出現壞血癥,開始有人死去。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們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裝滿食品的小艇,開始了孤注一擲的突圍。
到達費利克斯角,他們感到前途無望,於是把檔案裝在罐頭盒裡。 顯赫一時的富蘭克林和他率領的探險遠征隊就這樣悲慘地去了。據現場調查,在費里克斯角和大魚河口之間,沿途有許多丟棄物品,屍體比比皆是,無一人倖免。
2023年由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率領的那支尋找西北航道的探險隊的遭遇之謎,人們花了整整14年的時間,才終於解開。
我希望這是您要的!
2樓:隋堤劉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於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鬥爭的最前列。從1757到2023年他幾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
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2023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法國和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2023年,他積極參加了制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3樓:匿名使用者
富蘭克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
4樓:逆天7魔
沒有啊~富蘭克林就風箏那個著名
5樓:番茄國王
他是個很樸實的人,很少出風頭,清教徒
富蘭克林的故事有那些?
6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那麼,雷暴到底是什麼呢?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
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聲,都能斃傷動物……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麼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
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祕密。 2023年7月的一天,天空烏雲密佈,雷電交加。
富蘭克林在兒子的幫助下,把一隻風箏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風箏上拴了一根細鐵絲,用來吸收雲中的「天電」。放風箏的線是用麻繩做的,繩子下端結上一段絲帶,在麻繩和絲帶的接頭處繫著一把銅鑰匙,富蘭克林站在房子裡面攥(zuàn)住絲帶。
風箏越飛越高,遠遠望去,猶如雲海里的一葉小舟,顛簸著,搖晃著。一片烏雲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怒髮衝冠」般地豎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訊號!
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一個炸雷,大雨傾盆而下。麻繩淋溼後就成了能使電流通過的導體。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
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
我捉住『天電』了!" 「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不過是無稽之談。
後來,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築物就安然無恙(yàng)了。
關於富蘭克林的一個小故事。
富蘭克林的故事
7樓:匿名使用者
當富蘭克林還是一個浮躁的年輕人的時候的,一位老朋友把他叫過去,對他說:
本,你真是不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個和你意見不一致的人。當你在場的時候,你的朋友和同事們覺得很不自在;你不在場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很愉快。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什麼,因為那樣既吃力又不討好。
因此你不可能接受新知識了,而你原有的知識又非常有限。
富蘭克林直面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失敗,決心改掉粗野武斷的習慣。他說,我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當我表達意見的時候,避免使用「無可置疑」「顯而易見」「當然是這樣」這些獨斷的詞彙,而改用「我認為」「我想」「我假設」「至少我在當前的情況下是這麼認為的」。
當別人發表一個我不以為然的意見的時候,我不會直接說那是錯誤的;我會說: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看法是對的,可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事情似乎有些不同。當我反駁別人的意見的時候,我會說:
我倒有一些看法,但是不一定正確,我經常會犯錯,如果我錯了,我願意我被糾正過來,讓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吧。
人性的弱點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護短的習慣,如果你當面給他指出,必將會傷害他的感情。我們既討厭別人說我們的房子不好看,衣服不漂亮,手錶不準確,也討厭別人說我們的知識面不夠寬,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某些問題的看法。當你毫不留情地糾正他的錯誤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反擊,你可以向他搬弄偉大地愛因斯坦和不朽的康德,但是你無法說服他,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如果我們能巧妙委婉地指出他的錯誤而不傷害他,他可能會很樂意接受,並且以自己樂於接受不同意見寬巨集大量而自詡。
當我一開始採用這種方法的時候,覺得很彆扭,非常不符合我從前一貫的性格,但是時間長了,我就覺得越來越來像我的風格了。50多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人聽過我說過什麼武斷的話來。我用謙虛的方法表達意見,反而更加容易讓人接受。
在以後的有我參加的場合,氣氛都變得融洽多了。以後,在提交新的國會議案,修改舊條文的時候,我的意見能夠得到同胞廣泛的支援。我不是很善於言詞,還經常說錯話,但是總的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重視。
