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看了明copy朝那些事,朱元璋和陳
bai友諒的戰爭好像也du不多,時間也就兩三年的樣子
zhi,朱元璋dao佔領了應天之後,好像當時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張士誠,一個就是陳友諒了,陳友諒比較有野心,首先開始攻擊朱元璋的地盤,一開始好像打了個龍灣之戰,陳友諒中了朱元璋的詐降之計,大敗而回,後來張士誠投靠了元朝**,攻擊了朱元璋當時的名義宗主韓林兒,朱元璋出兵相救,陳友諒再次發動對朱元璋的戰爭,首先攻擊了一個叫洪都的地方,守衛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侄子,好像叫什麼文,洪都創造了奇蹟,靠萬把人對抗幾十萬人一個月,給朱元璋的大軍贏得時間,隨後就是朱陳的決戰鄱陽湖大戰,結果就是陳友諒的滅亡。
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細節有哪些?
2樓:捷列夫
至正二十三年(宋龍鳳九年,2023年)七月,在朱元璋統一江南之戰中,朱元璋率軍在鄱陽湖(今江西鄱陽湖)擊敗陳友諒軍的著名水戰。
是年二月,張士誠派呂珍軍圍攻小明王的最後據點安豐(治今安徽壽縣)。安豐糧盡援絕,劉福通戰死,安豐告急。朱元璋慮及到安豐系應天(今南京)屏障,救安豐就是保應天,遂於三月率兵渡江救安豐。
三戰三捷,呂珍敗逃。陳友諒江州(今江西九江)兵敗後,伺機收復江西,乘朱元璋率主力往救安豐,江南空虛之機,於四月親率主力號稱60萬,水陸並進,於十一日圍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佔領吉安、臨江、無為州。
洪都地處贛北平原,位於贛江下游,由贛江向北經鄱陽湖與長江相連,軍事地位甚為重要。為了進攻洪都,陳友諒特地製造了數百艘鉅艦,外飾紅漆,艦高數丈,上下三層,每層都設定有上下相通的走馬棚,下層設板房作掩護。有櫓幾十只,櫓身裹以鐵皮。
上下層住人,互相聽不見說話。(《續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七)據傳,大的可載3000人,小的可載2000人。**登陸後,即對洪都發起猛攻。
朱元璋軍都督朱文正與參政鄧愈、元帥趙德勝、指揮薛顯、元帥牛海龍等諸將拒守各城門。陳友諒軍全力攻城,趙德勝、牛海龍等先後戰死,朱元璋軍**慘重,但城中軍民死守洪都。洪都被圍累月,與外阻絕,訊息不通。
六月,朱文正派千戶張子明向朱元璋告急。
朱元璋得報後,急命正在圍攻廬州(今安徽合肥)的右丞徐達、參知政事常遇春回師馳援,並於七月初六,親領帳前親軍指揮使馮國勝、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與之會合率舟師20萬,往救洪都。七月十七日,朱元璋率軍進至湖口(今江西湖口),為了把陳友諒困於鄱陽湖中,以便與之決戰,朱元璋派指揮戴德率部屯於涇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長江邊)。復以另一部屯南湖嘴(今江西湖口北),切斷陳友諒的歸路。
同時派人調信州兵守武陽渡(今江西南昌東南)以防**逃跑,朱元璋則親率舟師由鬆門(今江西都昌南),進入鄱陽湖。
時陳友諒已圍洪都85天,久攻不下,士氣沮喪。得知朱元璋大軍來援,即於十九日撤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迎戰,一十日,兩軍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陽湖內康山)水域遭遇。**「舟大,乘上流,鋒甚銳」。
朱元璋告諭諸將說:「兩軍相搏勇者勝。友諒久圍洪都,今聞我師至而退兵迎戰,其勢必死鬥,諸公當盡力,有進無退,剪滅此虜,正在今日。
」諸將受命之後,均奮勇作戰。**以鉅艦列陣,迎戰朱軍。朱元璋對諸將說:
「彼巨舟首尾連線,不利進退,可破也。」(《續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七)於是,把水軍分成11隊(一說20隊),每隊配備大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神機箭和弓弩等。並令各隊接近敵舟時,先發火器,再射弓弩,靠近敵船時則短兵格鬥。
七月二十一日,雙方主力開始交戰。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率軍進擊一時「呼聲動天地,矢鋒雨集,炮聲雷鞫,波濤起立,飛火照耀百里之內,水色盡赤,焚溺死者動一二萬」。激戰中徐達身先士卒,率部勇猛衝擊,擊敗陳友諒前軍,斃敵1500人,繳獲鉅艦1艘,軍威大振。
