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蓮花佛舍利展覽
先撰擇一個好位置給聖像供奉,然後請菩薩像上座.然後可請法師灑淨念觀世音聖號,讀大悲咒三至七遍等然後回逈法眾生.亦可自己虔誠的念亦可.
2樓:
阿彌陀佛!
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至誠恭敬心就是最好的儀式,無需開光,更無需裝藏。經藏唯一的用途就是是供人們來學習的,既不是裝飾又不是擺設。我們請佛是開我們自己自性的光,因此,佛像無需開光。
任何人都沒有資格為佛像開光的,開光就靈,不開光就不靈,哪有這個道理呢?您說對不?
3樓:匿名使用者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4樓:aaa**王
一般都是坐西朝東的 不用特殊儀式的
和尚 遇見別的寺廟的和尚 怎麼稱呼對方
5樓:烈山氏
僧人與僧copy人之間,可視不同的場合及彼此之間的關係如實而稱,應多從
道上會。若是平輩,一般的可直接在法名後加師,稱某某師,也可稱某某法師;若是同門,也不妨稱某某師兄、師弟等。但倫理性的稱謂如師爺、師叔、師侄、師孫等慎用或不用,以免落於俗套,在十方叢林中尤需慎用。
6樓:再世取經人
貧僧,老衲等等
大師慎用,因為只有像唐三藏才能稱做大師
現今的寺廟很少有這種佛子修為的人
7樓:梅須讓雪三分白
看年紀和自已對比,大的就稱師兄,小的就師弟,老一點比自已師傅小的就叫師叔,比自已師傅大點就稱師伯,和自已年紀同年同月同日的不知道。
和尚在寺廟裡靠什麼生存
8樓:西門石橋
我們家鄉俗語說「討飯和尚」。和尚是靠化緣(乞討)為生的。
在較熱鬧的寺院,香客們的捐獻也是可觀的,可以奉養不少和尚。
在我國古代,與印度佛教最大的不同是,建立了寺廟經濟,寺廟擁有相當的田產,靠收租也可以養活僧侶們。
現在寺廟沒有田產了,主要靠捐獻。有些寺廟得到地方**的資助,有專門經費的。
9樓:霖然飄乎
關於寺院的經濟**
——佛教在商業浪潮中的反思之二
濟群法師
問:寺院是個特殊的團體,少至幾人,多至幾百人。要維持數百人的生活,必須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為保障。那麼,寺院的主要經濟**靠什麼?
答:在早期的佛教僧團,僧人們以乞食為傳統,物質生活非常簡樸。
而中國傳統的寺院,經濟**主要靠信徒的佈施。同時,寺院早晚普佛,為信徒消災或超度,也能獲得一些供養。除此而外,部分寺院還擁有作為寺產的土地,尤其是禪宗寺院,地處山林,僧人通過農業生產自給自足,農禪並重。
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訓,便是禪家生活的典範。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地處名山大川的寺院都成了遊覽景點,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寺院的經濟收入。除經懺佛事和信徒供養比以往更豐厚之外,又增添了門票和服務行業的收入。寺院收入因此有了一定的穩定性,並獲得了經濟自主權。
即使沒有信徒的供養,也能維持寺院的基本開支。
問:法師剛才提到門票收入,關於這一點,曾經有不少人提出疑問,並以教堂不收門票作為例證。那麼,寺院為什麼要收取門票呢?這麼做是否會傷害到信徒的宗教感情?
答:寺院收取門票的確是中國社會的特殊現象,但其中涉及到歷史遺留問題。十年浩劫中,只有一部分寺院作為名勝古蹟保留下來,並轉入文物和園林管理部門,成為養活許多職工的國家單位。
因此,收取門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宗教政策落實以來,寺院雖被教界逐步收回,但大部分又作為旅遊點而開放。這就需要招收大批工人以維護環境衛生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而寺院大多為古建築,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維修資金。
僅這兩項,沒有門票收入就無法維持。否則,寺院的旅遊業恐怕也就無法。事實上,不僅是佛教的寺院,包括道觀、清真寺等宗教場所,往往也同時是開放的景點,也都在收取門票。
作為寺院來說,如果能夠將這樣的收入合理支配,除保障寺院維修等各項基本開支外,將多餘部分用之於慈善和弘法事業,以此造福社會,那麼門票也算是用得其所。從另一方面來說,到寺院的有相當部分是遊客,大多還沒有支援公益事業的覺悟,買一份門票也可作為間接的參與。
問:因為旅遊業的開展,寺院也成立了相關的服務行業,如小賣部及素菜館等等。作為出家人來說,是否可以從事相關的經營活動?
