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fly一點小叛逆
陽曆是以太陽算的,陰曆是月亮算的。
陰曆就是我們俗說的國曆,農曆。是咱中國幾百年的流傳。而陽曆是國外來的,俗稱公曆。
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來設計的歷法,這種曆法起源於西方。公轉的一個迴歸年是365.2421897天,所以每隔4年就會少了一天。
古代人對於太陽的觀察能力比較弱,對於月亮的觀察能力比較強。所以,更多的地方使用的是陰曆,也就是通過月亮的月相週期來計算的歷法。一般來講分成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月亮繞地球轉動一週週期為29.5306天。一般陰曆中設定沒有月亮的夜晚就是三十和初一,滿月就是十五。
陽曆=24節氣×15天=一年360天
陰曆=月亮陰晴圓缺29天×12個月=一年348天
擴充套件資料
陽曆(公曆):
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是國際上公用的歷法,即公曆。它是以一個太陽迴歸年作為一年,然後分為十二個月(月份數有31天、30天、29天幾種,均是人為規定),稱之為太陽曆,即陽曆。它是西方人訂製的,港臺人士也稱為西曆,西元。
陰曆(農曆):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國曆等名稱,但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5戊戌狗年(公曆2018.02.
16~2019.02.04),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023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
2樓:魚與鹹魚
陽曆:又叫公曆;
一般念做:2023年11月2號;
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定的歷法,叫「太陽曆」,簡稱「陽曆」,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由於它**於西方,是辛亥革命時期才傳到我國的,所以也稱為新曆;
陰曆:又叫農曆;
一般念做:農曆戊戌年(狗年) 九月廿五 壬戌月 戊戌日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這是東亞國家沿傳的;
陽曆一般用來計算工作日作息,陰曆一把用來計算農業作息;
3樓:乘
區分的方法很簡單,日曆上一般都是同時寫出陽曆和陰曆的。寫數字的就是
陽曆,比如9月12日。寫漢字的就是陰曆,比如七月初三。
陽曆就是國際上通行的歷法,也叫公曆。而陰曆是中國等一些國家由農業耕作的規律總結出來的歷法,也叫農曆。
擴充套件資料: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歷法相對。
2023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週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自古的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農曆」。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陰曆來,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
每19年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比如2023年、2023年都是閏年。
4樓:匿名使用者
陽曆是太陽曆,也稱公曆,是根據太陽和地球的關係算的一般我們日常說的幾月幾號是公曆, 現在國際通用的.
陰曆是月亮歷,也稱農曆,是根據月球和地球的關係算的我們過端午,中秋,冬至,春節等都是用陰曆的,還有二十四節氣也是用陰曆來計算的,陰曆是我們古代延用下來的歷法.陰曆一般說是幾月初幾,或幾月幾,一般不說幾號的號的.
書寫方式 農曆(陰曆)二零一二年閏四月廿八 陽曆(公曆]2023年6月17號
5樓:匿名使用者
過得快的是陽曆,過得慢的是陰曆。
6樓:夜夜v蒼朮
以太陽迴歸年為主要依據的歷法叫做「陽曆」;以月亮朔望月為主要更迭的歷法叫做「陰曆」。公曆是現在世界各國通用的歷法,又稱格里曆,是陽曆中的一種,它前身是儒略曆,修改後的格里曆,先在信奉天主教的國家使用,後來推行到新教國家,二十世紀初期為全世界普遍使用,中國在辛辛革命後開始釆用。而陰曆主要在古希臘歷和伊斯蘭教歷用,在阿拉伯地區和其他伊斯蘭國家、地區現在還在用於宗教祭祀和節假日。
農曆是中國現在還使用的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曆」。
7樓:匿名使用者
陰曆是小號 陽曆是大號
陽曆和陰曆怎麼區分?
8樓:地下水汙
陽曆與陰曆的區別:
一,時間
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
陽曆: 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是固定的)
二,天數
陰曆: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陽曆: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數平年28天,閏年29天。
三,叫法
陰曆:俗稱農曆,通常的稱呼月初為某月初幾,如:九月初八,初九,初十;月中為:九月十五,十六;月末為九月三十,稱呼後面不加「日」字。
對於特定的月份有特定的稱呼,如:一月在陰曆上是被叫做「正月」,如: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新年為「正月初一」;十一月通常被叫做「冬月」,如:
「冬月初六」表示的是陰曆十一月初六;十二月通常被叫做「臘月」,如,吃臘八粥的那一天,「臘月初八」。
陽曆:又稱公曆,通常的稱呼為某月某日,如:三月十二日,四月二十日,五月三十一日,時間必跟「日」字。
9樓:戲遠巴乙
陰曆也就是農曆
農曆分24個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我們過年七夕
端午八月十五
都是陰曆節教師節
兒童節建軍節
聖誕節^
都是陽曆的節日我們平時說的日曆
幾月幾日
後邊帶日的話就是說的陽曆說是幾月初幾的就是說的陰曆陰曆就是農曆,陽曆就是公曆
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是國際上公用的歷法,即公曆。它是以一個太陽迴歸年作為一年,然後分為十二個月(月份數有31天、30天、29天幾種,均是人為規定),稱之為太陽曆,即陽曆。它是西方人訂製的,港臺人士也稱為西曆,西元。
除公曆外,我國保留了自夏朝以來一直使用的歷法——夏曆,它是以十二個月亮公轉週期作為一年,這樣一年的時間比一個太陽迴歸年要少十多天,故又通過置閏的方試使二者保持一致,稱之為太陰曆(月亮號稱太陰)。它還包含著二十四節氣等曆法知識,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因此亦稱為農曆。
從上所述,陽曆和陰曆只是兩種不同的記時方式,不論你報陰曆還是陽曆,都要將之轉換成天干地支的記時狀態才能進行演算。盲人算命先生是按陰曆編制的口訣來排天干地支,報給他陰曆才能算。現在有陰陽對照萬年曆,隨便你報陰曆或陽曆,查其對應的天干地支即可.
