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德國進攻蘇聯的路線

2021-03-05 09:20:56 字數 3070 閱讀 1414

1樓:akkk吃蘋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分北、中、南三路進攻蘇聯:

1、北方戰線,由德軍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負責進攻,蘇聯紅軍24個師被徹底擊潰,20個師損失60%的人員和裝備,德軍北方集團軍群進抵列寧格勒城下。

2、中部戰線,德軍突擊的重點地區,由德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的**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和佈列斯特要塞方向進攻,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淪陷,蘇聯紅軍敗退350公里,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

3、南方戰線,由德軍倫德施泰特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目的在於佔領蘇聯在烏克蘭的農業和工業基地,在戰爭初期,由於蘇聯紅軍在兵力和裝備上對德軍有明顯的優勢,德軍在這個方向的進展最為緩慢。

2023年12月6日,蘇聯發起反擊,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200-300公里,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損失,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莫斯科局勢得以穩定。

2023年冬天,蘇聯紅軍在各條戰線上發動冬季攻勢,在南部,蘇聯紅軍越過刻赤海峽,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在北部,蘇聯紅軍試**列寧格勒的圍並且殲滅包圍列寧格勒的德軍和收復迭米揚斯克。

2023年5月,蘇聯又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試圖收復哈爾科夫,但被德軍分割包圍後殲滅,曼施泰因指揮的德軍席捲克里木半島,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並在刻赤戰役中將紅軍徹底擊潰。最終,蘇聯紅軍的冬季攻勢以失敗告終。

2樓:匿名使用者

北路直指十月革命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中路的目標是蘇聯首都莫斯科;南路則撲向盛產糧食、煤炭和石油的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

希特勒為了應付將來可能的美英聯合對德作戰,就必須獲得充足的戰略物質,而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則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有最大的煤礦,這些生產能力及資源,都是德國急切渴望得到的。因此,佔領蘇聯就成為希特勒最迫切的當務之急,另外,從更大的戰略方針考慮,擊敗蘇聯可以迅速和日本匯合,打通更有意義的亞歐大陸線,徹底切斷英國殖民主與本土的聯絡,徹底突破英國乃至美國潛在的封鎖,將美國孤立在美洲,進行反封鎖。再者,德國當時和英國也處在僵持階段,戰勝英國一時毫無希望,這時,進攻蘇聯也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綜合這3點原因,2023年12月18日,希特勒釋出第21號指令,正式下達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進攻蘇聯計劃。

面對德寇咄咄逼人的氣勢,蘇聯並非毫無警覺。但是,考慮到自身應變措施還不夠充分,蘇聯希望儘可能避免或延緩蘇德關係的破裂,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行戰爭準備。為此目的,蘇聯極力表白自己的和平誠意,繼續遵照兩國**協定交貨,在報刊廣播上駁斥那些預告蘇德之間即將開戰的預言。

此時的希特勒欣喜若狂,馬上使用其老戰術「閃電戰」向蘇聯全速進攻。2023年6月22日拂曉,希特勒動用190個師、3500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在從波羅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長的戰線上,向蘇聯大舉進攻。

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軍分三路進攻。北路直指十月革命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中路的目標是蘇聯首都莫斯科;南路則撲向盛產糧食、煤炭和石油的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

戰爭初期,蘇聯因為肅反清洗,大批紅軍將領和基層指揮員被清洗掉,蘇軍戰鬥力明顯虛弱,導致蘇聯嚴重失利。入侵後一個月,德軍佔領的蘇聯領土相當於法國領土的兩倍。

在經歷了短暫的心理**之後,蘇聯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掌握全國政治、經濟和軍事指揮權;8月8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最高統帥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在蘇聯共產黨和**的領導下,蘇聯軍民奮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逐步擺脫了戰爭初期的被動局面。

在北方,德軍依仗優勢兵力,於8月開始對列寧格勒猛烈的圍攻。但是,無論是封鎖、飢餓、炮擊還是轟炸,都無法使列寧格勒人屈服。列寧格勒保衛戰堅持了900天,以德軍損失30萬兵力、狼狽逃竄而宣告結束。

