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熱詞課代表
立夏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是在每年的5月5日、6日或者7日。到了立夏這個節氣就說明已經告別了春天,步入炎熱的夏天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四月初bai一前後(公曆du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zhi45度時為農曆dao的立夏節氣,立夏在戰版國末年
權(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3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是在戰國末年的時候根據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而確定的。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的時候,就是立夏。而立夏的氣候特點主要體現在氣溫和雨水兩個方面。
立夏的由來和來歷是什麼 立夏有哪些傳說故事
4樓: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節氣起源: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C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C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立夏的來歷是什麼?
5樓:熱詞課代表
立夏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是在每年的5月5日、6日或者7日。到了立夏這個節氣就說明已經告別了春天,步入炎熱的夏天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就代表從這一天開始,氣溫逐漸升高,進入夏季。
立夏的由來
7樓:熱詞替換
立夏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是在每年的5月5日、6日或者7日。到了立夏這個節氣就說明已經告別了春天,步入炎熱的夏天了!
8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
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
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9樓:匿名使用者
1、五月五日是什麼節日?(立夏)
2、那麼,你們知道立夏的來歷嗎?
3、學生生動地講述有關立夏的知識及寧波人過立夏的傳統習俗。(附內容)
(1)清明過後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裡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
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鹹蛋、海獅、 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各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 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鹹鴨蛋, 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後於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鼻。
(2)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瞭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帶來一份新奇。
茶葉蛋: 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專案。
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 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淨,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釐米一段。「腳骨」筍重在形狀,其製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
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菜羹: 菜葉200克,洗淨切成半釐米寬的細段;鮮毛筍肉50克,切成約1釐米見方的薄筍片,在沸水中煮3分鐘—5分鐘後瀝掉水;山粉2食匙,加入100毫升水。在鍋內放2食匙食油,**待冒煙時倒入菜和筍片,緩翻至脫水,顏色轉深綠,即加入水600毫升,至煮沸時按自己口味加入適量鹽和味精,再將山粉攪拌後緩緩倒入鍋中,用鏟緩翻幾下,待鍋內汁轉濃即可裝盆。
菜性涼,寧波人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光滑,不生瘡癤。
羅漢豆: 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淨後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 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淨,鮮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後,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鬆,加少量味精後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二)編織蛋套(附**)
(主持人):同學們,編織蛋套,把茶葉蛋裝裡面掛在脖子上是立夏小孩過節的習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掛上了媽媽為自己做的漂亮的蛋套,心裡美滋滋的。
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編織蛋套,看誰的手最巧,編織的蛋套最漂亮。
1、材料:8根線長短相同的線、1根稍長的線
2、做法:一名學生和老師合作示範,同桌合作完成,一名學生拉稍長的線,另一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編織。
把茶葉蛋裝在編好的蛋套裡,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孩子們開心地笑了。
(三)鬥蛋比賽(附**)
(主持人):同學們,鬥蛋又是我們立夏過節的習俗之一。誰能成為我班的鬥蛋大王呢?
(1)學生竟猜班級的鬥蛋大王
(2)學生介紹鬥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
(3)學生提議鬥蛋的程式:先四人小組產生獲勝者,然後產生每一大組的獲勝者,最後在四人中產生班級的鬥蛋大王。
最後周婧同學的大鵝蛋獲勝,周婧同學成為班級的鬥蛋大王。
(四)回味無窮(附後)
快樂立夏主題班隊活動雖已結束,但那份快樂的情景久久在孩子們心中迴盪,孩子們用自己手中稚嫩的筆寫下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五)班主任活動總結並宣佈活動結束
「鬥蛋」比賽
陳凡兒上午的第一節課,我們班舉行了班級鬥蛋比賽。因為大家都知道5月5日是立夏節要吃茶葉蛋。
鬥蛋比賽開始了,教室裡充滿了熱情。一開始我們先是同桌比賽。我感覺有點緊張和擔心,因為我的蛋破了怎麼辦?
比賽開始了,經過一番較量,我贏了,我眉開眼笑的看著他,他用會說的目光瞅著我,好象在說:「你的蛋真能幹。」
我知道大家都沉浸在緊張的比賽氣氛中,有的輸了,有的贏了,我說輸了也沒關係,下次還可以再努力......
