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西周禮,在西周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
《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
」《禮器》曰:「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準。故《論語》曰:
「不學禮,無以立。
西周樂,在西周,以五聲八音為樂,五聲為音階,即宮、商、角、徵、羽。八音為器樂之分類,即壎、笙、鼓、管、弦、磬、鍾、柷等。
擴充套件資料
禮樂制度主要用來維護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荀子·禮論篇》說:「禮有三本: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族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所說「禮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權,先祖代表族權,君師代表君權。後來統治者以天、地、君、親、師作為禮拜的主要物件,就是根據這個理論。
春秋時代貴族講究的禮是比較多的,有籍禮、冠禮、大搜禮、鄉飲酒禮、鄉射禮、朝禮、聘禮、祭禮、婚禮、喪禮等等。籍禮是用來監督平民在「籍田」上從事無償的集體勞動,以維護稱為「籍」的辦法的。
冠禮是授予成年貴族種種特權,以維護貴族的利益和鞏固貴族成員之間的關係。大搜禮具有軍事檢閱和軍事演習性質,起著整編軍隊、檢閱兵力和加強統治的作用。鄉飲酒禮在於維護一鄉之內貴族的宗法制度和統治秩序。
鄉射禮具有以鄉為單位的軍事訓練和軍事學習的性質。朝禮在於尊重國君的權力和地位。聘禮在於維護貴族內部的等級和秩序。
祭祀天地和祖先在於維護神權和尊重族權。婚禮和喪禮在於維護宗法制度和族權。
到了戰國時代,由於農田制度的變革,「籍」的方法廢除不用,這時籍禮只是統治者用來表示關心農業生產的禮儀。由於軍隊成分和戰鬥方式的改變,原來的大搜禮就失去作用。由於地方組織的改變,鄉飲酒禮和鄉射禮的性質也不同了。
這時由於**集權政體的建立,執政者統治的需要,重視的是即位禮、朝禮、祭禮和喪禮。《荀子》的《禮論篇》著重講究祭禮和喪禮,對喪禮講得特別詳細,就是為當時的禮樂制度製造理論根據的。
2樓:貞觀之風
《禮記·明堂位》記載:周朝初年,「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諸侯朝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這樣,從周初開始,禮樂「施於金石,越於聲音,用於宗廟社稷,事于山川鬼神」;禮樂文化典籍,如《易》、《詩》、《書》、《禮》、《樂》。
包括神、天與人文,典章制度、儀表儀規與文化素養、思想風範等等。以此為基礎,禮樂文化發展成為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政治倫理的標準。周公的「制禮作樂」標誌著禮樂文化的形成。
也標誌著在此之前很長歷史時期對禮樂文化的「自發」遵行轉變為對禮樂文化的「自覺」意識。從此,中國文化從神守時代發展到社稷守時代。
3樓:dy落花挺好
禮樂制度是周代維護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周武王滅商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建立穩定的政治制度,支撐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禮樂制。
西周禮,在西周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
西周樂,在西周,以五聲八音為樂,五聲為音階,即宮、商、角、徵、羽。八音為器樂之分類,即壎、笙、鼓、管、弦、磬、鍾、柷等。
起源與發展
禮作為階級分化的象徵,自部落時期的貧富差距就已有所形成,這裡按下不表。單談一下樂。早在部落時期,中國的古代人民就發明了諸如骨笛等樂器,還創造了音律,為**的出現作出了巨大貢獻。
山海經中就有夏後啟得天樂改九招的神話記載。到了商朝,樂作為祭祀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貴族之間也開始盛行**。到了周王朝,周公為了鞏固統治,集前朝之大成。
從禮鞏固階級分化,控制人們的思想和**,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的階級區分。樂則被昇華成了一種待遇,對於不同階級有著不同的待遇,也是為了更好的宣傳和鞏固階級統治。禮樂制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正式定型。
4樓:匿名使用者
禮樂制度是周代建國初期