答:服務行業是旅遊點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寺院所特有的。宗教政策落實之初,寺院剛從有關部門接收過來,管理工作尚未到位。
於是部分寺院便讓僧人直接參與服務工作,這種現象至今還沒有完全杜絕,尤其是在一些內地寺院。如果僧人長期從事服務工作,僧寶的形象能建立起來嗎?而頻繁接觸社會,自身修行更會受到一定的干擾。
因此,僧人直接從事服務行業,絕對是不合適的。
如果從方便大眾的角度出發,寺院成立一些相關的服務行業,由在家信徒來從事經營,倒也未嘗不可。同時,寺院也可將此作為弘法的一種方式,如以素食館來推廣素食,以佛經流通處來普及佛法,但決不能單純以盈利為目的。
問:宗教用品是神聖的,《梵網菩薩戒經》明文規定「不得販賣佛像佛經」。之所以這樣要求,就是為了維護宗教的神聖性。
可現在很多寺院都設有佛經流通處,把佛像、佛經當作商品一樣流通。這種做法是否違背了經意?是否有損於它們的神聖性呢?
答:傳統的經書流通方式主要是捐款助印和結緣流通。佛像代表著佛寶,佛經代表著法寶,自然不能以世間的金錢來衡量,更不能作為商品來買賣。
但捐款助印和結緣流通畢竟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基本只能面向教內信徒。設立佛經流通處,可以使更多的人有緣接觸佛法;而收取一定的工本費,也可以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經書流通。再者,現代人有這樣的心理,對於免費贈送的法寶往往不知珍惜。
所以現在的佛經流通,除免費贈閱的傳統外,也開始採取有償流通的方式。對有些人而言,佛經通過結緣的方式才能保有它的神聖性;對另一些人而言,唯有花錢請來法物才認為是有價值的。所以,我覺得關鍵不在於免費還是收費,而是看出發點在**,看採用哪種方式的弘法效果比較好。
只要目的不是為了盈利,不妨兩種方式都用。
問:以通常的標準衡量,經濟獨立是個人或企業能否立足於社會的重要標誌。那麼,僧團的經濟獨立,對於佛教的健康發展而言,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答:寺院的經濟獨立,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應該是件好事。有了穩定的收入後,出家人就不必為衣食操心,能夠安心辦道,寺院也有實力從事弘法事業。
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經濟獨立並不是憑空而有的,而是付出了相應的代價。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僧人必須忙於應酬、接待、管理等各種相關事務,不僅影響到個人的修學,也影響到整個僧團的精神面貌。
另外,寺院的經濟獨立,也使得僧團擺脫了對居士的依賴。在以往經濟不獨立的情況下,僧團與社會乃是施主與福田的關係,這就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並促進了佛教的健康發展。臺灣教界之所以能將弘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大有競爭之勢,經濟不獨立也是原因之一。
只有弘法活動開展得好,寺院才能吸引更多信徒;而信徒多了,供養豐厚了,又能促進弘法活動的開展。相反,大陸的很多寺院經濟非常獨立。因為寺院擁有獨特的人文及自然資源,所以通過旅遊及服務行業來獲得經濟收益,顯然要比開展弘法活動更直接、更簡單。
於是從事旅遊及服務行業反而成了某些出家人的基本職責,從而忘卻了出家人「弘法為家務」的本份。但需要警惕的是,長此以往,很可能使僧團失去教化社會的功能,從而喪失其不可替代的功用,成為一個世俗的團體。
問:前面法師曾經談到,佛教要避免世俗化的傾向,現在又談到走向社會的問題。如何才能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呢?
