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古古風風
2023年,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
蘇州有多少年的歷史?(具體的)
2樓:sorry楊亞威
蘇州古時稱吳。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蹟名園"的獨特風貌。
歷史上,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傳統文化發達、園林風景秀美的城市,被譽為"人間天堂"。
蘇州,位於江蘇省南部,大運河流貫境內,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蕩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益增勝概。
春秋時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築闔閭城,以為國都,是為蘇州建城之始。秦漢為會稽郡治所,因原為吳地,故名吳縣。秦末項梁、項籍在此起義反秦,蓋當時江南風俗頗尚武勇,與後世絕異。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東岸地)為吳郡,以吳為治所。漢末孫策、孫權初據江東,亦以吳為駐地,後乃移治京(今鎮江),再移秣陵(今南京)。孫吳東晉南朝時,與吳興、會稽(一說為丹陽)合稱「三吳」,為東南富饒之區。
樑末改吳郡為吳州。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改吳州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大業時仍為吳州,又改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蘇州。州(郡)名稱雖幾經變更,治所則均在吳。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分吳縣置長洲縣,自此一城遂有兩縣。
唐代後期,吳中人口增加,經濟文化都有明顯發展,名詩人白居易、韋應物、劉禹錫都擔任過蘇州刺史。
唐末蘇州曾遭嚴重兵禍。光啟二年(886年),牙將張雄襲踞吳城,次年被逐走。龍紀元年(889年),錢謬取蘇州。
次年,即大順元年,楊行密取蘇州於錢氏,不久又為孫儒奪去。孫儒軍從河南流竄長江南北,到處焚殺,極富破壞性。大順二年,孫儒焚城而去,錢繆收復蘇州。
乾寧三年(896年),楊行密軍再奪蘇州。錢氏大舉**,於乾寧五年奪回蘇州。此十餘年間,吳城八次易手,遭禍甚酷。
後梁開平二年和三年(908—909年),淮南楊氏部將周本圍蘇州七個月而去。此後吳與吳越休戰,江南戰禍始歇。吳越自動納土於宋,事在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與周本圍城之役相去近七十年。
在此期間,吳中承平,錢氏於太湖旁置「撩淺軍」,專事興水利、防水害,農業常獲豐收。錢謬之子元瓊在蘇州造金谷園,即環秀山莊前身。著名的虎丘山雲巖寺塔亦建於錢氏統治時的後周顯德元年(954年)。
宋政和三年(2023年),升蘇州為平江府,以吳、長洲二縣為治所。徽宗用朱勵興「花石綱」,蘇州頗受其害。南宋建炎四年(2023年),金完顏宗弼軍陷平江,擄掠焚城,是為五代初年以後蘇城所遭的唯一的一次兵禍,破壞極為嚴重。
南宋立國江南,將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吳中。名將韓世忠的住宅即舊為北宋詩人蘇舜欽所有的滄浪亭,韓氏夫婦身後亦埋骨於靈巖山麓。餘如、范成大之與石湖,史正志之與石卷堂,均為著例。
經濟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礎上,續有發展。范成大著《吳郡志》,謂:「諺曰:
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曰:蘇湖熟,天下足。
」蓋南宋之時,蘇杭富庶實甲於天下。
元改平江府為平江路。元末,張士誠取平江,改稱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七年(2023年),朱元璋軍破蘇州,攻圍近一年,戰禍亦復不輕。
明初,太祖恨吳人附張氏,賦稅特重,並多次迫遷富民赴臨濠(鳳陽)。宣德年間,周忱、況鍾屢請減免,戶部均不肯執行。正統元年(2023年),方有所改。
明以吳縣、長洲為蘇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2023年),復分長洲縣設元和縣,自此一城遂有三縣。辛亥革命後,並三縣為一,只設吳縣。
解放後為蘇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糧為命脈,蘇州所供,冠於各地。文化尤稱發達,前後曾出進士二千四百人、狀元三十六人。自北宋范仲淹以來,名賢輩出,而尤盛於文藝。
明代繪畫有吳門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晚明清初評點**蔚成風氣,評《三國演義》的毛宗崗為長洲人,評《水滸》的金聖嘆為吳縣人。
蘇州園林甲於天下。今之所存多為明清士大夫所建,即源遠流長如滄浪亭、環秀山莊等,亦經明清兩代增修,餘若拙政園、留園、藝圃、怡園、西園等,均明清名園,為國家瑰寶。參考資料:
蘇州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蘇州古時稱吳。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蹟名園"的獨特風貌。
歷史上,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傳統文化發達、園林風景秀美的城市,被譽為"人間天堂"。
蘇州,位於江蘇省南部,大運河流貫境內,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蕩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益增勝概。
春秋時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築闔閭城,以為國都,是為蘇州建城之始。秦漢為會稽郡治所,因原為吳地,故名吳縣。秦末項梁、項籍在此起義反秦,蓋當時江南風俗頗尚武勇,與後世絕異。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東岸地)為吳郡,以吳為治所。漢末孫策、孫權初據江東,亦以吳為駐地,後乃移治京(今鎮江),再移秣陵(今南京)。孫吳東晉南朝時,與吳興、會稽(一說為丹陽)合稱「三吳」,為東南富饒之區。
