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膨脹階段劃分,地球膨脹運動的引數演算法與膨脹階段劃分

2023-02-12 15:00:35 字數 2757 閱讀 6738

1樓:中地數媒

由於物體運動狀態是可見的,而力是無形的,所以,人們首先知道的是物體的運動。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可以通過大量的觀測資料歸納整理。地質運動的研究,凝聚了許許多多的地質工作者們辛勤的勞動。

如果以太陽系繞銀核執行的週期等於2.5×108a計算,地球在其46×108a的歷史中,大約跟著太陽繞銀核轉了18圈,如果地球自誕生以來就是目前這種圈層結構,那麼,地球曾經記錄了18次被壓縮力和膨脹力作用過後的痕跡,而每新一輪的脹縮運動,都將對前幾次的運動結果進行改造或重新整理。因此,最近一輪的地球脹縮運動無疑是我們分析地球脹縮運動的最好資料。

地球發生膨脹運動主要體現在全球規模的海水氾濫和洋中脊擴張上,其次體現在地區性的裂谷和地塹中。

1.全球性的海水氾濫

層序地層學是一種劃分、對比和分析沉積岩的新方法,其全球海平面升降分析,為我們提供了地史時期中的海水氾濫和退卻情況。在膨脹狀態下,由於廣佈地球的海水具有比地殼更加易於膨脹的特性,因海水產生的沉積作用將忠實地記錄其膨脹特性,因而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即可反映全球性的海水膨脹,從而間接反映地球所發生的膨脹運動。

圖4-1是vail等在依據**資料分析全球海平面變化後得到的6×108a以來全球海平面變化曲線,從圖中可清楚看出,在地史中的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和侏羅紀、白堊紀時期,地球的海平面發生了相對上升運動,為地球的膨脹時期。

2.全球性的洋中脊擴張

如果說海水的膨脹僅代表地球水圈,那麼,大洋中脊的擴張則代表了地球的岩石圈。圖4-2是一張全球性的洋中脊略圖,在非洲大陸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印度洋中脊和大西洋中脊,其南則是大西洋—印度洋中脊,在非洲板塊中,存在著大陸裂谷(見圖4-3),所以說,在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之間,幾乎一致地表現出張性裂谷體系為特徵,沒有發生可以導致岩石圈縮短的現象。有人計算後認為,在北美洲和非洲之間,直線擴張位移達2000多km。

無疑,洋中脊的不斷擴張,是地球處於膨脹期地幔物質通過地殼張裂口不斷外逸、變冷、凝結、週期性迴圈的過程。

洋中脊遍佈各大洋,在圖4-2以外的北冰洋中,有羅蒙諾索夫和門捷列夫洋脊。與洋中脊相伴往往是一系列大型的斷裂,這些斷裂一般可延長1000~2000km,如位於東太平洋的門多西諾斷裂,水平錯開距離達1150km。

在太平洋兩側,分佈著大小不一的海溝有10多條,由此,人們認為是洋殼的消亡帶,這種認識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因而在此不便議論太平洋中脊的擴張也是地球膨脹的依據之一,因為,按照海溝是洋殼消亡帶的觀點,太平洋洋中脊所擴張的地球表面積完全可以被其周圍的海溝消亡。我們將在後面的篇幅裡,討論以下對海溝的新認識,如果這種認識能被接受的話,關於太平洋洋中脊是地球發生膨脹運動的證據之一的認識,也會被認同。

圖4-1 6億年以來全球海平面變化曲線(據vail等,1997)

圖4-2 全球洋中脊分佈示意圖(摘自j.肯尼特,1982)

3.地區性裂谷和地塹

地球膨脹不僅體現在易於體變的海水上和易於活動的板塊邊緣地帶,也可體現在大型板塊的內部。地球在一方面整體性的發生著膨脹運動的同時,其地幔物質和地殼在另一方面又受到潮汐力的作用,由於這種潮汐力的週期較長,傳播速度慢,當其波峰處於板塊**時,很容易產生地區性的裂谷和地塹。