答:走向社會與世俗化是兩個問題。關於這一點,首先要明確的是,作為僧團的根本職責是什麼。
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避免世俗化的傾向,而在保持佛教主體性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僧人不僅要追求解脫,更要擔當民眾的精神導師。正因為如此,僧寶是人間福田。僧伽佈施信徒以法,施主供養三寶以財,這就使佛法有更多的機會普及到民間。
而僧伽在接受供養的同時,也是在提醒自己對社會負有什麼樣的使命。在南傳佛教地區,佛教非常普及。過去我們總以為,小乘佛教只是自了漢而已,唯有大乘佛教才能普度眾生。
事實上,在泰國、緬甸等地,佛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遠遠超過漢傳地區。究其原因,應該和僧團依賴於民眾的供養有相當關係。所以,僧團依賴供養而生存,對佛法的推廣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問:說到供養的問題,是否所有僧人都有資格接受供養?社會有按勞取酬的規則,我想知道的是,僧人在接受供養方面是否也有某種限定?
答:在佛教中,比丘又名乞士,顧名思義便是以乞食為生:一方面是乞食以資色身,一方面是乞法以資慧命。
而證得阿羅漢果位才為應供,即有資格接受供養的人。相比之下,凡夫僧為了資養色身,堪能辦道,當以慚愧心接受供養。
從另一角度來說:只要是真正追求解脫的出家人,就可以接受供養,因為他們已放棄世俗追求而獻身於覺悟之道。在早期的印度,各種宗教師大多奉行乞食的方式,而沙門乞食是倍受人們尊重的。
但如果出家發心不正,不能住持並弘揚佛法,而又品德惡劣或貪著供養,這種人就沒有資格接受供養。
問:經懺佛事也是許多寺院的重要收入之一,和接受供養的不同在於,它往往帶有明顯的商業色彩。據說在某些地區,甚至有人假扮僧人從事此項業務,可見市場需求很大。
不知法師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答:經懺是誦經和懺悔的結合。佛教傳入中國後,祖師大德們依據大乘經典中的懺悔法門編寫了很多懺法,以此作為個人修行的前方便。
因為罪業不曾懺淨之前,修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障礙。其後因民眾的需求,經懺也逐漸開始用於為他人祈福消災或超度亡靈。這本是僧人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並非**關係,更非生財之道。
但隨著這種需求的普及,經懺也逐漸變質。教界還出現了專門從事經懺活動的經懺僧、經懺道場,以此謀取利益。久而久之,不僅會荒廢自身的修行和道業,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沾染商人習氣,甚至由追求解脫轉向追求金錢。
經懺道場多半道風不好,僧人腐化現象也非常嚴重。所以說,將經懺作為明碼標價的**活動,是違背佛教精神的。
觀音菩薩放在家裡什麼位置好觀音菩薩放在家裡客廳哪個位置好
觀音最宜 坐西向東 此外,因為觀音清淨無瑕以及戒暈腥,故此有三不向 一不向廁所 二不向房門 三不向飯桌。放在你認為最恭敬最重要的地方就行了。不要當作保護神那樣子用就可以。供奉觀音菩薩在尊位,即主要位置。如門南開,則像坐北朝南 如門北開,則像坐南朝北。不要在窗前 臥室 角落 臨近廁所 櫃子底層等處供奉...
如何供奉觀音菩薩,如何供奉觀音菩薩 有什麼禁忌
供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有無量無邊不可說殊勝功德。楞嚴回經 雲 觀世音菩薩答,以修證圓通,無上道故,能現眾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又云...
拜觀音菩薩有什麼講究,什麼時候拜觀音菩薩
恭恭敬敬,虔誠禮拜,平時積德行善,不做壞事。這樣拜觀音才有明顯效果。主要還是要心誠。千萬不能供奉酒,肉等葷腥的物品,然後呢這些東西若可以的話最好是不要自己食用,比如供了佛菩薩的水可以在放生時灑到江河裡,也可用來澆花,另外佛經也要供起來 不能隨便往抽屜裡一丟 佛經也是可以拜的喲!菩薩前鮮花 水果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