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史事品鑑
「天各一方遙相思」與「中秋佳節共嬋娟」都是表達思念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在節日期間,其意思分別為:
「天各一方遙相思」是說親人或朋友之間雖然分處兩地,相隔遙遠,但心情是一樣的,情感是相通的,各自相互想念、思念著對方。
「中秋佳節共嬋娟」是說在中秋團圓之夜,雖然相互分隔在兩處,但是都同樣擁有同一輪圓月,也都同樣各自思念著對方。
上面兩句話中,有三點值得分析或者說賞析。
一是關於「節日相思」
古人在節日中最易於思念親友。比如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寫的便是唐代人重陽節登高,由此引發思念親人的情懷。再如北宋詩人蘇軾《水調歌頭》中寫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就是由中秋節想到了親友之間聚少離多的無情而又無奈的現實。
二是關於「嬋娟」
「嬋娟」在古代指形態美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美女或月亮。如李商隱的《霜月》詩:「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這裡的「嬋娟」是指美好。再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著名句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裡的「嬋娟」就是指月亮。
古代詩人喜歡由月亮而引發思鄉之情,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李白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抒寫月夜思鄉之情。
三是關於「中秋團圓節」
中秋月最圓,古人便由「月圓」聯想到「人團圓」,中秋節這一天也就成為了「團圓節」。因此,中秋節的最大特點就是賞月、吃月餅、家人團圓。古代詩歌中也就多有借月亮之圓來渴望人團圓,由此借月抒發懷念之情。
關於中秋望月思人的詩歌,最有名的詩句當數唐代詩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張九齡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以及北宋詩人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競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3.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樓:坐看雲起
被距離分開的人在遠方默默的思念你,在中秋節想裡通過一起觀賞美好的圓月來拉近彼此心靈上的距離。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雖然在美好的中秋佳節之際,你我各在一方,無法團圓,即便如此,我們都還是在同一輪月光之下,表達的是一種思念之情
4樓:哎呦喂大太陽
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兩個人天各一方,但是在中秋佳節的時候都要一起賞月
5樓:真正底人
兩個人在遙遠的地方彼此思念,中秋節共同守護月亮。
6樓:班門弄斧
想念之言在遙遠的地方,只能在遙遠的兩地共享中秋的月亮。
7樓:匿名使用者
也就是,雖然隔的遠,但是心裡有你,情有你
民俗裡的文學現象什麼意思
8樓:刺客丶默殤
一、民俗學的概念
1.民俗:是指產生並傳承於民間的、世代相襲的文化事象.
一般而言,民俗包括兩層含義:
其一,這種文化事項必須是產生並傳襲於民間的.
其二,民俗必須具有世代傳承特點.
民俗文化現象是適應一定的社會生活,首先是物質的生活和相應的社會心理需要而生成、傳播和繼承的;同時它也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相應的功能,即主要在於規範、便利和調節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之得以鞏固和發展.即便一些在以後失去原來意義的風俗,往往也能夠以某種變通的方式被保留下來,在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滿足人們的社會與文化需求.研究各種民俗文化現象,將有助於對社會歷史傳統的梳理與展示,有助於對民眾實際生活及其觀念、心理的考察與理解,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發展.
民俗具有民間性、習慣性、穩定性、宗教性、民族性、地域性、直觀性、綜合性等特性.
2.民俗學:民俗學是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等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
二、民俗學和文藝學的關係
鍾敬文先生曾在《文藝研究》2023年第1期發表《民俗學對文藝學發展的作用》.
1. 文學中的民俗是時代、歷史、民族精神的體現.
2. 風俗為人物民族性格的昇華創造了典型環境.
3. 風俗促成作家風格的形成.
三、「中國文學與民俗」課程的研究範圍和內容從學科意義上來說,本課程屬於文藝民俗學.文藝民俗學是文藝學和民俗學交叉研究中建立起來的文藝學新學科.它從民俗學的視角審視文學現象、文學發展規律以及作家作品,挖掘文藝發生的民俗成因,分析文藝發展的民俗動力和世界文藝的民俗化走向等.
祝福中的民俗文化書寫的文學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文化從根源上來說,都是從古老的中國傳統發展而來,民俗的藝術形態以及存在方式等都具有文化傳承的意味。
地域性的名俗文化更具豐富了發展中的歷史,使整個歷史呈現在異彩紛呈,多姿多彩的局面。
民俗文化,從廣泛的意義講,他是許多文學藝術靈感的**。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文學創作都與民俗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
一定地域的民俗本身代表了一定地域人民的社會心理,社會環境。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正在流失。那麼書寫民俗就不僅僅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一定地域人民心理的依託。
什麼是民俗文學?