8樓:時尚可愛小寶貝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lin,1706~1790)美國科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2023年1月27日生於波士頓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英國移民,從事肥皂和蠟燭制由於家庭貧寒,從8歲起只上了兩年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裡當學徒,以後長期從事印刷工作。
他刻苦自學,他說:「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他常常去找別人或書店借書,利用深夜讀書,清晨就去歸還。
他曾以筆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報紙編輯以為文章「出自名家手筆」。他不僅從書本上學習各種知識,還輾轉到紐約、倫敦、費城等地流浪,在社會生活中學習。21歲時,他在費城創辦了北美第一個青年自學團體「共讀社」,組織工人、技師、鞋匠、瓦匠、詩人等每週星期五來討論哲學、科學、技術、文藝問題。
這個團體後來發展為2023年創立的美利堅哲學會。2023年他被選為該會的會長。25歲時他又在費城創辦了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以後發展為北美公共圖書館。
45歲時,他又創辦費城學院(即後來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9樓:
如果閱讀外國名著一定要找一個好的版本,很早我就想買一本《富蘭克林自傳》,苦於找不到很好的譯本。去年我去中國人民大學開會,聽發言聽得無聊時就去逛校園的舊書攤,發現有一本三聯文化譯叢的《富蘭克林自傳》,花4元買到。在返程時,飛機誤點總共用了七八個小時才回家,這本書陪我度過漫長的時光而沒有感到旅途的寂寞。
去年讀了一半,今年讀完另一半。近日讀完《富蘭克林自傳》,很久都沉浸在一種閱讀佳作後的快樂之中。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本成功勵志的書,富蘭克林小時侯家庭很貧困,他只讀過兩年書,然後到他哥哥開辦的印刷廠當學徒,但他從小就愛好讀書,把全部的零用錢都花在書上,在印刷廠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書,有時借到書閱讀到深夜,他靠自學最終成才,並靠堅韌的毅力去創業最終成功。
富蘭克林辦報紙,倡導民主自由;他組建大學、圖書館、消防隊、鋪設道路、設計新式路燈……他在18世紀荒涼的美洲大地上點亮了文明的明燈;他的道德自修也令人敬佩,他認為完美的品德於我們有利,好的習慣必須加以培養,他想出了「一個達到完美品德的大膽而費力的計劃」,他提出了十三種德行:節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適度、清潔、鎮靜、貞節、謙虛。他說,「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即使他希望在今生得到快樂的話,也是於他有益的」。
「世界上沒有其他品質能像誠實廉潔一樣地可能使一個窮小子發財」。
在中國當下道德與文明都在滑坡的狀況下,學習富蘭克林更有時代的意義,不管是學他的勤奮和執著,學他善於抓住機遇,還是學他的誠實廉潔,都會使人早日成功,也活得更快樂更開心。
富蘭克林的小故事
10樓:匿名使用者
學會低頭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稱為「美國之父」。少年時期的富蘭克林曾經去拜訪過一位前輩。那時的他年輕氣盛,目空一切,挺胸抬頭邁著大步,可是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說不出話來。
那位前輩這時才緩緩地走出來,看到富蘭克林這副樣子,認真的對他說:「很疼吧?可是,這卻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
」在這之前,富蘭克林的確是這樣,心高氣盛,恃才傲物,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睛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裡。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現門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於是,回到家以後,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最大的收穫,並把它列在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從此,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朋友富蘭克林的搏鬥
美國建國期間的偉人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 他發現他有13個很嚴重的錯誤,下面是其中的三項: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衝突。
聰明的富蘭克林發現,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不可能有什麼成就。 所以他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搏鬥,然後把每一天的輸贏做成記錄。在下個禮拜,他另外挑出一個壞習慣,準備齊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場戰鬥。
富蘭克林每個禮拜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戰鬥持續了兩年多。 難怪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每一個銷售人員員可否像富蘭克林那樣,檢視自己的缺點,並與之進行堅持不懈的搏鬥,直至勝利為止!
風箏的起源和關於風箏的故事風箏的歷史
第十世紀 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風箏是一種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風箏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相傳 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 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
詩人或詩歌的故事有哪些,古代詩人的故事有那些
賈島題李凝幽居 唐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鳥宿池邊樹,僧 敲 月下門。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詩中的 推 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 推 字改為 ...
兒童詩歌故事,不要太長的,有關詩歌的知識 故事 民歌 童謠。
汪倫是唐朝涇州 今安徽省涇縣 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仰慕,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訊息,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