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是中國造的,現在還有沒有用古法造紙的地方?

2025-01-03 22:00:11 字數 5243 閱讀 8190

1樓:老史的辦公文件

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為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貴州的兩個偏遠山區,至今仍完好地保留著蔡倫式用樹皮、破布、漁網等作為原材料造紙的造紙作坊,造紙的方法、工序也跟的近2000年前一樣。乙個地方是在貴陽市烏當區的香紙溝,用竹子作原材料造草紙;另乙個地方就是貞豐縣的小屯鄉,用構皮作原材料製作白綿紙,這個地方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文明古國土法造紙的「活化石」。

清代乾隆59年(1794年),重慶南川縣的乙個姓龍的造紙之人,為躲避蝗蟲災害帶著妻子和女兒逃難到貞豐縣小屯鄉,在這裡開起了造紙的作坊。他並不保守,將技術傳給了村裡的人,他的女兒嫁到外村之後,又將手藝帶到了婆家。這樣一來,造紙術在小屯鄉的龍井、半坡、仁朝、老漆凼等幾個村寨傳開了,至今仍有500多戶的人家在從事這種古法造紙,這成了他們繼農業之外的副業,是主要的經濟**。

在這些人家的香火上除了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之外,就是「蔡倫祖師」。每年農曆3月11日據說是蔡倫的生日,這一天家家戶戶湊乙份錢,殺一頭肥豬,在村頭的蔡倫廟焚香祭祖,非常熱鬧,他們把這個儀式稱為「蔡倫會」。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古法造紙的小作坊。

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以韌性很好的構樹皮為主,輔以粘性較強的仙人掌,把它們製成紙,要經過水浸泡,石灰醃製、蒸煮、攤曬、日光漂白、打漿、抄紙、烤乾等72多道工序。370多年前,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他的《天工開物》一書中,**並茂地介紹了蔡倫造紙的每一道工序的每一種器具的名稱。小屯鄉的造紙工序和器具名稱與它們完全相同,簡直就是活著的歷史。

從古至今都沒有形成企業化的規模生產,而仍然以夫妻店式的家庭生產方式存在。小屯鄉各家各戶所造的紙,對外都統稱「貞豐白棉紙」。這種紙在古時候是千家萬戶的晶用品,比如印書、作畫、做風箏、抄家譜、糊窗戶、做燈芯、上墳掛青等,現在則更多地用作小商品包裝、銀行捆鈔票、機械清潔、檔案檔案封條等。

貞豐白棉紙」主要銷往雲、貴、川及廣西地區。也有少部分遠銷美國、泰國和新加坡。

2樓:網友

騰 衝 宣 紙 知 道 不 ? 就 是 古 法 造 紙 , 工 藝 繁 復 , 經 過 數 十 道 純 手 工 工 序 制 造 而 成 。 我 有 一 個 畫 家 朋 友 就 只 用 的 這 個 宣 紙 , 所 以 我 們 都 知 道 的 。

3樓:網友

在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一直延續著一種民間手工造紙,它的製作仍然傳承著東漢時期的那一套完整工序,堪稱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是迄今為止工藝傳承最為完整的手工造紙技術。2006年,傣族手工白棉紙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古代是怎麼造紙的

4樓:懂視生活

現代造紙工藝機器化,從原材料到製漿工藝,到烘乾紙機,再到打包成品紙都是半機器化,產量大質量高。古代是人工操作,質量、色差、勻度、拉力都無法保證標準,沒有標準儀器測量,白度、勻度等也沒有工藝科、化驗科專業人員測量。

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中國已經有了造紙術,東漢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瞭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

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乙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紙是中國的發明嗎?

5樓:心泉明智

早在唐朝。如廁後使用衛生紙的習慣源於中國,最早在唐朝時即有。告宴激當時衛生紙的材質五花八門,王公貴族們甚至用宣紙或帛作衛生紙,但無一例外都是一張張的。

現代皺紋衛生紙則誕生在美國。

中國最早的用紙拭穢記載見於南襪襪北朝。《元史》列傳第三載元裕宗的妻子極為孝順公婆,侍奉婆婆昭睿順聖皇后(察祥沒必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

譯文:不離開他身邊,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

紙的發明歷史是怎麼樣的?

