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起找東東
朱熹的三首《偶題》
偶題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偶題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湧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迴。
偶題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找不到譯文,只好自己翻譯。過得去的話,要多多加分哦。
一、門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裡落下,**想到雲卻是從地下升上天的呢。(意似指莫小視微不足道的事物)
二、衝破峽谷若雷霆在滾動,無數的瀑布噴湧而出。斷枝枯草沒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隨著寒冷的碧水獨自流浪。(意似嘆世態炎涼)
三、隨著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頭,到了溪流的出水處卻迷惑了。才相信真的源頭是找不到的,還是柱著手杖欣賞隨遇的潺潺美泉吧。(意似寓隨遇而安,珍視眼前)
2樓:史磬郭浩思
【其一】
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裡落下,**會想到雲是從**來的呢?
【其二】
衝破峽谷若雷霆在滾動,無數的瀑布噴湧而出。斷枝枯草沒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隨著寒冷的碧水獨自流浪。
【其三】
隨著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頭,到了溪流的出水處卻迷惑了。才相信真的源頭是找不到的,還是柱著手杖欣賞隨遇的潺潺美泉吧。
偶題 朱熹賞析
3樓:一米八的脖子
《偶題》共有三首,具體賞析及原文譯文如下:
1、賞析
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湧,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鬥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裡,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2、原文
偶題三首
宋代:朱熹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湧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迴。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3、譯文
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裡落下,不知道雲**來的。
衝破峽谷若雷霆在滾動,無數的瀑布噴湧而出。斷枝枯草沒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隨著寒冷的碧水獨自流浪。
隨著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頭,到了溪流的出水處卻迷惑了。才相信真的源頭是找不到的,還是柱著手杖欣賞隨遇的潺潺美泉吧。
4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1130.9.15~1200.
3.9)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
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讚美他:「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範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遊南嶽。
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復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栻親書,後人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
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只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5樓:吳尊_姣姣
偶題三首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1〕。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2〕。
擘開蒼峽吼奔雷〔3〕,萬斛飛泉湧出來。
梗枯槎無泊處〔4〕,一川寒碧自縈迴〔5〕。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斷,倚筇隨處弄潺盢〔6〕。
【註釋】
〔1〕幅巾:古代貧賤男子以整幅絹裹頭的頭巾。《東觀漢紀鮑永仁》:「更始役,永與馮欽共罷兵,幅巾而居。」崔嵬:山高大不平,這裡指山。
〔2〕不道:猶不知。李白《幽州胡馬客歌》:「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處:何處。
〔3〕擘開:衝開。
〔4〕斷梗枯槎:殘枝枯葉。
〔5〕縈迴:徘徊盪漾。
〔6〕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鹹用《苔》:「每憶東行徑,移筇獨自還。」
【賞析】
此詩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
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湧,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鬥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
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裡,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偶題(其一) 朱熹 翻譯
6樓:夢裡心落
翻譯: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
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裡落下,不知道雲**來的。
賞析: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
詩歌說到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朱熹(1130~1200),宋**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自號晦翁、晦庵,別稱紫陽。紹興(宋高宗年號,公元1131~2023年)進士,歷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南康軍,提舉浙東茶鹽公事,知漳州,祕閣修撰,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
因偽學禁起,落職罷祠。
一生大部分時間用於講學傳道,與孔子、孟子、王陽明同為儒家代表。他學問淵博,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他的五古頗為前人推崇,但多模擬之跡。
近體明秀,但嫌淺,有時仍露出理學氣,原是本色,尚不酸腐。一些散文寫得清新明動,頗有歐陽修、曾鞏遺風。著有《朱文公文集》。
7樓:歲月不寒
偶題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翻譯:門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雲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雲的縫隙裡落下,**想到雲卻是從地下升上天的呢。(意似指莫小視微不足道的事物)
偶題(其一)朱熹 賞析
8樓:天上飛
賞析:《偶題三首》是宋代大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通過寫閒適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學的道理,第一首主要是說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
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9樓:夜翔天花火
此詩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
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湧,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鬥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
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裡,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偶題(其一)朱熹
10樓:happy舞
此詩約作於乾道、淳熙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
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湧,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鬥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
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裡,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朱熹的《偶題》表現了詩人怎樣了的心理
11樓:匿名使用者
偶題三首
【其一】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wéi )①。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②。
【其二】
擘開蒼峽吼奔雷③,萬斛(hú )飛泉湧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④,一川寒碧自縈迴⑤。
【其三】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qióng )隨處弄潺湲(yuán )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閒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這《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雲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第二首詩通過對水在山中的奔湧,最終形成一川江水的過程,啟示人們持之以恆的奮鬥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第三首詩通過「探尋水源,尋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尋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會貫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執其一端,認定真理就在這裡,必如管中窺豹,是不能見到真相的。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賞析 譯文,閱讀《柳州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完成後面題目。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
1這首來詩寫於柳州刺史 自任上。時當二月,又處南方溫熱地帶,柳州早已是百花盛開,春色滿園了。可是一場意外的暴風雨卻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這在過著謫居生活的詩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打擊。本來他還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內心憂怨的,而現實竟是這樣冷酷無情 哀涼的心緒觸發了他的詩思。2三 四兩句,偏重敘事描寫...
春日偶成詩題的意思是什麼
乍一看還真沒弄明白題主是什麼意思.稍稍沉吟,才明白問的是題目啥意思。這就很簡單了。春日偶成 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成 就是講這首詩是作者在春遊的時候,看到景觀迷人,即興寫成,可以說是偶然所得了。希望能幫到你,祝你生活愉快。春日偶成 原文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
求杜甫《偶題》的全文逐句翻譯!急!謝謝啦!!
詩篇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所以王嗣奭 杜臆 說 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 杜詩 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 千古事 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如同曹丕說的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下句 寸心知 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