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裡《孟子》者,七篇止,說道德,講仁義的講解?我有個回答,不知是不是呃,一定要採納!
【原文】
桃應①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
「然則舜不禁與?」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則舜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展②也。竊負而逃,通海濱而處,終 身沂然③,樂而忘天下。」
【註釋】
①桃應:孟子的學生。②敝屣(xt):破鞋子。(3)欣(xin):同 「欣」。
【譯文】
桃應問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舜的父親瞽瞍殺了 人,那怎麼辦?」
孟子說:「把他逮起來就是了。」
桃應問:「難道舜不阻止嗎?」
孟子說:「舜怎麼能夠阻止呢?皋陶是按所受職責辦事。」
桃應問:「那麼,舜該怎麼辦呢?」 孟子說:「舜把拋棄天子之位看得像拋棄破鞋子一樣。他偷偷 地揹負父親逃走,沿著海濱住下來,終身逍遙,快樂得把曾經做 過天子的事情忘掉。」
【讀解】
這是典型的道德兩難問題,就像我們今天有人問:「母親和妻 子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哪一個?」或者問:「妻子難產,母親和 孩子只能保住一個,你保哪一個?」
一方面,「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父犯法也應與庶民同 罪。所以孟子回答說:「執之而已矣。」
但另一方面。眼看父親出事而坐視不救,又不符合孝道。對 一般人來說,這個道德難題叫做「忠孝不能兩全」,對舜來說,這 個道德難題叫做「公(或法)孝不能兩全」。怎麼辦呢?
孟子的解決動作可就大了,「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連天子 之位都不要做了,棄官救父,隱居海濱。這不就為了父親而改變 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了嗎?
但在孟子看來,的確只有這樣做才能做到公孝兩全:一方面, 作為天子,在天子之位上,只能發令讓司法官去逮捕作為罪犯的 瞽瞍;另一方面,拋棄天子之位,便作為兒子,錠而走險,冒死 救出父親,隱居海濱,奉養父親,不以失去天子之位而遺憾。
這個兩難問題,在我們今天來回答可就不一樣。因為,我們 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把個體行為的「孝」歸結為私人問題了(雖 然在總體上說「孝」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公孝不能兩 全」就成了「公私不能兩全」,既然如此,那也就不難解決了。雖 然在情感上仍然難,但至少在理論上是不難的了。
何況,我們今天的人,有幾個會為了父親而「棄天下」呢?莫 說「棄天下」,就是棄一局長處長的官位也會捨不得的啊,多半隻 有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棄父親的。更何況,即便不為前程,僅為父 親低微,父親窮酸而棄之的,也有人在呢。
在這種清況下,也就 沒有什麼「兩難」了罷。
回到孟子的原文,應該一提的是,所謂「瞽瞍殺人」云云,當 然只是一種假設,就像我們今天的法律知識竟賽假設一些案例一 樣,並非在舜做天子的時候他父親真的殺了人,他也並沒有因此 而偷偷揹負父親而逃,像一個被通緝的犯人一樣隱居海濱。如果 真有這樣的事,那我們倒應該特別欣賞舜的氣度了,什麼氣度?進 為天子,退為逃犯,隱居海濱而「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
」這種 能進能退,「視棄天下猶棄敝屣」的氣度,尤其是,終身「欣然」, 「樂」而忘天下的樂觀通達,真是非等閒之輩所能的特殊稟賦。從 這個意義上來說,舜作為聖賢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當然,孟子「言必稱堯舜」,而孟子所稱的堯舜難免沒有理想 化的色彩,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2樓:小寧踩塵
譯文:「《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這是《三字經》的第四部分(介紹代表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和讀書的次第)裡面的,呵呵這句話只是一個對《孟子》這本書的介紹,為什麼有引申的故事啊~~~^_^還是···能問具體點嗎呵呵我很樂意回答的嚛
《三字經》中孟子者,七篇止,的前一句是?
3樓:匿名使用者
講道德 說仁義 作中庸 子思筆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學 乃曾子是什麼意思
4樓:大秦王安敦
「講道德,說仁義」意思是說由孟軻所作《孟子》這本書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說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指不偏,「庸」指不變。
「作大學,乃曾子」意思是說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這段話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
三字經 論語者,二十篇。群**,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霸,說仁義。 這句話的詳細翻譯 字詞解釋
三字經中孟子者下句是什麼
5樓:夢囈的魚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載,說仁義。
三字經裡教人做人要有道德的是哪句?
6樓:筆有千秋業
孝敬父母就是最大的道德,所以我認為是以下的幾句: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7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三字經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8樓:熱心網友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
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
在《三字經》出現之前,蒙學讀物都是四個字一句,《三字經》則以三言形式出現,讀起來輕鬆愉快,更符合兒歌特點,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
《三字經》在古代被稱為「小綱鑑」,可以將零散的知識貫穿起來,使讀書積累的百科知識,得以納入一個清晰知識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英國的馬禮遜(1782~2023年)翻譯的第一本中國傳統經典就是《三字經》。2023年,他出版《中國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經》和《大學》。修訂後,2023年又在倫敦再版。
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他主辦的《中國叢報》上刊載《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
在法國,猶太籍漢學家儒蓮(2023年~2023年),在2023年擔任法蘭西研究院圖書館副館長後翻譯出《孟子》、《三字經》、《西廂記》、《白蛇傳》、《老子道德經》、《天工開物》等中國典籍。
2023年,新加坡出版潘世茲翻譯的英文字《三字經》,被推薦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併成為新加坡的教科書。
2023年,《三字經》被聯合國教科組織選編入《兒童道德叢書》,向世界各地兒童推介學習,成為一本世界著名的啟蒙讀物。
9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hanxuekunjia
《三字經》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解釋】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
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4、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5、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
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解釋】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9、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解釋】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的意思我不懂。
《三字經》一課講的是什麼?
佛經裡說的十二部經都是哪些經
一 修多羅 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 四阿含 諸大乘經 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 故又稱長行經。二 祇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 五 七字一句,三 四 五 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 之義,此類頌經,名 重頌經...
WWE裡的「送葬者」的,WWE裡的「送葬者」的資料
the undertaker 送葬者 真實姓名 mark calloway 出生日期 1962年3月24日 家鄉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 婚姻狀況 已與sara結婚 身高 208cm 6英尺10英寸 體重 146.25kg 325磅 wwf重量級冠軍 於1991年11月27日的survivor serie...
課外閱讀孟子曰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
1 1 都 2 慚愧 2 擁有天下有才華的人並教育他們,這是君子的 第三樂。3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孟子三樂中的孟子曰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無故,一樂也 譯文 君子有三樂,這三樂與治理天下沒有關係。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樂 仰不愧於天,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