未幾,俞通海乘風發炮再敗陳友諒軍,焚燬陳友諒戰船20餘艘,**被殺及溺死者甚眾。朱元璋軍也**慘重。這時,徐達座艦著火,**乘機猛攻,幸賴朱元璋及時派艦支援,才將**擊退。
陳友諒軍驍將張定邊,為扭轉不利戰局,率部猛攻朱元璋所乘指揮船,指揮船規避時,忽然擱淺,**乘機圍攻,朱軍士兵竭力抵抗,**不能靠近。激戰中朱軍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等相繼陣亡。危急中,常遇春射中張定邊,俞通海、廖永忠又以輕舟飛速來援,張定邊見朱軍來勢凶猛,引軍後退,朱元璋才得以脫險。
廖永忠見張定邊後退,便率輕舟追擊,張定邊又一次中箭受傷。戰至日暮,雙方鳴金收兵。
朱元璋初戰獲勝之後,恐張士誠乘虛進襲後方,命大將徐達迴應天坐鎮,以防不虞。
二十二日,朱元璋親自佈陣,準備決戰。陳友諒率全部鉅艦出戰,聯舟佈陣,旌旗樓櫓,望之如山。而朱軍舟小,不能仰攻,連戰三日均受挫。
激戰中,右軍被迫後退,朱元璋連殺隊長10餘人,仍不能止。這時,部將郭興向朱元璋說,並非將士不用命,而是由於舟小敵不過**大艦,建議採用火攻。朱元璋採納了這一建議,乃命用7艘船滿載火藥,紮上草人,穿上甲冑,並持兵器,由勇士駕駛,偷襲**。
黃昏時,火船趁東北風逼近敵艦,順風縱火,風急火烈,撲入**陣內,焚陳友諒鉅艦數百艘,一時,烈焰飛騰,湖水盡赤,**死傷過半。**驍將、陳友諒之弟陳友仁、陳友貴及平章陳普略等均被燒死。朱元璋又乘勢揮軍猛攻,斃敵2000餘人。
朱軍也有損失,5名將領戰死。
二十三日天明,雙方再一次交鋒。**步步緊逼,四面圍攻朱元璋的坐艦。在此危急之時,親兵將領韓成換上朱元璋的冠服,偽裝成朱元璋,以迷惑敵軍。
韓成更衣後,當著**投水自溺。陳友諒以為朱元璋已死,便稍向後退軍。朱元璋乘機換乘他艦,剛換乘完畢,他的坐艦便中炮**,朱元璋又一次倖免於難。
二十四日,**先頭部隊的戰船由於機動困難,遭到朱軍圍攻,全部被毀。朱軍俞通海、廖永忠、張興祖、趙庸等將領乘快船6艘,突入**船隊,**聯鉅艦迎戰。這6條小船勢如蛟龍,縱橫馳騁,出沒於**鉅艦之間。
朱軍見此情景,士氣大振,發起猛烈攻擊。雙方自清晨激戰至中午,**終於不支,向後敗退,遺棄的兵器旗鼓,浮蔽湖面。陳友諒企圖退守鞋山(今江西湖口南大孤山),但出口已被朱軍扼住,只得收攏部隊,進行防禦。
當晚,朱元璋為控制長江水道,率軍移駐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陳友諒也移泊渚磯(今江西星子南)。
雙方相持三日,**屢戰屢敗,形勢更加不利。**左、右金吾將軍見大勢已去,相繼投降朱元璋,**士氣更趨低落。朱元璋乘機致書陳友諒勸降,陳友諒為洩其憤,盡殺俘虜。
而朱元璋則盡放俘虜,並醫傷悼死,以分化瓦解**士氣。朱元璋判斷陳友諒可能突圍退入長江,乃移軍湖口,在長江南北兩岸設定木柵,並做火筏置於江中;又派兵奪取蘄州(治今湖北蘄春縣境)、興國,控制長江上流。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歸路被切斷,糧食奇缺,部隊飢疲。
陳友諒無計可施,便於八月二十六日率樓船百餘艘,冒死突圍,企圖經南湖嘴進入長江,退回武昌。**行至湖口時,又陷入朱軍的包圍,朱軍乘機以舟船、火筏四面猛攻。**一片混亂,爭先奔逃,又遭到涇江口朱軍伏兵截擊,陳友諒中箭而死,軍隊潰敗,平章陳榮於次日率殘部5萬餘人投降,太尉張定邊同陳友諒子陳理逃回武昌。
朱元璋獲得水戰勝利。至正二十四年(2023年)二月,朱元璋攻下武昌(參見武昌之戰),陳理投降,朱元璋的勢力擴大到原陳友諒所屬的地區。
點評:此戰,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南部中國在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在中國水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戰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支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從雙方兵力對比來看,**號稱60萬,朱軍僅有20萬;**的戰船大多是新造的,形體高大,裝備精良,朱軍的戰船主要是收編和繳獲的,以小船居多,但機動靈活,進退自如。
兩相比較,**居優勢。但交戰的結果卻是朱軍以劣勢兵力戰勝了優勢兵力的**。戰後,朱元璋在分析勝利的原因時指出,「陳友諒兵雖眾,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矧(何況)用兵連年,數敗無功」,而我「以時動之師,威不振之虜,將士一心,人百其勇,如鳥鷙搏擊」,所以取勝。