最後,周婧成了我班的鬥蛋大王,我用羨慕的目光看著她,希望她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進步。
今天,教室裡一片歡呼。
快樂的鬥蛋比賽
竺楷文立夏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大人們煮上一大鍋香香的茶葉蛋,還要教我們打蛋套,並與小朋友之間鬥蛋來慶祝這節日。
當老師宣佈鬥蛋比賽開始時,教室裡頓時沸騰了。我心裡既興奮又緊張。雙手拿著蛋,心裡默默地想,我一定要贏。
媽媽說過,鬥蛋時要用蛋的「小頭」去鬥蛋。當我們兩隻蛋鬥在一起時,樣子像兩個鬥牛士。同學使點勁,我也使點勁。
只聽輕輕的「吱砸」一聲,我連忙收回一看,我的蛋沒碎,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忘情地吻了一下蛋,好象在表揚它:「你真棒,為小主人爭光了。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鬥蛋比賽,讓我終生難忘
參考資料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1年前選出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於22°C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後,南方地區南部剛跨進夏季;華南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C左右,還處在「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 立夏時氣溫已達24°C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
《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但就南方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華南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於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
自古以來,鹽城境內居民對立夏節頗為重視,這天的飲食可謂豐富多彩。有熟煮蛋、熟蓮藕、裹粽子、蒸粘餅等等,南北地區,各有側重。此外,還有兩項特殊的習俗:
稱體重和吃黃燒餅。此俗何時開始的呢?據考證, 稱體重與吃燒餅的習俗是明洪武年間從蘇南傳入境內的。
元末,白駒場鹽民張士誠揭竿起義,在蘇州建國,號稱昊王。朱元璋來張士誠之後,把吳國的大批居民趕到蘇北沿海,這就是歷史上的「洪武趕散」。這些移民來境內定居後,仍保留了吳國的風俗。
那麼,吳國這一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這要追溯到三國時期的「孫劉聯姻」。
相傳,三國時劉後主阿斗是趙子龍在長阪從曹軍百萬軍中救出來的,因阿斗母親已投井自殺,劉備把阿斗帶在身邊。後來周瑜誤施美人計,劉備遂娶吳王孫權的妹妹為繼室。劉備要出征領戰,帶著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交給孫夫人撫養。
那時,孫夫人住在吳國,那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讓孫夫扶養阿斗,既平安又放心。於是,劉備準備了許多禮品,特地做了許多蒸餅,裝成20擔,層層相疊,中間用青菜葉子隔開,由趙子龍護送去吳國。
到吳國時正好是立夏節。孫夫人一見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歡喜。但孫夫人也有顧慮,畢竟是晚娘,萬一有個差錯,不僅夫君面上不好交待,在朝廷內外也會留下話柄。
美麗聰明的孫夫人想了一個辦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子龍面前稱一稱,到翌年立夏節再稱,就知道孩子養得好不好了。打定主意後,便立即將小阿斗過秤。
趙子龍覺得新鮮,也順口講了一句吉利話:「娘娘,孩子鉤住了,準平安,養得好。」
接著趙子龍高高興興地把禮物一一呈上。但20擔蒸餅,已壓得不成形了,怎麼辦呢?趙子龍靈機一動,說:
「主母娘娘,依我們蜀國的風俗,立夏節家家都 做塌餅送人,請主母娘娘收下。」孫夫人高興地收下了這些塌餅,並把它分給宮女們吃,個個稱讚說好。
從此,每年立夏節,孫夫人把小阿斗稱一稱,向劉備報平安,又仿製大量的燒餅分給宮女,因而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節稱小孩和吃塌餅的習俗。隨著蘇南移民的北遷,這一習俗在鹽城一帶傳至今。
聖誕節的由來是什麼啊,聖誕節的由來和習俗
聖誕節的來歷和習俗如下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 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 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 韓國 中...
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父親節的由來和傳說是什麼?
父親節 father s day 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這一天過父親節。節日裡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 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中國臺灣父親節是8月8日。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1909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 多德的夫人,在慶賀...
韓國的由來和歷史,韓國的來歷是什麼?
早在舊石器時代,朝鮮半島即有人類居住。從殷周時代起,便與中國有了友好往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公元前5世紀進入青銅器時代,出現眾多部落聯盟。最後併為3個 辰韓 馬韓 弁韓,史稱 三韓 韓人 韓民 之稱由此而來並流傳於民間。所以說沒有什麼聯絡,不過秦滅七國時,確實有一部分燕趙人逃到了朝鮮半島。三韓朝鮮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