10樓:江玫
應該是指意在介紹民間風俗習慣的文學。
民俗民風與古代文學的內容提要
11樓:
在討論民風民俗與古代文學成果的關係之前,用開拓虛擬空間的方式,搭建一個探索主流文學文獻、民族民間文學與民俗信仰的互動和展演的論說平臺,這無疑要涉及創作主體即作家的品質定位(族屬和文化層次歸屬等)、古代文學研究方法的拓展(民俗民風視角切入所需要的民族學人類學等界域的研究方法借鑑)、乃至對古代文學成果客體即作品本身的民族學人類學視閾的認知與評估(作品的民俗民風因子本身的品位以及這些因子的反作用――對古代文學成果價值構建的貢獻等等)。沒有神話思維就不可能產生豐富多彩的信仰民俗,沒有豐富多彩的信仰民俗就很難產生綺麗魔幻的神話,失去了綺麗魔幻的神話,文學創作傳統尤其浪漫主義的文學創作傳統也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今時代是傳統美德和習俗得以繼承並繼續發揚的好時代,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路上,古老的節慶活動必將煥發青春的光彩,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文學與文化的互動視角介入,將唐詩作為持論的重要載體,以此為基點,向前尋繹靈物文化的「來龍」,向後**靈物文化變形衰落的「去脈」。靈物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寶藏中世代傳承的重要民俗事象,內涵深刻,意蘊豐厚,本書從禮與俗互動演繹的視角出發,在歷史展演的動態層面廓清了文化持有者的不同身份,充分注意到現象背後的歷史、民俗、心理等多重文化因子;同時,本書還嘗試從民俗意象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入手,述及二者之間的互滲融構關係。我們需看到的是,文學素材在成為文化研究的重要載體之時,文化視角亦為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渠道,二者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
從民風民俗視角切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其核心意義在於文學史書寫中文學史地圖的重新劃分。本書討論的內容,涉及古代文學史研究、書寫中話語界域的劃分;文學價值和民風民俗價值互動方式的解析;以及對華夏文化、文學從民風民俗層面介入的源流追溯嘗試。通過本書的論說,我們起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不爭的結論:
從民風民俗角度切入研究古代文學現象,在文學生髮源流梳理方面的功用,也是不可等閒視之的。
分析民間文學的民俗文化意義
12樓:從心所御
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禮記·王制》雲: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
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這裡說的王者巡守之禮,就是國君深入民間,對鄉村社會的民情風俗進行一番調查研究。太師是掌管**及負責蒐集民間歌謠的官吏,他把民間傳承的民歌(國風)呈遞給國君.
國君通過這些民歌,「觀風俗,知得失」,制定或調整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間流傳的民歌.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風俗習慣,包含著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對研究我國古民俗具有重大價值。
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民俗文化決不僅僅是一種文物的價值,民俗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與習慣,它早已滲透在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並鐫鑄著中國人深層的心理積澱,與今日與未來都是息息相通的。正如近代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所說:「凡一國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精神,祖文傳之,子孫繼立,然後群乃結、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底源泉也。
」(梁啟超:《新民說》第三節釋新民主義)足見民俗文化與民族精神之改造關係極為密切。民俗文化既源自傳播,又在現實社會中變異,它縱向承接古今,橫向又溝通內外,它既蘊藏著民族的主體精神,又包含有外來因素的影響。
如果我們以科學的主人翁精神,去探求民俗文化中人的主體意識,並探尋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民俗傳播過程中的傳承變異和發展軌跡,高揚民族精神之優長,辨析民族精神之缺失,這門學問的意義是難以估量的。
——滿意請及時採納——
>>>你的採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13樓:雪莊天下
民間文學故名思議是反應百姓生活的文學,就想現在最火的莫言的文學作品,代表的是一個時代,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可以看到當時的人民生活是怎樣的
民俗概念的狹義看法包括文化遺留物說、精神文化說、民間文學說、傳統文化說的相關問題
14樓:du知道君
這個問題完整的
來回自答可以寫一篇民俗學史的**了。 簡單說一下「文化遺留物說」。湯姆斯(williamthoms)在2023年創造folk-lore(民俗)這個概念的時候,它的範圍基本上是指「曾經流行的古老遺存」(popularantiquities)。
2023年愛德華•莫萊特•泰勒(edward murnett tylor)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聲稱文化是泛人類野蠻過去的結果,文化的發展可以由一些「遺留物」——風俗和思想的事實來證明。泰勒是文化人類學的開創性學派——古典進化論學派的代表性人物,後來民俗學領域的安德魯·蘭(andrewlang)繼承了泰勒的遺留物學說,在2023年出版的《風俗和神話》的第一章「民俗學的方法」中說,「民俗學,蒐集並比較古代種族的非實體的類似遺物:遺留下來的迷信和故事,以及那些見之於我們的時代卻又不具有時代性的思想觀念」。
其他幾個不細說了。 樓主提起的民俗概念的四種說法並不很嚴謹,如果只是簡單瞭解下,去圖書館借一本鍾敬文主編的《民俗學概論》翻翻即可,民俗學的入門讀物;如果想深入,建議好好看孟慧英的《西方民俗學史》。
天各一方相思苦,下一句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天各一方相思苦 藕斷絲連空自還 苦痛的掙扎,自會烙上釀酒的陳光,繾綣的故專 事裡,早屬已黯淡為悽迷的淚光。我悵然若失的還在苦思冥想,即使是沙,也.天各一方曉風寒,藕斷絲連空自還。寂寞心上一把劍,思緒彌散肆飛濺。夢裡夢外孤星寒,空自幽怨淚召喚。殘紅散盡.天各一方相思苦,下一句是斷人腸三人成虎 天各一方...
求各位網友幫忙寫中秋佳節和家人一起吃月餅的感受。OK了
中秋之夜是最美好的夜晚,是中國傳統的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的兒女因為工作忙回不了家,真是非常非常的遺憾 但大部分兒女還是儘可能地回家看看,和父母過個團圓節。中秋之夜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吃月餅,月餅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和和美美。聽老師說,古代人過中秋節的時候,有吃完月餅後殺人的習俗,我覺得這真是野蠻的習俗...
劉德華的「天各一方」歌詞表達了什麼意思
哎,我們曾經是好朋友如今到不同的地方,我卻還思戀著她,想象跟她可能發生的事 華仔天各一方的歌詞 解釋歌詞的意思 歌詞是詩歌的一種,入樂的叫歌,不入樂的叫詩 或詞 入樂的歌在感情抒發 形象塑造上和詩沒有任何區別,但在結構上 節奏上要受 的制約,在韻律上要照顧演唱的方便,在遣詞煉字上要考慮聽覺藝術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