朱元璋取勝的另一個原因是,部署得當,指揮正確。朱元璋在進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陽湖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隘口,層層「派兵扼守,一則切斷**歸路,二則限制**兵力,阻止其發揮兵多艦大的優勢。然後,集中兵力,逐次打擊**。
**戰船高大,穩性好,載兵多,可以居高臨下地打擊朱軍。但其致命弱點是機動性差,加之又聯舟佈陣,這就更加「不利進退」了。朱軍船小,機動性好,便於靈活地打擊**,但有仰攻困難,不耐衝擊,難於正面突防等弱點。
針對這一情況,朱軍採取揚長避短,以長擊短的戰法,先是以分隊多路進攻,充分發揮火器作用,連續突擊**,後又火攻破敵。在康郎山水域一戰,毀**大艦數十艘,首戰告捷;湖口一戰又毀**大艦數百艘,使**大部就殲。成為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為其統一江南,進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礎,因而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陳友諒的失敗,首先是由戰略上的錯誤造成的。本來,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應天空虛,這是戰略上的失著。如果陳友諒乘機以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朱元璋便會處於陳(友諒)、張(士誠)夾擊,進退失據的境地,形勢將發生有利於陳友諒的變化。
可是,陳友諒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把進攻矛頭指向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水陸大軍被置於狹小地域,難以;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後路於不顧,結果被朱元璋堵殲於鄱陽湖內。此外,陳友諒剛愎自用,暴躁多疑,內部分崩離析,士氣低落;指揮笨拙,戰法單一,聯舟佈陣,機動困難等等,也都是陳友諒失敗的原因。
朱元璋在拿下集慶(後改名為應天)這個戰略總根據地之後,勢力範圍擴充套件到蘇南、皖南和浙江的部分地區,已壯大為爭天下的一支勁旅。他真正的強敵並非元朝軍,而是他的兩個鄰居——東邊的張士誠和西邊的陳友諒。究竟先拿誰開刀,是個重大戰略決策。
當時朱元璋手下普遍認為張士誠比較弱,主張先對付他。朱元璋卻不同意,對謀士們說,張士誠的特點是器小,陳友諒的特點是志驕,器小無遠見,志驕好生事。如果我進攻陳友諒,張士誠必然不會救他,而進攻張士誠,陳友諒就一定會動員全國兵力來救,我就要兩線作戰。
後來發生的事果然應證了朱元璋的戰略眼光。
陳友諒為何敗給朱元璋,陳友諒為什麼會輸給朱元璋
實力強大的陳友諒為什麼會敗給朱元璋?朱更能籠絡人心!有人說朱的第八子是陳的兒子,因為朱納了陳的一個妃子。第八子叫朱梓。鄱陽湖之戰就像是赤壁,陳友諒選擇了做曹操就必然要失敗!朱元璋得人心,他不得人心。而論軍事天賦方面,他也不及朱元璋。主要原因是陳友諒沒讀過 三國演義 鄱陽湖大戰之時 這是關鍵的一戰 陳...
朱元璋能打敗陳友諒據說是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在潘陽湖擺了個風水
不可能!只能說是軍隊的陣!像那一字長蛇啦啥的!朱元璋的軍師是劉伯溫嗎?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用了多少兵 文章上說,朱元璋用20萬水兵去 主要是漁船 打陳友諒百萬雄師 正宗的戰船 這段歷史是真的嗎?是不是朱元璋自己杜撰的?就是一百萬個饅頭也夠朱元璋啃幾天了吧,更何況是一支裝備精良的水師!確有此事,鄱陽湖水...
朱元璋為何不在陸地上與擁兵65萬的陳友諒決戰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 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和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 淝水之戰 昆陽之戰等戰役一樣,鄱陽湖之戰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朱元璋只有20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