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這首小詞妙筆生風,其中「風動一庭花影響,有搖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詞關目。睡起之前,寫詞人所聞所見;睡起之後,寫詞人所感所行。先是詞人在睡夢中聽到兩兩相應的黃鸝鳴聲,睜開迷朦的雙眼向門外望去 ,只見綠陰千頃,分外宜人。
此詞汲取了前人的藝術經驗 ,「兩兩黃鸝相應」,是寫動態 ;「門外綠陰千頃」,是寫靜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動襯靜是本詞的主要特色。eue
「睡起 」句中「不勝情」三字,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蓋鳥成雙而人獨處,已「不勝情」;起行又靜不見人 ,只見「風動一庭花影」,更難以為情。何謂「不勝情」,即今語感情上受不了。
為什麼受不了,詞人此時還沒有明言,因而顯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 春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是寫傷春情懷。金昌緒《春怨》詩云: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是寫思婦念遠之情。它們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描繪 ,表現和寄託自己的感情。
這首詞中的主人聞鳥鳴而起,起而獨行踽踽,蓋亦懷有無聊意緒 ,而意蘊句中韻流弦外 ,有言盡意餘之妙。
詞末三句,從所見所感寫出了詞人的所思來言簡而意深。「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也是採用以動襯靜的手法,卻是明寫「動」、「靜」二字,與開首又有不同 。「庭」字應上句「碧梧金井」。
此時此地,更無他人,所謂「人靜」也;復疊「人靜」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難禁之狀如見,所謂「不勝情」者已漸可知。其間見「 風動一庭花影」,疑有人來,但細察仍只是「 風動花影 」而已因此一「動 」,更顯其「靜」。此句是本於元稹《鶯鶯傳》崔氏《 月明三五夜 》詩 :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趙令畤《商調蝶戀花》詠崔 、張事,於此處亦云:
「花動拂牆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 風動一庭花影」,蓋非為寫花影而寫花影,除有以動襯靜的作用外 ,又暗含以動破靜的意圖 ,心有所待,以不盡而盡之。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上片寫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為下文轉寫鄉愁埋下伏筆。過片承轉十分自然,直領下片,寫來吞吐曲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
曹組的《如夢令》表達了什麼情感
3樓:丷好像來過
這首小詞妙筆生風,其中「風動一庭花影響,有搖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詞關目。睡起之前,寫詞人所聞所見;睡起之後,寫詞人所感所行。
先是詞人在睡夢中聽到兩兩相應的黃鸝鳴聲,睜開迷朦的雙眼向門外望去 ,只見綠陰千頃,分外宜人。 此詞汲取了前人的藝術經驗 ,「兩兩黃鸝相應」,是寫動態 ;「門外綠陰千頃」,是寫靜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
「以動襯靜是本詞的主要特色。eue 「睡起 」句中「不勝情」三字,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蓋鳥成雙而人獨處,已「不勝情」;起行又靜不見人 ,只見「風動一庭花影」,更難以為情。
何謂「不勝情」,即今語感情上受不了。為什麼受不了,詞人此時還沒有明言,因而顯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 春曉》詩云: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是寫傷春情懷。
金昌緒《春怨》詩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是寫思婦念遠之情。
它們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描繪 ,表現和寄託自己的感情。 這首詞中的主人聞鳥鳴而起,起而獨行踽踽,蓋亦懷有無聊意緒 ,而意蘊句中韻流弦外 ,有言盡意餘之妙。 詞末三句,從所見所感寫出了詞人的所思來言簡而意深。
「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也是採用以動襯靜的手法,卻是明寫「動」、「靜」二字,與開首又有不同 。「庭」字應上句「碧梧金井」。此時此地,更無他人,所謂「人靜」也;復疊「人靜」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難禁之狀如見,所謂「不勝情」者已漸可知。
其間見「 風動一庭花影」,疑有人來,但細察仍只是「 風動花影 」而已因此一「動 」,更顯其「靜」。此句是本於元稹《鶯鶯傳》崔氏《 月明三五夜 》詩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趙令畤《商調蝶戀花》詠崔 、張事,於此處亦云:「花動拂牆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
」「 風動一庭花影」,蓋非為寫花影而寫花影,除有以動襯靜的作用外 ,又暗含以動破靜的意圖 ,心有所待,以不盡而盡之。
如夢令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對故鄉.往事的懷念之情以及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 感慨青春易逝和惜春之情。
5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沉醉(在這風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已經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
趕快劃呀,趕快劃呀。不小心,驚動了在這裡棲息的水鳥。
賞析: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
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造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
李清照的《如夢令》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詞人對花朵凋零的惋惜與對春天逝去的無奈。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
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
「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
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
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7樓:詩書家國
李清照《如夢令》,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
8樓:紫涵小仙
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並且《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
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一、作品原文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二、註釋
其一常記: 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裡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誤入:不小心進入。
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驚:驚動。
一灘:滿灘。
其二疏:指稀疏。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三、譯文
其一時常記起遊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爭著劃呀,爭著劃呀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其二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
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四、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裡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
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五、文學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的形體美。
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
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
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後來的結果如何呢?
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後來又怎麼會寫出這篇作品呢?
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後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李清照的《如夢令》的故事急,李清照的《如夢令》的故事50字急
1又是一個黃昏,女詞人李清照站在窗前,遙望著溪流,不知那溪邊的亭子中又是一番什麼情景。她漸漸回憶起如溪水般流過的往事 呵呵呵呵 你這話說得不錯 遠處不時傳來歡快地笑聲,是誰呢?原來是女詞人李清照正與她的好朋友們吟詩作對,好不熱鬧。來,你輸了,罰酒三杯。哈,你也輸了,罰酒。漸漸地,幾位文人已略帶醉意,...
如夢令屬於什么體裁,如夢令屬於什麼體裁?
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 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翻譯 昨天夜裡雨點稀疏風卻急猛,雖然酣睡一宵,酒的醉意卻還未消去。擔心地詢問那個捲簾的侍女,海棠如何了?她卻說海棠依然無恙。唉,我說 知道嗎?知道嗎?經雨後的海棠一定葉茂花稀了。賞析 一 內容分析 這是一首敘事性...
周邦彥的如夢令(門外迢迢行路)與納蘭性德的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哪一首更好說出不少於三百字的理由
納蘭性德的更好 木葉 一句簡潔傳神的寫出了秋天的蕭殺清冷,木葉 原落葉的意思,自此,文人墨客皆寫落葉作木葉。殘月 一句暗含柳永 雨霖鈴 詞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之意。秋雨 句由朱彝尊 轉應曲安丘客舍對雨 詞 秋雨,秋雨。一半迴風吹去 轉化而來。句句暗藏典故,是以全詞簡潔精煉,卻意蘊深遠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