6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晉時已發明染紙新技術,即從黃櫱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有的先寫後染,有的先染後寫。浸染的紙叫染潢紙,呈天然黃色,所以又叫黃麻紙。黃紙有滅蟲防蛀的功能。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早期紙的使用。

西漢勞動人民所造的紙並經過東漢的蔡倫改進以後,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改進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東漢末年,山東人左伯,就是乙個以造紙精美而聞名,當時的書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紙,這就是說,在東漢末年,造紙技術大大提高。西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來越大,在這個時期,紙張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總之,在紙張得到廣泛應用之後,使書寫材料重量大大地減輕,從而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寫字材料。

古代是怎樣造紙的

7樓:黑色也很美

最遲在西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只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壯;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壯的溼紙;第四是乾燥,即把溼紙曬趕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溼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杆、稻杆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

其中,唐朝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誌著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用竹子造紙的成功,表明中國古代的造紙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唐時,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相繼問世,為生產各種各樣的工藝用紙奠定了技術基礎。

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從唐代到清代,中國生產的用紙,除了一般的紙張外,還有各種彩色的臘箋、冷金、錯金、羅紋、泥金銀加繪、砑紙等名貴紙張,以及各種宣紙、桌布、花紙等。使紙張成為人們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8樓:杜子達

古代的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9樓:網友

西漢時用麻造麻紙;東漢時用樹皮、布頭等東西一起煮,上面會漂有一層薄薄的絮,晾乾後就是紙,後來各朝都用這種方法。

10樓:瀾滄沫泠瀟汐瀅

.用什麼破魚網樹皮之類搗碎做成紙漿然後再晾乾。

11樓:好快樂的小豬

古代造紙的過程:

1)斬竹漂塘。

當時竹子是造紙的重要**之一,因此盛產竹子的華南地區,尤其福建,是竹紙的主要產地。造紙的工匠通常在芒種前後上山砍竹(當時的「殺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後將截斷的竹子在就地開挖的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目的是讓竹料軟化。

19世紀造紙的材料**由破布轉為木材,因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較低。但由於木材纖維是由木質素所組成,木質素會氧化,這就是紙張泛黃的原因,這個問題又因造紙過程中新增酸劑而更加嚴重。

2)煮木皇足火。

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個晝夜,經過鹼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質素、樹膠、樹脂等雜質被除去。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內漂洗,再放進鍋裡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覆進行十幾天。經過反覆蒸煮、漂洗的竹料纖維就逐漸分解。

現代製漿已改用燒鹼替代石灰水。燒鹼鹼性較強,能使木材纖維迅速分解。另外還新增氯,以去除木漿裡的雜質,目的是用來漂白,但排放的廢水便含有機氯,而有機氯對生態環境傷害極大。

目前現代大型的造紙企業已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清除毒素,並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機氯的生成。

3)蕩料入簾。

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裡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涇紙膜。

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複著舀水、抬起竹簾。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重紙又會太厚,完全憑工匠的手法。

4)覆簾壓紙。

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移開竹簾,這層涇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涇紙頁中的水分。重物擠壓之下紙膜也慢慢成形,成為一張張四四方方的紙張,每日每個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張紙。

5)透火焙乾。

用兩道土磚砌成磚牆的夾巷來焙乾紙張,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由於磚塊夾巷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因此用輕細的銅鑷將一張張溼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乾燥,乾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12樓:寂心孤月

以我國古書「

bai天工開物」卷du中所記載之竹紙製zhi造方法為例,作為dao

介紹回。古時以竹子造答紙之步驟如下:

1. 斬竹漂塘 斬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並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 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

4. 蕩料入簾 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並以竹簾在水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於竹簾上面,其餘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下槽內。

5. 覆簾壓紙 然後將簾反覆過去,使溼紙落於板上,即成張紙。如此,重複蕩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的溼紙疊積上千張,然後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乾 將溼紙逐張揚起,並加以焙乾。焙紙的裝置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公升之後,溼紙逐張貼上焙乾。乾燥後,揭起即得成紙。

現在的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現在社會有沒有大學文憑真的很重要嗎??

拿文憑還是有必要的,現在去單位應聘都看文憑。比如說你有本科文憑,將來如果面試的話,專科的就在你之下了,還是有點用的 選專業就要注意了,要選那些帶有技術性質的,現在有一技在身,就什麼也不用怕。學歷還是很重要,有一個文憑可以給自己加碼。先透徹的分bai析一下自己,包du 括自己的長處,未來zhi規劃,工...

自考現在有沒有用,我現在是專科,報了自考英語專業,有懂的人嗎?謝謝了我需要幫助

有用的,自考學bai歷du國家承認,全國通用。學歷可zhi在dao學信網上查詢,屬 內於第二學歷。自考的含金容量僅次於全日制,同時高於成教 電大 函授 遠端教育,社會認可度也高於成教 電大 函授和遠端教育,在社會單位和公 考研都是認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我已經報名了英語專科的自學考試,感覺課本...

現在農村的讀大學有沒有用虧不虧,現在讀大學有用嗎 農村人讀大學有用嗎

個人感覺遠離北京的人虧,因為身在他鄉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更無法知道家人的屬實情況,所以,大學可以不讀,也不能離開家人,當有一天真的離開了他們,就會感覺真的虧大了,學習只是用於實際,而無處展示,就空腹其身,又有什麼用呢?現在找工作很難,誰都一樣,加油!明確告訴你,不虧!讀大學對一個人的眼界,心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