由於潮汐力產生於地球所繞行的太陽和銀核,所以,地球在潮汐力作用下所發生的板塊張裂可以出現在地球膨脹時期,也可出現在地球的收縮時期。因地球膨脹時,其膨脹效果主要通過洋中脊完成,板塊**的張裂將成為次要表現,所以,一般地,板塊**發生的裂谷與地塹,大多數為地球收縮時期的產物。著名的萊茵地塹(見圖4-4)最早形成於三疊紀,按照目前的置信水平,該地塹正好形成於地球最近的一次膨脹運動期間。

從圖中可以看出,萊茵地塹目前仍有活動,它是一個不斷活動的地塹。

圖4-3 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上的裂谷

地球的演變過程

如果太陽在50億年後膨脹到地球時,能保住地球嗎?

2樓:v詩酒趁青春

太陽沒有急劇膨脹。

所有恆星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在膨脹,但在主序星階段,這種膨脹非常緩慢,幾乎看不出來。

太陽自從大約50億年前誕生以來,也在緩慢膨脹,到現在,它的直徑已經增大了大約12%-13%。在太陽膨脹時,它的表面溫度也在緩慢降低,所以,對於地球來說,接受到的總的輻射量基本沒有變化。

太陽還是一顆主序星,按照目前這樣的膨脹速率還要緩慢膨脹大約50億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地球表面環境不會有大的變化。

太陽在50億年以後,會脫離主序星階段。這時,它才會急劇膨脹起來,並在5-10億年的時間內,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並終有一天會吞沒地球。

但這一天距離現在還遙不可及。

太陽正在急劇膨脹,太陽什麼時候完全吞沒地球?

3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沒有急劇膨脹。

所有恆星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在膨脹,但在主序星階段,這種膨脹非常緩慢,幾乎看不出來。

太陽自從大約50億年前誕生以來,也在緩慢膨脹,到現在,它的直徑已經增大了大約12%-13%。在太陽膨脹時,它的表面溫度也在緩慢降低,所以,對於地球來說,接受到的總的輻射量基本沒有變化。

太陽還是一顆主序星,按照目前這樣的膨脹速率還要緩慢膨脹大約50億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地球表面環境不會有大的變化。

太陽在50億年以後,會脫離主序星階段。這時,它才會急劇膨脹起來,並在5-10億年的時間內,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並終有一天會吞沒地球。

但這一天距離現在還遙不可及。

4樓:匿名使用者

40億年後就會演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

5樓:喀納斯的地縛神

慢慢等40多億年太陽就脹過來了。

6樓:修尋綠

不會,太陽會**46億年後

地球是怎麼運動的,地球的運動是怎麼回事?

怎麼運動的?自西向東轉,繞著太陽轉的,呵呵 地球的運動是怎麼回事?地球的運動分為公轉和自轉。地軸繞著地軸做旋轉運動,叫做地球的自轉。地軸的空間基本是穩定的,它的北端總是指著北極星的附近,呈自西向東的運動 從北極上空看,則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3小時56分。在實際的生活中,我...

地球的構造是哪三部分,地球分為哪三結構

是地殼 地幔 地核啊 地球分為哪三結構 地球內部的構造分為哪幾部分不要圖,簡單說說就好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 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 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 中間是地幔 外層是地殼。1 莫霍 古登堡 2 地殼 地幔 地核 3 c b...

托勒密關於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什麼理論

托勒密,古羅馬帝國著名科學家,地理學家。公元2世紀,托勒密提出 地心說 地心說 理論認為,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太陽以及其他行星甚至整個宇宙,都是圍繞地球轉動。地心說 由於符合當時的羅馬教會思想,於是被廣泛推廣成為 科學 但事後被證實 地心說 是錯誤的。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科學家哥白尼提出 日心說 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