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為鞏固等級制社會,其次也是吸取商代滅亡的教訓,反對「淫樂」,採取「節樂」措施。禮樂制的實施鞏固了奴隸主階級的社會地位,促進了**的發展。但它又使樂成了禮的附庸,使**成為以禮為中心的模式**,並逐漸趨於僵化。
統治階級為了推行「統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煩瑣的禮儀和與之相配合的**。 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禮儀有別,所用的**也不一樣。如祀天神,「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祭地示,「乃奏太簇,歌應鐘,舞《咸池》」。
(《周禮.春宮》)兩君相見,例用大雅《文王》;諸侯設宴招待他國使臣則用小雅《鹿鳴》、《四杜》、《皇皇者華》、(《左傳.襄公四年》)。
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頌》,士大夫則不能用。 禮樂制度是以樂從屬禮的思想制度。以「禮」來區別宗法遠近等級秩序,同時又以「樂」來和同共融「禮」的等級秩序,兩者相輔相成。
在統治階級內部所設定的等級具體表現為「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古代舞隊的行列,八人為一行,叫一佾。按周禮,天子的舞隊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士二佾。
這樣,階層不同從而使用舞隊人數的不同,是為了給人們灌輸君權至上無人能與之相抗衡的等級秩序思想。 總之,所有這些關於禮樂的規定,都是為了加強人們的等級觀念,最後達到鞏固其統治的政治目的。要順利地推行禮樂制度,必須加強有關禮樂方面的教育,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周王朝設定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禮樂機構——春宮。 西周春秋時代貴族講究的禮是比較多的,有籍禮、冠禮、大搜禮、鄉飲酒禮、鄉射禮、朝禮、聘禮、祭禮、婚禮、喪禮等等。籍禮是用來監督平民在「籍田」上從事無償的集體勞動,以維護稱為「籍」的辦法的。
冠禮是授予成年貴族種種特權,以維護貴族的利益和鞏固貴族成員之間的關係。大搜禮具有軍事檢閱和軍事演習性質,起著整編軍隊、檢閱兵力和加強統治的作用。鄉飲酒禮在於維護一鄉之內貴族的宗法制度和統治秩序。
鄉射禮具有以鄉為單位的軍事訓練和軍事學習的性質。朝禮在於尊重國君的權力和地位。聘禮在於維護貴族內部的等級和秩序。
祭祀天地和祖先在於維護神權和尊重族權。婚禮和喪禮在於維護宗法制度和族權。 到了戰國時代,由於農田制度的變革,「籍」的方法廢除不用,這時籍禮只是統治者用來表示關心農業生產的禮儀。
由於軍隊成分和戰鬥方式的改變,原來的大搜禮就失去作用。由於地方組織的改變,鄉飲酒禮和鄉射禮的性質也不同了。這時由於**集權政體的建立,執政者統治的需要,重視的是即位禮、朝禮、祭禮和喪禮。
《荀子》的《禮論篇》著重講究祭禮和喪禮,對喪禮講得特別詳細,就是為當時的禮樂制度製造理論根據的。
西周禮樂制度中,禮是什麼?樂是什麼
5樓:home好人一個
"禮"來區別宗法遠近等級秩序
,"樂"來和同共融"禮"的等級秩序。
「禮樂制度」,也就是以「樂」從屬於「禮」的思想和制度,這是一種頗為完備的典章制度。
禮、樂的結合不僅能維護奴隸主貴族內部的等級秩序,更能有效地統治人民。
所以,「禮」是「樂」的內容,「樂」是「禮」的表現。
6樓:吃不了兜著走
西周禮樂制度中,禮是指用於表現等級的行為規範 ,樂是指用於薰陶人們思想的**
7樓:墼餮魍薅
禮作為階級分化的象徵,自部落時期的貧富差距就已有所形成,這裡按下不表。單談一下樂。早在部落時期,中國的古代人民就發明了諸如骨笛等樂器,還創造了音律,為**的出現作出了巨大貢獻。
山海經中就有夏後啟得天樂改九招的神話記載。到了商朝,樂作為祭祀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貴族之間也開始盛行**。到了周王朝,周公為了鞏固統治,集前朝之大成。
從禮鞏固階級分化,控制人們的思想和**,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的階級區分。樂則被昇華成了一種待遇,對於不同階級有著不同的待遇,也是為了更好的宣傳和鞏固階級統治。禮樂制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正式定型。
8樓:匿名使用者
無法忘記你那難以抗拒的磁性魅力。正值風華正茂的年紀,卻選擇了對播音要求極高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樂」講究不同階級的和同,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帶有濃厚的政治與社會色彩
「禮」講究差異,體現貴賤有序
西周的禮樂制度是什麼啊?
