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微言悚聽
1、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
2、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3、單次發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複的囚徒困境結果不一樣,在重複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覆進行,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
4、欺騙的動機可能被受到懲罰的威脅所克服,從而能導向一個較好的合作結果,作為反覆接近無限的數量,納什均衡趨向於帕累托最優;
5、囚徒困境的主旨是囚徒們雖然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但在資訊不明的情況下,因為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也因為同夥把自己招出來也可為他帶來利益,因此彼此出賣雖違反最佳共同利益,但自己獲得最大利益;
6、在實際上,因為囚徒必須考慮刑期以外之因素,而無法完全以執法者所設立之利益作考量。
2樓:豪小辮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身邊的故事講解我們生活中不得不知的心理學知識,今天講解囚徒困境的由來和具體含義。
囚徒困境說明什麼?啟示是什麼?
3樓:蘇嘉愛娛樂
囚徒困境: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啟示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兩個**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競爭、環境保護、人際關係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4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當所有局中人選擇其最優策略時的策略組合可能對整體來說並不是好的策略,納什均衡可能對整體而言不是好的策略組合。
啟示:管理者應當儘量避免囚徒困境,從而引導每個局中人都自覺地為整體努力。
5樓:匿名使用者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最經典的入門理論,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是團隊的最佳選擇。
啟發我們,作為一個理性的人,在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囚徒困境的時候,必須計算下厲害得失,採取合適的策略將可能面臨的損失降到最低。
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怎麼理解?
6樓:匿名使用者
「囚徒困境」。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a和b,並從他們身上搜到了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
但是,他們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只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於是**將兩人隔離,檢察官分別和每個人單獨談話,「由於你們的偷盜罪已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可以判你們一年刑期。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單獨坦白殺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個月的監禁,但你的同夥要被判十年刑。
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夥檢舉,那麼你就將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個月的監禁。但是,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交代,那麼,你們都要被判5年刑」。此時a和b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坦白或抵賴。
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然而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每一個人都只能從對自己最有利的前提出發,選擇了坦白。這樣,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賴)和結局(被判1年刑)就不會出現。
這種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結局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在「納什均衡」中,每一方在選擇策略時都沒有「共謀」,他們只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慮共同合作或任何其他對手的利益。也就是說,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稱當事人、參與者)的最佳策略組合構成,但實施這樣的策略的結局也是對所有人都不利的結局。
中國檢驗檢疫reach解決中心 「囚徒困境」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在經濟、社會、政治、國防、管理和日常生活發揮著無法抗拒的作用,也是企業在面對reach註冊中遇到的難題之一。如前所述,聯合應對reach是對所有企業最有利的結局,然而卻不是每一個企業的最有利的策略,因為每一個企業都要面臨其它企業搞小動作導致自己更大損失的風險(具體在另文中分析)。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所有企業還是選擇了單獨應對reach這樣一種對所有企業最不利的策略。
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7樓:姚雪嫣
例如:**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於是**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1、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相關術語稱「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2、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關術語稱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1年。
3、若二人都互相檢舉(相關術語稱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8年。
總體來說,互相合作的受難最小,但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合作人,所以「囚徒困境」思想實驗應用非常廣泛。
8樓:lz微冷
大概是處於艱難的地位吧。
什麼是囚徒困境?
9樓:偶凝海
應該是形容和囚徒一樣的困境,沒有自由。
10樓:匿名使用者
連續看了幾天了,可以的兄弟。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其實現實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兩人都坦白,都坐三年牢。
假設我是囚徒,我如果不坦白,我面臨的情況無非兩種:
1我的同夥坦白,我要5年牢。
2我的同夥不坦白,我們都被釋放。
我如果坦白,我面i臨的情況也有兩種:
1我的同夥坦白,我坐3年牢。
2我的同夥不坦白,我被釋放,還有錢拿。
雙方都是希望對方不坦白的,所以「我」會坦白,因為這樣有錢拿還會被釋放。在這種情況下達成互相信任考驗人性,可能性極低。那麼兩種情況下,可能性更高的就是坐牢的結果。
3年還是5年牢,哪一個邊際成本更讓人容易接受?肯定是3年。
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兩個人都坐3年牢。
簡述什麼是囚徒困境問題?
如何理解經濟學中的囚徒困境與納什均衡
12樓:千里揮戈闖天涯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2023年提出來的。他當時編了一個故事向斯坦福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們解釋什麼是博弈論,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博弈論中最著名的案例。故事內容是:
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單次發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複的囚徒困境結果不會一樣。
在重複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覆地進行。因而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
欺騙的動機這時可能被受到懲罰的威脅所克服,從而可能導向一個較好的、合作的結果。作為反覆接近無限的數量,納什均衡趨向於帕累托最優。
囚徒困境的主旨為,囚徒們雖然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無罪開釋),但在資訊不明的情況下,因為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縮短刑期),也因為同夥把自己招出來可為他帶來利益,因此彼此出賣雖違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實際上,執法機構不可能設立如此情境來誘使所有囚徒招供,因為囚徒們必須考慮刑期以外之因素(出賣同夥會受到報復等),而無法完全以執法者所設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什麼是囚徒困境,怎樣理解個體理性與集體非理性之間的關係
13樓:匿名使用者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上的一個經典說法,講白了就是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利益面前大家都是自私的,在某些場合道德已經失去了自身的意義,但是如果想要風險最小化就要靠不斷的背叛你的合作者,但是利益只有自己可以掌控一點,如果想要利益最大化,那麼就是和你的合作者精誠合作,絕對不出賣對方,這樣雙方都可以將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但是在商業場合,往往受到來自外界的某些資訊阻塞,以及人的道德等因素的影響,就會發生囚徒困境的局面。
個體理性是建立自我原則之上,而集體理性更多是建立在圓周利益的情況下,二者可能又衝突和統一的時候,一旦衝突發生就要用道德和法律的標準來衡量個體理性或者集體理性,再將二者或統一,或分離。
14樓:匿名使用者
忽略自我,順從而不盲從。
《囚徒困境》說明了什麼?
15樓:南詩文化
說明了,當所有局中人選擇其最優策略時的策略組合可能對整體來說並不是好的策略,納什均衡可能對整體而言不是好的策略組合。
《囚徒困境》,是2023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里爾·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爾文·德雷希爾(melvin 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當所有局中人選擇其最優策略時的策略組合可能對整體來說並不是好的策略,納什均衡可能對整體而言不是好的策略組合。囚徒困境 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里爾 弗勒德 merrill flood 和梅爾文 德雷希爾 melvin dresher 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 塔克 albe...
什麼是囚徒困境呢?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囚徒困境是指兩個 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是團體最佳選擇。囚徒困境 prisoner s dilemma 是指兩個 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囚...
囚徒困境是靜態博弈還是動態博弈呢
是靜態bai博弈 動態博弈 dynamic game 是指參與人的行du動有zhi先後順序,而且行動在後者dao可以觀察到行動在先專者的選屬擇,並據此作出相應的選擇。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儘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具體的問題具體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