在中路,蘇軍在通往莫斯科的要衝斯摩梭斯克了會戰。雖然斯摩梭斯克於一個多月後失陷,但德軍卻喪失了25萬人,從而為蘇軍在莫斯科方面組織防禦和準備戰略預備隊贏得了時間。

在南方,7-9月的基輔保衛戰和8-10月的敖得薩保衛戰,消耗了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

希特勒在蘇軍的沉重打擊下只得把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他認為,攻佔莫斯科就能瓦解蘇聯軍民的鬥志,取得對蘇戰爭的完全勝利。

10月2日,德軍出動35個師的兵力,對莫斯科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進攻。蘇軍在斯大林的指揮下采取積極防禦的方針,不斷進行猛烈的反擊,消耗敵人有生力量。到10月底,德軍已疲憊不堪。

11月中旬,德軍又以51個師的兵力,向莫斯科大舉進攻。12月1日,德軍發動總攻,遭到了蘇軍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儘管德軍偵察營已能望見克里姆林宮的尖頂,但德軍的全線攻勢還是被迫停頓。

就在希特勒進退兩難、一籌莫展之際,蘇軍以100個師的強大兵力發起**擊。經過40天激烈的戰鬥,德軍向西潰退了150-300公里,損失了50多萬人。莫斯科保衛戰大獲全勝。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程序影響深遠。它給希特勒的囂張氣焰以沉重打擊,增強了蘇聯人民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信心,強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與發展。

3樓:青少年的紅星

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軍分三路進攻。北路直指意識形態目標十月革命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中路的目標是政治目標蘇聯首都莫斯科;南路則是經濟目標撲向盛產糧食、煤炭和石油的烏克蘭,奪取重要工業城市基輔、哈爾科夫、斯大林格勒;奪取重要經濟區第聶伯河水電站和頓巴斯煤礦、高加索油田。

4樓:**榮**榮

德軍的地面進攻分三路進行。「北」集團軍群,由萊布元帥指揮。轄第16、第18集團軍和坦克第4叢集,共29個師。

在第1航空大隊1070架飛機的支援下,自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以東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科夫、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以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軍,佔領沿海港口,使蘇聯艦隊失去基地,並阻止蘇軍從波羅的海沿岸向東撤退,最終攻取列寧格勒,與芬軍會師。在波羅的海沿岸組織防禦的是蘇軍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內轄第8、第11和第27集團軍,共25個師又1個旅,掩護著從帕蘭加至立陶宛南部邊境的300公里的正面

5樓:漢水少年

德軍分三路進攻。北路直指十月革命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中路的目標是蘇聯首都莫斯科;南路則撲向盛產糧食、煤炭和石油的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

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長戰線分為北方、**、南方3個集團軍群

假如二戰中盟軍向蘇聯進攻會打到莫斯科嗎

你是來說1945年嗎?不可能其一,自當時蘇聯紅bai軍正好是戰鬥力最du高峰,而盟zhi軍覺得戰爭結束dao了,都盼著回家,兵無鬥志 在技術裝備上,盟軍在空中武力方面佔優,但蘇聯在地面 尤其是裝甲 上佔優 如果打起來,蘇聯空軍以掩護地面為目的,足以保障地面部隊推進到西歐其二,後勤因素 當時西歐可謂一...

如果德軍不進攻蘇聯,那麼二戰歷史有可能改寫

肯定改寫。不過大結局應該不會變 大家都說了很多 但都誇大了蘇聯的實力 其實,希特勒的失誤在於命令進攻基輔 當時現代戰爭之父古德里安就要求先打莫斯科 結果拿下基輔後 莫斯科氣溫降至零下29度 而德軍有不少穿著夏裝 這直接導致了德軍的失敗 我要說的是 德國完全有能力打敗蘇魔 單樓主的假設有一個漏洞 二戰...

蘇聯和德國坦克的區別就這麼大,求二戰德國坦克與蘇聯對比

德國坦克技術含量高,火力和防護都很好。蘇聯坦克講究簡單 實用,容易造,容易上手,機動效能優異。雙方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是二戰中,坦克製造上最好的兩個國家。德國坦克在二戰初期注重機動性和火力,著重打擊敵方有生力量 而自從蘇聯戰場上失利後,轉為追求大穿深和車體正面防禦力,對炮塔的防護提升跟不上車體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