10樓:易書科技
周公又「制禮作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將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的各種宗法封建制度合法化、禮儀化,以便平衡權利的分配製度。所謂「制禮」,實際上是將一種等級制度以「禮」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以及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加以嚴格的區分,確保了周天子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所謂「作樂」,則是將樂舞與禮儀相結合、相配合。
祭祀、出征、會盟、飲宴、婚喪等都各有相應的禮儀和樂舞,而且根據等級的不同,又有嚴格區分。如祭祀,天子祭天地,祭五祀;諸侯祭山川、五祀,不能祭天地;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先人;又如死,天子死日崩,卿大夫死日薨,士、庶人死日死。其禮儀制度對於各個等級的禮儀、居室、服飾、用具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違反規定,便視之為非禮。
周公用這種繁瑣的禮儀來灌輸各個等級的人群,使其能夠安分守己,各盡其職,循規蹈矩,永不犯上。儘管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繁瑣的禮儀逐漸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桎梏,但在當時,這種禮儀制度卻成為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準則,也構造了嗣後幾千年古代中國政治體制的實質核心,對形成統一的中華民族,對於樹立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豐碑,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西周的禮樂制度在具體內容方面有哪些規定
11樓:匿名使用者
禮樂制度是周代建國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為鞏固等級制社會,其次也是吸取商代滅亡的教訓,反對「淫樂」,採取「節樂」措施。禮樂制的實施鞏固了奴隸主階級的社會地位,促進了**的發展。但它又使樂成了禮的附庸,使**成為以禮為中心的模式**,並逐漸趨於僵化。
統治階級為了推行「統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煩瑣的禮儀和與之相配合的**。
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禮儀有別,所用的**也不一樣。如祀天神,「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祭地示,「乃奏太簇,歌應鐘,舞《咸池》」。(《周禮.
春宮》)兩君相見,例用大雅《文王》;諸侯設宴招待他國使臣則用小雅《鹿鳴》、《四杜》、《皇皇者華》、(《左傳.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頌》,士大夫則不能用。
關於樂隊和歌舞隊的編制,也有嚴格規定。樂隊的規定是:「王宮縣」,即排列成東西南北四面;「諸侯軒縣」,排列三面;「大夫判縣」,排列兩面;「士特縣」,只排列一面。
歌舞隊的規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稱為「八佾」;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稱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稱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稱為「二佾」;(《周禮.春宮》及注);等等。
總之,所有這些關於禮樂的規定,都是為了加強人們的等級觀念,最後達到鞏固其統治的政治目的。要順利地推行禮樂制度,必須加強有關禮樂方面的教育,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設定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禮樂機構——春宮。
西周整個社會都實行禮樂制度嗎,周朝時期的禮樂制度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的,禮樂制度是西周的基礎社會制度。禮樂制度 禮樂制度起源於西周時期,相傳為周公所建立。它和封建制度 宗法制度一起,構成整個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對後世的政治 文化 藝術和思想影響巨大。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
西周時期有什麼制度,西周的重要制度有哪些?
分封制,井田制,兩都制度等。西周 前1122年 前771年 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歷經352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 今陝西西安市西南 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 今河南省洛陽市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周朝是中國...
分析西周與夏商政治制度的區別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 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過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夏。他死後,其子啟即位。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2 商朝建立後,王位繼承也採用世襲制,其世襲的方式或是父子相傳,或者是兄終弟及。3 夏商已經有一套從 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國王統率大小 治理國家...