中國人過生日是按照農曆來算的
10樓:藺珏從德明
陰曆是按照月亮為依據,分出來的,咱國家古老用法。陽曆是西方,**教,耶穌出生,為公元元年,以前的,叫,公元前,以後,就叫公元xx年了。現在,世界上基本以公元來紀年。
也就是常說的陽曆。咱國家,術數學,是按陰曆算的。
你那個,前為陽曆,後為陰曆。
太詳細的,涉及到天文學裡面的,有興趣,可以自己查。
11樓:易品名
區別如下:
陽曆就是日曆中講的幾月幾日。也就是上學上班等所按照的日曆。
陰曆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或者是算節氣或者傳統節日時所按照的日曆來歷: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
陽曆,亦稱公曆、新曆。它是2023年,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實行的歷法。辛亥革命後,從2023年元旦起,採用中華**紀年和陽曆。
2023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望採納
12樓:匿名使用者
陽曆就是我們現在在用的 如今天是2023年11月22日
陰曆也稱農曆,今天就是丁亥年(豬年)十月(大)十三
最大的區別就是 陽曆一般都叫x年x月x號,陰曆最後基本直接以數字結束,沒有單位
13樓:溫啟勇思
陰曆就是農曆,區分陽曆和陰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月亮,在陽曆15、16的時候月亮不一定是最圓的,但陰曆卻絕對是15、16的月亮最圓
30、初一基本沒有月亮
14樓:屠新曾芷文
我不知道怎麼區分
但我知道陰曆是農曆
15樓:匿名使用者
通常人們說:
陽曆是幾月幾號,
陰曆就是幾月初幾!
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陰曆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曆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
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
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初
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
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這對古人憑藉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變化又是人們最容易看見的天象,因此,各國的歷法大都先有陰曆後有陽曆。但是,由於陰曆與迴歸年無關,因此,就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便逐漸被淘汰。
現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種稱為「回曆」的陰曆以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
此外,。2023年我國採用「公曆」安排月日後,人們就把公曆稱為「陽曆」,而把同時並存於民間的傳統的「夏曆」通俗地稱之為「陰曆」。
1、陽曆的來歷 陽曆即太陽曆,也就是公曆,它是國際通用的。我國自**元年起採用陽曆,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陽曆又稱「新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
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
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2、陽曆閏年的確定 一般來說,用4去除陽曆的年份,能除盡的就是閏年,像1984、2023年等都是閏年。但是,因為陽曆一年的確切天數應該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時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時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閏加一天的話,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會多加出3天來,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
故又訂了一條補充規定:每逢陽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23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閏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閏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陰曆的來歷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
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4、陰曆閏月的確定 至於陰曆哪一個月,這就牽涉到了節氣了。說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往細方面說,應該說一年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這十二個中氣,哪個中氣屬於哪個月,是有規定的:
雨水是正月的中氣;春分是二月的中氣;穀雨是三月的中氣;小滿是四月的中氣;夏至是五月的中氣;大暑是六月的中氣;處暑是七月的中氣;秋分是八月的中氣;霜降是九月的中氣;小雪是十月的中氣;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氣;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氣。 至於十十個節氣在哪幾個月裡,那就不一定。又陰曆的一個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點,可是從一箇中氣到下一個中氣的間隔卻平均是30天半少一點。
這樣中氣在陰曆的月份裡要逐月推遲1天光景,到一定的時間,中氣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個月的末尾,如果挨著的第二個月又是小月,很可能這個月就沒有中氣,因為下一個中氣移到第三個月的月初去了。中間的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算是上個月的閏月。舉個2023年的例子:
陽曆6月21日是陰曆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氣);而陽曆7月23日是陰曆六月初一,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氣),從陽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這個陰曆裡面(陰曆五月完了以後的一個月)只有一個節氣小暑,沒有中氣,這個月就算是閏五月。所以陰曆閏哪一個月,是按一定規則由人定出來的,並不神祕。
陽曆和陰曆的來由,陰曆和陽曆的來歷?
1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 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 漢歷 舊曆 等。在曆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曆...
陽曆與陰曆的轉換陽曆和陰曆怎麼轉換著算?
沒有固定的轉換法,雖然都是12個月,但是陰曆是5年2閏,陰曆也 有大月小月之分,內大月是 容30天小月是29天,陽曆除了4年一次閏年的2月份是29天,平年是28天,象一,三,五,七,八,十,臘月份,是31天,其餘的月份是30天,是固定的。對照日曆表,沒有公式 陰曆1994年12月20日copy,陽曆...
陰曆陽曆早上
陽曆1989年12月16日早上8點,農曆己巳年 蛇 十一月十九日辰時 先天五行林中木 己巳 土火 丙子 火水 庚戌 金土 庚辰 金土 土強,水弱缺木 1990年6月11日23點出生五行缺什麼 很多人不會分析八字命局,僅僅根據軟體測算,缺什麼五行就補什麼字,這種做法不但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