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到底在**
一,記敘文是通過記敘人物,事物來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
二,敘述和描寫, 記敘文的基本表現手法。
1.「六要素」,就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2.敘述的方法:順敘,倒敘,插敘,平敘。
三,人稱要通篇一致。在記敘文中,基本上只有兩種人稱,即「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前者是用「我」來作為敘述的主體,後者「他」來作為敘述的主體。
用第一人稱使敘述顯得真切,而且標語表達細緻的思想感情,用第三人稱則便於超越時空的界限,更便於敘述發生在不同時間與不同地點的事情。
四, 詳略適當。 按照敘述的作用分,敘述可分以下兩種:
詳敘:對人物或事件的敘述比較具體,詳盡,使人讀後能對事物有細緻,具體的瞭解。
略敘:即對人物或事件作簡略的敘述,使人讀後只對事物有簡單的輪廓性的瞭解。
五,描寫。 描寫是一種形象化的一種寫作方法。由於它和敘述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所以也可以把它稱為形象化的敘述。
從方法上來分,描寫可以分為細描和白描兩種 。
細描:就是運用較多的修飾詞語,對事物進行較細緻的描寫。
白描,就是用較少的修飾詞語,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簡略的描寫。
從內容上來分,描寫又可分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兩種。
人物描寫:就是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通過這些描寫,可以使文章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環境描寫:包括生活場景描寫與自然景物描寫兩種。這些描寫不僅僅是為了形象地表現環境本身,而且還能用來襯托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瀉染氣氛,抒發作者的感情。
2樓:聲冰真泥水
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是記敘文文體的一種。在記敘文中,基本上只有兩種人稱,即「第一人稱
」與「第二人稱」。前者用「我
」來作為敘述的主體,後者用「
他」來作為敘述的主體。用「
第一人稱」使敘述顯得真切,用「第三人稱
」則便於超越時空限制,更便於敘述發生在不同地點的事情。
3樓:臧澤叔學文
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記敘五種。
順敘是寫記敘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次序來敘述。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順敘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完全按時間順序記敘。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時間(當天下午——天黑——當天夜裡——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兩點——兩點以後)的推移,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二是以地點的轉換為順序來敘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從作者到東京開始寫起,再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相處中的幾件事,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內在邏輯聯絡為序來敘述事件。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作者用三個事例,從三個方面歌頌了志願軍的高貴品質。
第一個事例重在表現志願軍戰士對敵人的無比仇恨,第二個事例表現志願軍對朝鮮人民的熱愛,第三個事例則展示了志願軍崇高的精神境界。這三個事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告訴讀者,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在敘述一個事例時,由於時間變化與空間地點的轉換順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幾種順敘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能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勝。我們讀過不少倒敘的文章,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一件小事》、《回憶我的母親》、《記一輛紡車》等。
使用倒敘方法應注意的是:文章開頭交代了事件的結局後,要轉回到事件的開頭,從起因寫起;在敘述完事件的經過後,還要回到結局上來,這樣才能首尾相合、結構完整。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魯迅的《故鄉》中有兩處插敘。一處是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裡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
」引出對少年閏土形象的插敘。另一處是對楊二嫂形象的回憶。這兩處插敘使閏土、楊二嫂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充實了文章內容,深入開掘了主題思想。
插敘的內容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根據中心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現中心思想的範圍,否則會喧賓奪主、繁瑣累贅。使用插敘時,要安排好與中心內容的銜接,使過渡自然,內容貫通一氣。
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補敘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機組成部分,文章的關鍵之處。沒有補敘,故事情節上就會出現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節,敘述在黃泥崗松林內七個販棗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綱。看到這裡,讀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販棗客商喝得,為什麼楊志等人就喝不得?
