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的兵力碾壓清軍,為何最後還是被打敗了?

2025-01-04 20:25:16 字數 1849 閱讀 5869

1樓:張學長

名不正言不順,當時吳三桂幫助清軍入關的時候,是消滅明軍最活躍的人之一,現在又反清復明,給人一種反覆無常的感覺。

2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失去了民心,並沒有得到百姓的支援,原因是他殺死了永曆帝,因此最後會失敗。

3樓:愛小樹苗

因為當時吳三桂所效力的政權並沒有善待吳三桂的家人,而是選擇威脅欺辱。吳三桂徹底忍不了了,一怒之下直接就投降了清軍。

與清軍六戰四勝的吳三桂,最後為什麼會輸?

4樓:s**p搬運工

吳三桂率部曾與清軍大戰六次,四勝而二負,周軍一度也是佔盡優勢的,甚至迫使江南的若干清軍主帥龜縮堅城不敢出戰。那麼,吳三桂一夥(不包括尚之信、耿精忠和鄭經,他們至多算是平西王的豬隊友)為什麼輸掉了戰爭呢?筆者簡單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三桂一夥缺乏「力氣」。力氣,指的就是清、週二國的綜合國力。吳三桂一梁前夥力氣不足,則指周國的總體實力遜色於清國(康熙帝一方),周國可支配的人力、物力、財力遠不及清國。

尚之信和耿精忠雖是吳三桂的盟友,但是缺乏鬥志,很快就退出戰爭,其力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吳周所能穩固控制的地盤,不過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五省,外加陝西、甘肅等省的部分地區,其幅員遠小於清國。

吳三桂不能乘勝渡江作戰以攻取中原,實為最大失策,因為這使他失去了推翻清廷的最佳機會。其實,他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吳周小學、兵少、糧缺、輜重運輸困難,根本就無力長驅直入大戰一場;如果揮兵冒進,難逃失敗的厄運。

吳三桂在佔盡優勢時求和,其實也算是明智之舉。對他來說,在人力、物力、財力居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在速戰速決的基礎上徹底消滅敵人,如果陷入持久戰,形勢是極為不利的。

吳三桂廳緩一夥缺乏「底氣」。與兵雄天下、早有異志的安祿山不同,三藩的首腦似乎從來就不曾有起兵造反的念頭,而且從來沒做發動叛亂的準備。處於夾縫中橡伏清的尚之信和耿精忠迅速降清,固然不值一提。

就是吳三桂本人,也是缺乏反清自立的底氣的。

5樓:喵喵休閒娛樂

吳三桂在歷史上是乙個非常特殊的存在,棗冊衡他是明朝時期最後的將領和清軍多次戰姿顫鬥。但是最後卻也是死在了戰場上凳做。

6樓:莫九牧

我覺得吳三桂最後會輸是因為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遠比不上清國。

7樓:大超說教育

主要還是因為吳三桂這邊人才十分匱乏,所以最後會輸。

吳三桂真的打不贏清軍嗎?

8樓:生活達人小羅

打不贏,吳三桂就算不病死,也無可奈何。天時地利人和自己都不佔優勢了。而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值壯年,將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戰略眼光發揮到淋漓盡致,從雙方實力來看,雖然吳三桂及三藩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但其總體實力仍然不及清王朝。

清王朝當時已經統一了天下,掌握了中原和江南的豐富資源及財力,實力遠勝於三藩。三藩的優勢在於兵強馬壯、準備充分,適合速戰速決,不能久拖。而清王朝底子厚、資源多,只要頂住三藩前期的進攻,後期基本就是躺贏。

吳三桂結局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吳三桂感覺到了巨大壓力,非常恐慌,面對朝廷撤藩,乾脆皮虧造反了,隨即,吳三桂自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由此,也引發了開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乾脆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擾扒。隨著局勢的嚴峻,面對清軍的圍剿,吳三桂心情焦慮過重,肝火也過盛,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隨後又添了「下痢」病症,怎麼也治不好。不久,吳三桂病死,活了六緩握昌十七歲,從頭至尾,吳三桂只做了五個多月的所謂的皇帝。

假如吳三桂一直守在山海關,不給清軍放行,清軍能否打進中原

我認為吳三桂一直守在山海關,不給清軍放行,清軍還是能夠打進中原的。因為清軍在努爾哈赤的建立下,到隨著皇太極南征北戰,一直到多爾袞的帶領下,作戰經驗日益增強,而且陣容日益壯大,實力也會變得非常強勁。首先來說,他們統一了東北的女真各部,另一方面,他們也處理了與蒙古的問題,這樣來說,他們就可以心無旁騖的攻...

吳三桂反清,吳三桂反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 康熙是以全國的力量對抗吳三桂數個省 2 當時天下初定,百姓都希望和平,不希望戰亂!故吳三桂雖然打著 反清復明 但還是不得人心!第三 戰爭中期,吳三桂的羽翼,尚可喜,耿精忠先後戰敗,吳三桂更是孤立無援。吳三桂 1612年6月8日 1678年10月2日 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 今...

誰把吳三桂打下去的,明朝滅亡後,吳三桂是打不過李自成才投降滿清的,還是明亡後未跟李自成打就直接投降滿清了?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清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至二十年 1681年 清軍平定三藩叛亂 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分別鎮守雲南 廣東及福建,史稱三藩。三藩均握重兵,各據一方,對清廷的 集權已構成潛在威脅。康熙帝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控制,於十二年先後下令撤去三藩。實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