樑末改吳郡為吳州。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改吳州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大業時仍為吳州,又改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蘇州。州(郡)名稱雖幾經變更,治所則均在吳。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分吳縣置長洲縣,自此一城遂有兩縣。
唐代後期,吳中人口增加,經濟文化都有明顯發展,名詩人白居易、韋應物、劉禹錫都擔任過蘇州刺史。
唐末蘇州曾遭嚴重兵禍。光啟二年(886年),牙將張雄襲踞吳城,次年被逐走。龍紀元年(889年),錢謬取蘇州。
次年,即大順元年,楊行密取蘇州於錢氏,不久又為孫儒奪去。孫儒軍從河南流竄長江南北,到處焚殺,極富破壞性。大順二年,孫儒焚城而去,錢繆收復蘇州。
乾寧三年(896年),楊行密軍再奪蘇州。錢氏大舉**,於乾寧五年奪回蘇州。此十餘年間,吳城八次易手,遭禍甚酷。
後梁開平二年和三年(908—909年),淮南楊氏部將周本圍蘇州七個月而去。此後吳與吳越休戰,江南戰禍始歇。吳越自動納土於宋,事在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與周本圍城之役相去近七十年。
在此期間,吳中承平,錢氏於太湖旁置「撩淺軍」,專事興水利、防水害,農業常獲豐收。錢謬之子元瓊在蘇州造金谷園,即環秀山莊前身。著名的虎丘山雲巖寺塔亦建於錢氏統治時的後周顯德元年(954年)。
宋政和三年(2023年),升蘇州為平江府,以吳、長洲二縣為治所。徽宗用朱勵興「花石綱」,蘇州頗受其害。南宋建炎四年(2023年),金完顏宗弼軍陷平江,擄掠焚城,是為五代初年以後蘇城所遭的唯一的一次兵禍,破壞極為嚴重。
南宋立國江南,將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吳中。名將韓世忠的住宅即舊為北宋詩人蘇舜欽所有的滄浪亭,韓氏夫婦身後亦埋骨於靈巖山麓。餘如、范成大之與石湖,史正志之與石卷堂,均為著例。
經濟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礎上,續有發展。范成大著《吳郡志》,謂:「諺曰:
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曰:蘇湖熟,天下足。
」蓋南宋之時,蘇杭富庶實甲於天下。
元改平江府為平江路。元末,張士誠取平江,改稱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七年(2023年),朱元璋軍破蘇州,攻圍近一年,戰禍亦復不輕。
明初,太祖恨吳人附張氏,賦稅特重,並多次迫遷富民赴臨濠(鳳陽)。宣德年間,周忱、況鍾屢請減免,戶部均不肯執行。正統元年(2023年),方有所改。
明以吳縣、長洲為蘇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2023年),復分長洲縣設元和縣,自此一城遂有三縣。辛亥革命後,並三縣為一,只設吳縣。
解放後為蘇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糧為命脈,蘇州所供,冠於各地。文化尤稱發達,前後曾出進士二千四百人、狀元三十六人。自北宋范仲淹以來,名賢輩出,而尤盛於文藝。
明代繪畫有吳門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晚明清初評點**蔚成風氣,評《三國演義》的毛宗崗為長洲人,評《水滸》的金聖嘆為吳縣人。
蘇州園林甲於天下。今之所存多為明清士大夫所建,即源遠流長如滄浪亭、環秀山莊等,亦經明清兩代增修,餘若拙政園、留園、藝圃、怡園、西園等,均明清名園,為國家瑰寶。
4樓:sara小魚泡泡
這個時候可以接受現實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和自我價值是不同性格特點不同程度
在有一定歷史價值、**卻又無力保護這一兩難背景之下,古城蘇州對一部分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毅然選擇
5樓:音色
b材料中所涉及的允許買賣的古建築是屬於非文物的範圍,與回
國家文物法中所指的文物概念有著根本答區別,因此,a項說法不符合題意。非文物古建築「上市」可以適當解決古建築保護的資金短缺問題,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和發展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故b項符合題意。c、d兩項說法錯誤,不選。
清朝歷史究竟多少年,清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275年 清朝 後金 1616 1912,又稱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 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159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他祖父和父親留下的13副鎧甲,武裝跟隨自己的30個人,走上攻打尼堪外蘭建立清朝 後金 之路。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
人類的歷史有多少年了,地球歷史有多少年,人類歷史有多少年
人類歷史 世界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是1891年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發現的爪哇猿人,距今60至80萬年。爪哇猿人同1927年在我國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一度被世界公認為 最早 的人類。當時人們認為,人類歷史不超過數10萬年,最早出現人類的是亞洲。1981年我國發現的山東沂源猿人,與北京猿人屬同一時代。然...
耶穌有多少年的歷史啦聖經有多少年曆史了?作者是誰?
我給你說一下比較有學術性的,請詳細閱讀下文 首先,路加福音給了我們很直接的證據。路加福音說,耶穌出生時,當時大希律王是猶地亞的分封王。大希律王死於公元前4年,也就是說,耶穌出生早於公元前4年。古羅馬,每十四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我們現有的史料記載有公元 6年曾經有過一次人口普查。也就是說上一次為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