這時,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吳用、晁蓋等七人的姓名,並介紹了使用障眼法、當面吃酒以瓢下藥的經過。這樣,通過補敘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見,補敘實際上是在敘述時,故意「藏」去若干片斷,到後面適當的地方再把這些片斷「亮」出來,使讀者恍然大悟。
通過這一「藏」一「亮」,造成敘事的波瀾。
記敘文五大知識點
4樓:匿名使用者
記敘文閱讀知識點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議論、說明、抒情為輔助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如**、散文、寓言、故事、通訊、遊記、傳記、回憶錄等。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事件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風尚,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蘊含在具體材料之中的,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的生動描寫來表現的。
(二)記敘文表達方式: ① 敘述:用質樸、直白的語言表達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的一種表達方式。
主要交代事實,包括人物事件梗概以及人物活動、發展、變化過程。 作用:是使讀者對人物活動和事件發展的全貌有個清晰的瞭解。
使讀者瞭解事物的全貌和來龍去脈。 ②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的外形、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句子往往優美、細緻,給人以美的享受。
人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特徵、思想感情等,可以細分為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作用:刻畫人物性格,突顯人物形象,揭示全文中心,烘托主題,為下文埋下伏筆。 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作用: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③ 議論:對人物、事件、景物等發表自己的見解或道理。在記敘文當中,直接對敘述內容發表見解、判斷、表明態度,或從個別事物中說明它的普遍意義,使讀者加深理解。
善於抓住議論,分析它與敘述、描寫的關係,就能較快地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 說明: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準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在記敘文當中,常用來說明某種事物狀態、性質、功能的特徵。
補充記敘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不常用,但仍是為寫人敘事服務的。 ⑤ 抒情:
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抓住抒情的語句,才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對事物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刻畫的形象中,滲透作者的感情。
(三)記敘文分類:一般按照寫作物件來分
① 記人:通過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動、心理、語言和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來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題,如《我的老師》、《回憶我的母親》。 ② 敘事:
以敘述事件為主,著重寫事件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局,通過事件表現作品的主題,如《羚羊木雕》等。
④ 寫景:通過寫景,寄託感情,表現主題,如《春》、《海濱仲夏夜》等,通常採用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 ⑥ 狀物:
以描寫物為主,通過寫物抒發感情,寄託志的向,如《小麻雀》、《荔枝蜜》等。通常採用的表現手法是託物言志。
記敘文閱讀重點是:①寫人的記敘文側重分析人物形象。這就要求在閱讀中重點分析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描寫和他所處的環境,從而總結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質與業績。
②敘事的記敘文側重分析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事情的意義和影響。③寫景狀物的記敘文側重分析景物或物的特點、狀寫的順序以及文章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記敘文六要素:一篇記敘文,要寫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記敘的要素。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一般來說,每篇記敘文都應具備這六要素,把這些要素交待清楚,內容者顯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例如《桃花源記》一文,把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時間——晉代;地點——武陵;人物——漁人;原因——漁人誤入桃花源;經過——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所見、做客及辭去;結果——漁人離開桃花源後,太守派人先後探訪桃花源未果。由於六要素交代得清楚,使全文眉目清晰,故事完整。
再看《背影》一文:時間——推算為六年前,即2023年;地點——南京車站;人物——「父親」、「我」;起因——「我」去北京唸書,父親到車站送別;經過——回家為祖母奔喪、到南京與父親分手、父親到車站送別;結果——懷念父親。作者在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基礎上,集中刻畫了父親的「背影」,表達了父子之愛這一永恆的主題。
(五)記敘文寫作順序:記敘的順序,是指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己經確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寫。記敘的順序有三種:
① 順敘:即按照事件發展的順序和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這種寫法可使事情的來龍去脈清
