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他當時心境如何

2023-01-11 21:35:56 字數 5116 閱讀 4759

1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對於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也只能從他的文學作品中來解讀。陶淵明的很多詩句中有體現辭官的原因,比如「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等等。還有最出名的《歸去來兮辭》,辭賦的內容常常被人關注,而忽略了序,這篇文章的序寫明瞭,他是因為家裡窮,又有很多孩子才去求官養家餬口。

做了一段時間的彭澤縣令。當時社會動盪,雖然做官給了他足夠的生活費用,但是他常留戀故鄉。陶淵明心向自然,即使飢寒交迫,也不想做官違揹他的本意。

在他的妹妹去世後,他要趕去弔喪,所以提出了辭官。

從《歸去來兮辭》文章中可以看到陶淵明辭官迴歸田園十分欣喜,但是也有隱隱淒涼。畢竟他那時已經年邁,在官場並不如意,回到家裡衣食都成問題,靠耕田種麻為生。他把名利和生命看得淡薄,認為人一生順其自然,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就好,死後什麼都沒有了。

其實也是對人生感到一絲無奈吧。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看穿了官場的黑暗不想為五斗米而折腰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汙就毅然歸隱,你還可以看下陶淵明的其他文學中都有涉及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厭倦官場生活、嚮往自然、這是本性

4樓:匿名使用者

對官場的厭惡厭惡,核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從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對於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也只能從他的文學作品中來解讀。陶淵明的很多詩句中有體現辭官的原因,比如「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等等。還有最出名的《歸去來兮辭》,辭賦的內容常常被人關注,而忽略了序,這篇文章的序寫明瞭,他是因為家裡窮,又有很多孩子才去求官養家餬口。

做了一段時間的彭澤縣令。當時社會動盪,雖然做官給了他足夠的生活費用,但是他常留戀故鄉。陶淵明心向自然,即使飢寒交迫,也不想做官違揹他的本意。

在他的妹妹去世後,他要趕去弔喪,所以提出了辭官。

從《歸去來兮辭》文章中可以看到陶淵明辭官迴歸田園十分欣喜,但是也有隱隱淒涼。畢竟他那時已經年邁,在官場並不如意,回到家裡衣食都成問題,靠耕田種麻為生。他把名利和生命看得淡薄,認為人一生順其自然,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就好,死後什麼都沒有了。

其實也是對人生感到一絲無奈吧。

6樓:手機使用者

就是看穿了官場的黑暗不想為五斗米而折腰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汙就毅然歸隱,你還可以看下陶淵明的其他文學中都有涉及

《歸去來兮辭》問題**,理清文章層次。 ①研讀第一段思考: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麼?從辭官歸田的

7樓:

1、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辭官原因有四點:一是「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二是「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三是「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

2、「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僕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家人相迎——一樂;居家之樂——二樂;遊園之樂——三樂。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這樣寫為最後一段的議論與抒懷作鋪墊。

4、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於「立德」「立功」留名於世的儒學家,也有別於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裡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衝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

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後,過著怎樣的生活?(詳細回答)

8樓:

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後,過著溪間垂釣,縱情山水,一似閒雲野鶴,無拘無束的生活。

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

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徵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徵。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於此年或稍後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

歸去來兮辭 第一段陶淵明辭官的原因是什麼 當時的心情是什麼

9樓:水滴一滴一滴

《歸去來兮辭》中作者辭官的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

釋義: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著趕快去奔喪,自己請求免去官職。

根本原因: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

釋義: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為什麼?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心情是: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釋義: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10樓:韓琴

《歸去來兮辭》辭中作者辭官的直接原因是: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釋義: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著趕快去奔喪,自己請求免去官職。

根本原因是: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釋義: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

那是為什麼?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心情是: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釋義: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擴充套件資料

《歸去來兮辭》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所作。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誌,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抒寫作者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達了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敘事、議論、抒情巧妙結合;寓情於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練,筆調清新,音節諧美,富於**美,結構嚴謹周密。

文章語言十分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句中襯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緻。有時用疊音詞,**感很強。

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對偶句,或正對,或反對,都恰到好處。描寫和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作者從三個方面寫了歸隱之樂,一方面是辭官歸田的決心(文章的第一段),通過寫作者起初的歸隱之意,和退官後的生活對比,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嚮往田園的感情。

第二方面是作者回到田園後的愉快生活(第2、3段),通過寫歸途和初抵家時的情況,回家後的日常生活和詩人在農村的出遊經歷來描寫。

第三方面是「樂天安命」的情懷(第4段),含三層意思,前一層緊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問,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

下面兩層是作者自答,「富貴」兩句從反面作答,重在說「富貴」而以「帝鄉」為陪襯,中間四句從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於隱居生活,最後上升到哲理的高度,點出「樂天安命」的思想,卒章顯志。

11樓:阿離

1、做官的地方在彭澤,離家遠,當時動亂,所以比較想回家。

2、本身沒有做官的想法,現在又違背了自己的意志,去做了一個小官,但是還是沒有辦法養家。身心痛楚

3、妹妹在武昌去世

這篇辭賦,不僅是陶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誌,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餘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嚮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

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

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

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嚮往。

12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官僚家庭的影響,儒家學說的薰陶,使他少年是就有一種「猛志逸四海」「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可是東晉末年戰亂頻仍,官場黑暗,他的理想被擊得粉碎。據蕭統《陶淵明傳》載,時郡中督郵來彭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他「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最終選擇了歸隱的道路。

樓主我知道的只有這些,望樓主採納為最佳答案,祝樓主天天開心,學業有成!拜拜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原文可以看出原因有如下幾點

1.做官清廉,不會阿諛奉承,做官沒有門路,或者說沒有機會做大官2.做官的地方在彭澤,離家遠,當時動亂,所以比較想回家。

3.本身沒有做官的想法,現在又違背了自己的意志,去做了一個小官,但是還是沒有辦法養家。身心痛楚

4.加上當時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所以就急著辭官回家

陶淵明辭官選擇的時代原因和個人原因

陶淵明少有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 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 393年 他懷著 大濟蒼生 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 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晉書 陶潛傳 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做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 400年 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做屬吏。這...

《駱駝祥子》中虎妞是怎樣的人,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1 虎妞外表長得醜,但其實內心是善良的。看了 駱駝祥子 的讀者對虎妞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一個 醜 字。的確,老舍先生對虎妞形象的描寫太生動不過了。他用 虎妞 來命名這個人物,就代表了他對這個女性的一個基本看法 野蠻 粗俗 霸道 自私。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也充分體現了這種 虎 性,虎頭虎腦 像人,又像什麼...

從雷鋒身上可以看聯想出的言語

雷鋒悄悄的做好事,但都把它記在筆記本裡了。由雷鋒這個人物聯想成語 一心為國,功高蓋世。奉公克己。鞠躬盡瘁 精忠報國 死而後已 一心為國 功高蓋世毫不利已 專門利人 為民除害 替天行道 利國利民為民請命。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為民除害,替天行道。利國利民,為民請命。大公無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雪胎梅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