晰地表現出來。例如:《一面》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記敘了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② 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片斷先寫出來,然後寫事的發生、經過等。
倒敘往往出於作者表達的需要:或是為了突出中心,或是為了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是為了結構的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是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的方法有下列幾種情況:
一是看眼前的事,聯想到以往的事,從現在的角度去追敘往事;二是把當前的情況和過去的情況加以比較;三是先寫事情的結局,再記敘事情的緣由。例如:《驛路梨花》,從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看,採用的就是倒敘的寫法。
文章由「我們」路過住宿茅屋寫起,層層設定懸念,最後才交代出小屋的來歷。 ③ 插敘:插敘有兩種:
一是由於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線索中斷一下,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二是插進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按原線索繼續敘述。插敘的作用是補充交代或說明,使敘述更加充分,彌補單憑順敘難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內容,使文章更充實、更周密,在結構上更緊湊。例如:
《背影》一文,開篇點題之後,插入了家庭禍不單行的追憶,既交代了背景,又為主體部分做好了鋪墊。
(六)記敘文線索: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絡,體現了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絡,它把所有材料聯結成一個有機體。所以說線索是文章的綱,抓住了這個綱,就能理順文章的內容,掌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為敘述線索,可以有多種:
① 以時間為線索:這類文章以時間發展為線索,把不同的時空、人物串聯在一起。如《挖薺菜》,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用「吃薺菜」和「挖薺菜」為中心材料,把全文貫穿起來。
② 以事件為線索:如《挺進報》一文,是以油印、散發《挺進報》為線索。 ③ 以某物為線索:《七根火柴》就是這樣。
④ 以某人為線索:以某人為線索的文章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貫穿線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背影》中的「我」。
⑤ 以見聞為線索:《故鄉》就是一例。**以「我」回故鄉後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描述農村的破敗及閏土、楊二嫂和「我」的巨大變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後十年中農村破產和農民痛苦生活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⑥ 以地點的轉換為線索:例如《桃花源記》一文,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地點變換)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以及離開桃源的情形,都貫穿起來了。
⑦ 以感情為線索:這感情可以是直線的,也可以是曲線的。如《我的老師》以「依戀、思念、愛戴」蔡老師這一感情為線索。
(七)記敘文人稱:記敘文中使用的人稱不同,其表達作用也是不同的,閱讀中應仔細體味。第一人稱的寫法是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寫來親切、自然、真實。
如《我的老師》、《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當作故事的見證人寫進故事中去的。第三人稱的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觀世界乃至人物內心所想的一切都能進行敘述,寫來開闊而充分,但畢竟不如第一人稱那樣真切,兩種人稱各有用處。而第二人稱一般出現在詩歌、抒情散文中,有利於感情面對面的交流,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親切感人。
(八)記敘文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主要有: 比喻、擬人、排比、對偶、誇張、引用、反問、設問、互文、通感、反語、反覆、頂真、對比等。 ①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型別: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比喻詞(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本體和喻體都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比喻詞(是、成為 ),本體和喻體都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什麼叫做記敘文,什麼叫記敘文
記敘文是以記人 敘事 寫景 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為了讓記敘生動,在寫記敘文的時候,還需要輔之以描寫表達方式 為了讓記敘過程流露感 彩,還需要輔之以抒情表達方式 為了讓記敘的人和事有意義,輔之以議論表達方式。在記敘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說明,需要輔之以說明這...
記敘文的開頭,記敘文的開頭
開頭應該是寫這件事的時間 人物 事情的起因 氣候等。記敘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幾種 一 開門見山,一筆入題。例 1 任弼時同志二三事 弼時同志一生有三 怕 作者從 怕 談起,敘述任弼時同志的事蹟。二 交代動機,引起共鳴。例 1 同志 回憶我的母親 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
記敘文怎麼寫,記敘文應該怎麼寫?
怎樣寫好記敘文 在中考中無論怎樣變換形式,記敘文體仍然是主流。寫好記敘文特別注意內容 語言 篇章結構這三方面。在中考評分細則中,對這三點的要求是很明確的。一類卷要求 1 須切題,中心突出,內容具體充實,思想健康,感情真摯。2 行文流暢,語言生動準確,表達好。3 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構思新穎 巧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